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法的确定是很复杂的。地西他滨是唯一由美国FDA认可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对其所有亚型和特殊亚群5q-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支持疗法,低强度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型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均不满意,因为患者会连续患上固有的并发症,如恶化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和向白血病转化。本篇综述总结了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进展,试图找到更好的方案及目前治疗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效果。方法:观察7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用药准备、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及护理结果。结果:地西他滨治疗的不良反应有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感染、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皮疹、口腔溃疡等。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大都减轻或者好转。结论: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用药不良反应,有利于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血液病,近年来研究证实,其具有DNA甲基化和抑制基因沉默的特征.地西他滨作为一种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临床前期研究证实,其可以引起基因表型的改变,抑制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激活沉默的抑癌基因,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恢复正常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同强烈化疗相比,地西他滨疗效肯定,安全性强,治疗相关死亡率低,不良反应轻微且相对易于处理,因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地两他滨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其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25 mg/d,连用5d,休息23 d,28 d为1疗程.国际预后评分0.5分4例、1分1例、1.5分2例、2分1例、2.5分2例.结果:其中3例患者使用1疗程,3例患者使用2疗程,4例患者使用4疗程.10例患者中3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于治疗2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极低,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抢救于1个月内无效死亡.随访另外5例患者,其中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5个月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于第7个月后死亡;1例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患者使用地西他滨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后未坚持巩固治疗,7个月后死亡;1例由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2个疗程获完全缓解,目前仍存活;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治疗3个疗程后获血液学改善;1例RAEB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情况稳定.结论:地西他滨用于治疗中危-2及高危MDS患者,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该病是起源于造血/祖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特征表现为病态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1-2]。中、高危型MDS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与DNA异常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有关,提示抑制DNA去甲基化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随着表观遗传学[3-5]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接受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CAG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AG方案联合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CAG方案治疗时可联合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时其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地西他滨治疗8例MDS患者,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消化道反应、静脉炎和胸痛等。结果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7例患者完成药物治疗,其中3例高危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患者由血制品依赖输注改善为不依赖输注,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时对其不良反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方法观察27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MDS患者,分析治疗有效率并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年龄、性别、初发病时有无重度贫血(Hb<60 g/L)、有无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有无血小板(PLT)减少(PLT<30×109/L)、有无多细胞系减少(≥2系)对患者最佳疗效的影响有无差别;应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并应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OS的预后因素;观察化疗后不良反应。结果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27例MDS患者,其中仅20例可评估其最佳疗效,其有效率为55%,完全缓解(CR)患者3例(15%),骨髓完全缓解(m CR)患者3例(15%),血液学改善(HI)患者5例(25%),达最佳疗效中位疗程数为第3(2~5)疗程,对可能影响最佳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未发现相关影响因素;患者的OS为8(1~44)个月,对不同组别患者的OS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男性患者OS较女性患者长,初发病时无粒细胞缺乏患者OS较有粒细胞缺乏者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26);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初发病时粒细胞缺乏、重度贫血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P=0.037,Exp(B)0.219;P=0.044,Exp(B)18.308]。化疗后不良反应以感染为主,其中以肺部感染(33.3%)最常见。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大部分患者可以安全度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男性MDS患者OS较女性患者长,初发病时无粒细胞缺乏患者OS较有粒细胞缺乏者长;患者初发病时粒细胞缺乏、重度贫血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地西他滨的不同用法及单药或联合用药怎样才能提高缓解率和反应持续时间仍未得到统一标准,需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白血病病人的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对8例 MDS及白血病病人给予地西他滨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正确给药、做好不良反应及饮食护理等。[结果]8例 MDS及白血病病人均顺利完成地西他滨药物治疗,无感染等情况发生,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5例。[结论]对采用地西他滨治疗的 MDS及白血病病人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地西他滨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药物之一。目前的剂量方案有15 mg/m2×3d、20 mg/m2×5d、10 mg/m2×10d等,研究结果表明20 mg/m2×5d,iv>1h方案最优,低危组采用皮下注射,20 mg/m2×3d或每周3次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联合用药方面,地西他滨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yelodysplastic syndrome-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MDS-RAEB)患者应用地西他滨+预激方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MDS-RAEB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地西他滨+预激方案+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预激方案治疗。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25×10^9/L、50×10^9/L、75×10^9/L、100×10^9/L的时间;治疗3个疗程时记录2组血小板悬液输注量,评定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转化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恢复至25×10^9/L、50×10^9/L、75×10^9/L、100×10^9/L的时间[(7.13±1.38)、(12.58±2.71)、(14.21±2.06)、(18.65±3.11) d]均较对照组[(9.72±1.41)、(16.35±2.84)、(19.71±1.50)、(22.83±2.27)d]短(P<0.05);治疗3个疗程时,观察组血小板悬液输注量[(5.28±0.52)份]较对照组[(8.51±0.56)份]少(P<0.05),总有效率(81.8%)与对照组(7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末次随访,观察组AML转化率(12.1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6.3个月)与对照组(9.38%、1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PO能促进应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MDS-RAEB患者血小板计数的恢复,且不影响临床疗效,不增加AML转化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铁代谢异常改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干预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15例MDS、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收集其外周血常规指标,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等铁代谢相关指标,并观察细胞化学铁染色、骨髓组织铁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MDS、AA和健康者间,在铁代谢指标如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总铁结合力(TIBC)、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粒幼红细胞等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红细胞输注组和应急性接受少量红细胞输注组的MDS患者,在SI、UIBC、TIBC、sTfR、TS、铁粒幼红细胞等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代谢指标具有简单易行且可重复检测的特点,是诊断铁过载和监测去铁治疗疗效的首选方法,可为MDS的临床辅助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及31例确诊但未治疗的MDS患者(低危、中危和高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 CD19+B淋巴细胞和CD3(CDI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总数均明显减低.另外,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的辅助性T细胞(Th)表达降低,CD3+ CD8+的抑制性T细胞(Ts)表达增高,Th/Ts比值倒置,比例失衡;且随着MDS疾病的进展,Ts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但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的表达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 3组间T淋巴细胞和Th/T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S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来评估MDS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氨磷汀联合CHG方案(阿糖胞苷+羟基喜树碱+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疗效。方法 31例高危MDS患者,依据国际预后评分分为中危Ⅱ组16例和高危组15例,2组均应用氨磷汀联合CHG方案治疗,14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评估疗效,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31例均完成4个周期治疗,中危Ⅱ组总有效率(81.25%)与高危组(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31.25%)高于高危组(20.00%)(P〈0.05);中危Ⅱ组2a生存率(37.50%)高于高危组(26.67%)(P〈0.05);中危Ⅱ组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37.50%)、感染发生率(56.25%)、恶心呕吐发生率(31.25%)与高危组(33.33%、53.33%、3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磷汀联合CHG方案治疗高危MDS安全有效,对中危Ⅱ组患者有较好的完全缓解率及生存改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初步观察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14例患者,7例给予三氧化二砷及反应停治疗,另7例仅给予对症处理及输血等支持治疗。结果接受治疗的7例患者中3例达PR,2例获得血液学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MDS的方法,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Refractory anaemia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intramedullary erythroid apoptosis and dysplasia is a major feature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specifically, epoetin alfa [EPO]) has been used in the therapy of MDS for many years. Initially, the erythroid response rates were modest, as EPO was used in all subgroups of MDS patients without discretion. However, with increased sophistication in patient selection an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response rates to EPO therapy.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corporating EPO for the treatment of MDS.  相似文献   

18.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唯一有可能治愈MDS的疗法,目前有多种评分系统用于MDS患者的评估,包括国际预后积分系统、WHO预后评分系统、简化MDS评分系统等,不仅可预测接受干细胞移植MDS患者的成功率,还有助于移植时机的选择。对于高龄及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采用合理的预处理方案可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通过对患者并发症的管理、选择个体化的预处理方案、移植时机及适当的供者,将提高HSCT治疗MDS的疗效。如何减少移植后复发及GVHD的发生仍需进一步努力。本文就MDS的评分系统、影响HSCT效果的因素、HSCT的供者和时机的选择、HSCT前预处理强度及HSCT效果的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集6例老年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刺激因子培养,诱导成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28天为1个疗程。观察CIK细胞回输后患者体内效应细胞的比例变化、不良反应以及对感染的发生、血红蛋白水平和对输血依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有效地减少了MDS患者感染的发生,缩短了高热时间。在疾病稳定期,CIK细胞输注可减少红细胞的输注量,稳定血红蛋白水平,但不能改变MDS向高危亚型转化的自然病程。结论 :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老年人MD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