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300例产妇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分析严格规范应用抗生素后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根据入院时间及抗生素用药剂量的不同,将300例产妇分为A、B、C 3组,A组(2008年1月—2010年5月):围手术期应用3 d头孢唑啉钠(2.0 g),每日2次;B组(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围手术期应用3 d头孢唑啉钠(1.5 g),每日2次;C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术中单次应用头孢唑啉钠1.5 g;每组各100例。比较3组切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超过7 d患者所占比例。结果:A、B、C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病率分别为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患者分别占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单次应用低剂量(1.5 g)头孢唑啉钠并不增加剖宫产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中不同时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切皮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体温、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及用药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情况及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剖宫产手术时,在切皮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产妇住院和用药时间,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减少经济负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前,剖宫产术的手术技能和麻醉水平在不断进步和提高 ,但术后感染仍是产科医师担心的主要问题。孕妇产道内存在大量条件致病菌 ,全身免疫功能相对降低 ,加之临产后各种易感因素增加 (如 :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反复肛查和阴道检查等 ) ,使产妇尤其剖宫术分娩的产妇产后感染的可能大大增加。在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的今天 ,如何在围手术期予以正确地应用 ,以达到防止术后感染的目的 ,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抗生素围手术期给药及术后常规给药两种不同方法 ,探讨选择剖宫术预防感染的更有效的方法。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本院200…  相似文献   

4.
5.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用药时间、剂量、术后感染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100例,于手术前静滴头孢唑啉1.0 g术后同等剂量,间隔8 h 1次,共3次。对照组100例,术前未用药,术后静滴头孢唑啉2.0 g,每日2次,共3 d。结果:两组抗生素用药时间、剂量、费用、术后WBC或N计数升高例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一种经济、方便、安全、实用有效的方法。其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不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新生儿通过母乳吸入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讨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效果。方法:一年内急诊剖宫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A组围手术期静注头孢三嗪针1.0g,B组围手术期不用抗生素。结果:A组的术后病率、宫腔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明显降低术后病率、宫腔感染、切口感染,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与传统序贯方法使用抗生素两种方法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 0 0例腹膜内剖宫产产妇分成两组 ,各 10 0例 ,即围手术期用药组 (A组 )和术后序贯用药组 (B组 ) ,两组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结果 A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分别低于或短于B组 (P <0 .0 5 ) ,A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B组 (P<0 .0 1) ,A组人均抗生素使用量少于B组 (P <0 .0 1)。结论 围手术期用药预防产褥感染效果好 ,且有利于产妇术后体力恢复 ,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消耗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指出,试验中肌松恢复时间的定义都是从给拮抗药时算起,如果以末次肌松给药时间为零点,那么,肌松恢复时间与新斯的明给药时间无关,本试验进一步探讨新斯的明用药时间对肌松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用药组(试验组)和术后用药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术后体温、术后感染、母乳喂养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结果:术后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体温正常、药物无不良反应、抗生素应用少及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花费低,优于术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规范化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医疗费用合理支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组)和术后连续应用抗生素(B组)给药时间(3-5d)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和经济学分析评价。结果使用抗生素时间的延长并不能降低术后伤口感染发生,不影响伤口愈合,反而减少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的支出。结论剖宫产手术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方法科学,效果显著,实用性及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组)和观察组(产前强化健康教育组)各70例,然后将2组产妇干预前后的EPDS量表和POMS量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干预前的EPDS量表和POMS量表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评估结果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较好,对改善产后抑郁及心理状态均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方式以及不同剂量缩宫素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于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10例随机分为 A组与 B组,各55例。A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10 IU肌肉注射及缩宫素10 IU静脉滴注;B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 IU肌肉注射及缩宫素20 IU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血压及心率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根据胎盘剥离方式,将 A组、B组产妇随机分为自然剥离组与人工剥离组,各30例,比较术中出血量。结果用药后5 min,A、B两组产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用药前降低,心率升高,且 B组 SBP、DBP下降程度较 A组更为明显(P<0.05),但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0 min,两组产妇 SBP、DBP、心率均升高,且 B组SBP、DBP、心率升高程度较 A组更为明显(P<0.05)。人工剥离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147&#177;44)mL,多于自然剥离组[(126&#177;35)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胎盘自然剥离能够有效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的使用剂量宜采用最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3.
许佳  赵敏 《护理与康复》2016,15(4):303-306
目的观察产妇引入一对一全程陪伴剖宫产模式对其负性情绪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剖宫产模式。记录两组孕产妇在入院当天及产后2h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并且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和成本。结果两组入院当天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观察组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时间、产后首次进食及初乳分泌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产后6h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力成本及实际护理总成本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材料成本、设备折旧费、作业费、行政管理费及教育研究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剖宫产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妇消极情绪,且能促进产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剖宫产妇女心理状况,分析原因寻求护理对策。方法对862例住院剖宫产妇女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身症状的调查。结果剖宫产妇女主要表现有抑郁、焦虑等心身症状。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改善剖宫产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剖宫产后不同的留置导尿时间对产妇产后恢复影响的差异。[方法]电子检索 PubMed、CNKI、万方数据,收集剖宫产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对产妇恢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58例病人。[结论]剖宫产后12 h拔除留置导尿管与24 h 拔出尿管相比,在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提高自然排尿成功率和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目前剖宫产率高达46.2%,居世界第一位[1]。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其临床护理工作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留置导尿管是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术前常规操作,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拔除时间及对术后产妇的恢复影响,我们对160例择期手术的产妇采取不同时间拔尿管的方法,并对其自然排尿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2月择期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的液体静脉输入对剖宫产术中穿刺局部疼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24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分为A、B、C组,每组80例。在剖宫产手术中输入不同温度的液体:A组输入38.5℃液体,B组输入37.5℃液体,C组输入未经加热液体。运用视觉模拟法观察、记录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疼痛情况。结果无痛率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经比较x2=20.138,P=0.000。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静脉输入38.5℃加热液体,能有效缓解输液肢体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02年1月~2003年1月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8h拔除尿管,对照组常规24h拔除。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率为98.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应由传统24h改为6~8h(即术后第1次补液剩余500ml)为宜。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率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1 931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3年为41.9%,2006年为61.04%,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2005-2006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