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乳汁成分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结果,为乳汁标本HBV-DNA检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152例乙肝产妇乳汁分别选用混匀乳汁、乳酪、乳清和沉淀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选用不同的检测对象时,HBV-DNA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7,P=0.933);HBV-DNA载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5,P=0.043),沉淀中HBV-DNA载量高于乳清中HBV-DNA载量;两两比较后,混匀乳汁、乳酪、乳清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匀乳汁、乳酪、沉淀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汁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时,混匀乳汁可能是更为适合的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新的乳汁前处理方法对乳汁中的HBV DNA含量进行检测,提高乳汁中HBV DNA的检出率,以期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方法 应用Microcon YM 100超滤柱法与传统的提取方法提取乳汁中的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比较两种方法对乳汁中HBV DNA的检出率.结果 在50例乳汁样本...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HBsAg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是临床判断患者病情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能够反映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状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其可以直接检测HBV-DNA的水平,反映HBV的感染活性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核酸及核酸类似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等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使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取得了明显发展,同时对乙型病毒肝炎的实验室检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本研究着重讨论临床抗病毒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应用和重要性,指出HBV DNA的定量检测病毒学应答对于判定抗病毒疗效、调整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停药后随访及预测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与非慢性HB患者的胆囊组织中H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慢性HB、非慢性HB的石蜡包埋胆囊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8.8%(20/34)、17.1%(6/35)。在HBV DNA阳性病例中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60%(12/20)、16.6%(1/6)。结论 胆囊组织中确实含有HBV感染。慢性HB感染率高,而且慢性HB与胆石症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联合核酸检测(NAT)定量法在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28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血液样本行NAT检测,先行混合检测,后行拆分检测。选取拆分检测为初检ELISA HBsAg-/NAT+的血液样本行NAT定量检测,NAT定量检测为阳性的血液样本进一步行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结果经ELISA检测,22843例血液样本中HBsAg阳性65例,HBsAg阴性22778例。将ELISA检测为HBsAg阴性的22778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检测,经混合检测,27个混样池为阳性;经拆分检测,29例血液样本呈HBV-DNA阳性。对29例初检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定量检测,阳性率为65.52%(19/29),其中5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4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检测,HbsAg、HBeAg全阴,HBsAb阳性3例(15.79%),HBeAb阳性7例(36.84%),HBcAb阳性15例(78.95%),血清模式为全阴5例(26.32%),单纯HBcAb阳性7例(36.84%)。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4例处于窗口期,15例处于隐匿性感染期。结论血站血液样本初检中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在大量ELISA阴性样本中快速筛检出HBV-DNA阳性标本,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可帮助献血者明确自身HBV感染状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聚合酶链反应(PCR)-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定量分析核酸扩增产物的方法。方法 1、用PCR荧光定量分析仪实时监测PCR扩增曲线,并选择合适的扩增循环次数;2、将梯度标准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血清(10^1-10^6拷贝/ul)分别进行40,35及32次循环次数的扩增,经琼脂糖电泳进行凝胶分析;3、选择凝胶分析软件中能客观反映核酸实际含量的最适参数,制定标准曲线,结果 40及35次循环时,在10^1-10^4拷贝/ul线性良好,而在10^4,10^5及10^6拷贝ul3个梯度时直线上升缓慢,趋于平坦,32次循环时,10拷贝/ul未能检出,10^2-10^6拷贝/ul的5个梯度的模板(对数值)与产物(体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结论 32次循环线性范围较广,为最适循环次数;在UVIband的吸光度定量分析指标中,以体积或体积百分比作为定量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HBV检测结果分析,探讨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从陕西省人民医院产前检查中筛选254例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者HBV标志物,并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孕产妇血清HBV-DNA。结果 254例HBsAg阳性孕产妇,其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12%和13.78%; HBeAg阳性组孕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V感染阳性率53.33%,远高于HBeAg阴性组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eAg阳性率随孕产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秩和检验,P<0.001); HBeAg阳性孕产妇的HBV-DNA检测阳性率100.00%,远高于HBeAg阴性孕产妇的阳性率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结论 孕产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对于没有实时定量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院,HBeAg筛查就尤为重要; 对育龄妇女孕前进行HBV的干预和治疗,使HBV-DNA和HBeAg转阴后妊娠,是降低HBV宫内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以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来检测358份临床血清标本.结果123份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96.7%(120例),平均拷贝数为1.8×108/ml;108份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39.8%(43例),平均拷贝数为6.6×105/ml;11份HBs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36.4%(4例),平均拷贝数为5.7×105/ml.结论FQ-PCR能够准确定量及有效避免假阳性.FQ-PCR可以真实反应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以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来检测358份临床血清标本。结果123份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96.7%(120例),平均拷贝数为1.8×108/ml;108份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39.8%(43例),平均拷贝数为6.6×105/ml;11份HBs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36.4%(4例),平均拷贝数为5.7×105/ml。结论FQ-PCR能够准确定量及有效避免假阳性。FQ-PCR可以真实反应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及甲胎蛋白含量,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与甲胎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已确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的含量.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均值为(5.2±3.3) g/L,比正常人的(3.8±1.3) g/L略高(P<0.05),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与甲胎蛋白含量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为 -0.201(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较正常人高,应定期随访和复查,但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高低并不代表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王中兴  朱小琼  李敬元 《临床荟萃》2006,21(16):1203-1204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HBVpre S1-Ag)、前S2蛋白(HBVpreS2-Ag)和S抗原(HBsAg)三者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衣壳蛋白,分别由病毒负链DNAS区中的前S1基因、前S2基因和S基因所编码,病毒DNA存在于病毒的Dane颗粒的核内部,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别由负链DNAC区中的C基因和PreC基因所编码。PreS1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几种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同时检测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0.78和6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5);HBeAg和HBVDNA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7,P0.05);经相关性分析,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8)。结论与HBeAg相比,HBVDNA能够更加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仍需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血清中游离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游离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情况。方法血清加DNA提取液处理后检测的DNA作为总的HBVDNA,血清加蒸馏水直接检测的DNA作为游离的HBV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NA,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标本的ALT和AST。结果30例标本中,有27例标本检出有游离HBV DNA,检出率为70.0%,总HBVDNA在105数量级以上(包括105数量级),均检出有游离HBV DNA。总HBV DNA平均载量为(1.6±3.1)×108copies/ml,游离HBVDNA平均载量为(4.8±8.2)×106copies/ml,游离HBV DNA与总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545,P0.05)。在30例中,有20例肝功能正常,有10例肝功能不正常。在肝功能正常组中有14例检出有游离HBVDNA,检出率为70.0%(14/20);在肝功能不正常组中有7例检出有游离HBV DNA,检出率为70.0%(7/10);两组检出的游离HBV DNA平均含量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当总HBVDNA在105数量级以上(包括105数量级),血清中就含有游离HBV DNA,与总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游离的HBVDNA的释放与肝细胞是否受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和HBV-DNA的相关性及其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90例乙肝血清进行PreS1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同时对每个标本进行HBV-DNA定量分析。根据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将所测标本中HBsAg、HBeAg、HBcAb阳性90例设为A组;HBsAg、HBeAb、HBcAb阳性95例设为B组;HBsAg、HBcAb阳性65例设为C组;HBsAg阳性40例设为D组。比较各组PreS1和HBV-DNA的阳性率。结果 290例检测标本中,PreS1抗原阳性183例,阳性率63.1%,其中A组74例(82.2%),B、C、D组分别为52例(54.7%)、45例(69.2%)、12例(30.0%),HBeAg阳性者(A组)PreS1抗原阳性率82.2%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B、C、D组)54.5%(P〈0.01)。HBV-DNA阳性167例,阳性率为57.6%,其中A组85例(94.4%),B、C、D组分别为42例(44.2%)、35例(53.8%)、5例(12.5%),HBeAg阳性者(A组)HBV-DNA阳性率94.4%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B、C、D组)41.0%(P〈0.01)。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85例中51例(60.0%)PreS1抗原阳性,HBeAg阴性的82例中50例(61.0%)PreS1抗原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乙肝病毒PreS1和HBV-DNA有很高的符合率,且较HBeAg更能准确反映HBV复制的情况,可同时作为监测HBV感染复制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联合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标志物、乙肝病毒(HBV)DNA及甲胎蛋白(AFP)的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乙肝、肝硬化、肝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两对半,速率法检测ALT,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含量。结果625例乙肝患者中大三阳214例,小三阳411例,ALT不同程度升高89例,HBVDNA检测病毒复制活跃225例,AFP含量不同程度升高55例。结论乙肝患者长期监测HBVDNA、ALT、AFP等指标变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样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拷贝数,了解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不同免疫标志物组合时,其对应的HBV—DNA阴、阳性及阳性的拷贝数。方法采用FQ-PCR和ELISA分别检测276例血样。结果127例HBsAg( )、HBeAg( )、抗-HBc( ),其HBV-DNA阳性为127例,定量结果对数值的靶值为7.61;65例HBsAg( )、抗-HBe( )、抗-HBc( ),其HBV—DNA阳性为42例,定量结果对数值的靶值为4.73;15例抗-HBc( ),其HBV-DNA阳性为2例,定量结果对数值的靶值为3.22。结论FQ-PCR能快速、特异、灵敏地定量检测血液及各种体液中病原体的DNA或RNA,对疾病诊治过程的监测、预后监控及疗效评价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载量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8例行肝癌根治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分为高拷贝...  相似文献   

20.
分子杂交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非放射性的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地高辛,Dig)标记探针与靶DNA杂交,结合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方法:应用灵曼公司生产的Dig DNA标记检测试验盒。将Dig标记的HBV DNA探针与点印迹在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的靶DNA杂交,杂交后的膜与Dig-AP抗体保温,然后用化学发光底物CSPD与之作用,导致在波长477nm处发光,感光于X光底片上。结果:待检的129份血清标本,用此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达58.4%,敏感性2.0pg-0.5pg。为了比较,329份血清标本用显色法测定,阳性率45.0%,敏感性5.0pg-1.0pg。对照组呈阴性结果。结论:Dig标记探针分子杂交化学发光法具有较高特异性,敏感性和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血清中HBV 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