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云平 《护理研究》2012,26(33):3147-3148
脑梗死也称脑卒中,是指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阻塞使相应的脑组织供血障碍,从而形成血栓或栓塞,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言语不清、肢体瘫痪等,其关键治疗措施是再通血管。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最佳选择[1]。该疗法可有效避免或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探究其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即营养疗法以及纤溶酶5 U,静脉给药15d,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纤溶酶。15d后对比分析2组药物作用效果。结果 2组临床功能评分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酶临床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对溶栓治疗的疗效、药物剂量、影响因素及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并发症进行探讨。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6~ 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6例分为溶栓组 46例 ,男 2 9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9.48岁 ;对照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2 .0 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溶栓标准 ,发病 6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发病后平均 4.96小时开始用药 ,对照组发病后平均 5 .2 0小时开始用药。表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组别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溶栓组 第 1日 5 (1…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尿激酶(100万u~150万u/人次)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组30例,并设立同期对照组29例.在治疗前后对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并发症、CT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溶栓组在不同时间的治疗显效率都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并发脑出血2例,1例因左额顶叶出血并发脑疝死亡(死亡率为6.64%);对照组并发梗死后出血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死亡2例(死亡率为6.9%).结论:超早期(6小时以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常红  付玉娟 《护理研究》2007,21(5):1365-1366
[目的]评价超早期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加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静脉溶栓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发病6h的脑梗死病人进行溶栓治疗采用囱产UK,输液泵静脉输注,比较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另设40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24h与治疗后7d卒中评分(NIHSS)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国产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3 d复查头颅CT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有HT组31例和无HT组155例,对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史、心房纤颤史、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OTT)以及溶栓后24 h血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高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高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静脉溶栓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随机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病历库中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8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院从事急性脑梗死急救工作时间≥2年的医生23名及护士28名作为医护对象。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溶栓常规流程,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溶栓优化流程。比较两组院内各环节耗时,并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医护人员对静脉溶栓优化流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入院至脑血管就诊中位数时间、入院至CT检查中位数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中位数时间分别为7 min、20 min、58 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26、-9.539、-8.797,均P<0.05)。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后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95.66%和100.00%,均高于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6.720,均P<0.05)。结论:基于静脉溶栓常规流程的优化流程,可以缩短院内各环节耗时,提高医护人员对流程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病人超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9月的发病在6 h 内的1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确诊后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护理方面积极配合,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细致的护理。[结果]16例溶栓病人中,溶栓后2 h,有效12例,占75%,无效4例,占25%。出院时,5例基本痊愈,无后遗症;10例有效,1例无效,所有病人均无出血及溶栓并发症。[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通过对溶栓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协助溶栓治疗的顺利完成,保证溶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准备度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出院的168例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社会支持量表(SSRS)、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评估患者的出院准备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RHDS得分与SSRS、QDTS得分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HDS得分与SSRS、QDTS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H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已婚、与家人同住、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由子女和配偶共同照顾、合并基础疾病少、用药种类少是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基础病史、SSRS得分、QDTS得分是影响RHDS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为社会支持、出院指导质量、经济因素及基础病史。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情况,并总结经验。方法对26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例(19.2%),显效5例(19.2%),有效10例(38.5%),总有效(治愈、显效加有效)20例(76.9%),无效2例(7.7%),加重1例(3.8%),并发脑出血死亡3例(11.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溶栓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28-2829
观察急性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纳入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方案治疗,观察组应用rt-PA静脉溶栓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4/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58%(1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理想,降低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6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脱水、抗凝、扩血管治疗,溶栓组另给予尿激酶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溶栓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3.33%和86.67%,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67%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闭塞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05—2017-04期间我院就诊的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再闭塞分为再闭塞组(13例)和稳定再通组(43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和性别等)、既往病史(心房颤动史、高脂血症、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吸烟史和糖尿病病史等)、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收缩压、溶栓时间窗等指标同血管再闭塞的联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管再闭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同稳定再通组相比,再闭塞组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心房颤动史、高血压史、收缩压、高脂血症、脑卒中史、TC、HDL-C、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NIHSS评分≥13分、溶栓时间窗、糖尿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再闭塞显著相关(P0.05),血管再闭塞组的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降低(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糖、NIHSS评分≥13分、溶栓时间窗、糖尿病病史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差异。结果溶栓后24h、3d、7d时,两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38%,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效果显著,且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67例,其中有10例患者未溶栓成功,其余57例患者溶栓成功,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栓塞部位是血管末端、用药总量>150 mg及完全梗阻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期间尽量减少影响因素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有利于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惠芳 《新医学》1998,29(7):389-39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END,根据溶栓后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n=15)与无END组(n=79),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基础疾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WBC),对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ND组与无END组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70岁、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2种、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WBC,均是出现END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多种因素存在直接关系,针对合并高危性因素的患者,需要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对患者做好监测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