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方法 对86例单发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在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后随机分为坦索罗辛治疗组44例及保守治疗对照组42例.对照组每天饮水2 L以上,多运动,口服硝苯地平片10 mg/次,3次/d,必要时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症状,疼痛难忍时用哌替啶50 mg肌内注射;治疗组除采用保守治疗外,加用坦索罗辛胶囊0.4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排石率为84.09%,对照组排石率为4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哌替啶使用率4.55%,对照组哌替啶使用率2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索罗辛可以显著提高体外冲击波疗法后的结石排出率,减少发生肾绞痛概率,是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疗法后辅助排石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坦索罗辛在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164例X线阳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三组患者行体外超声波治疗后,A组40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治疗,B组62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联合坦索罗辛治疗,C组62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联合、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三叶因子(TF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含量变化。结果 C组患者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C组结石排出时间明显低于A组、B组(P0.05);C组石街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尿液中MCP-1、HMGB1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C组患者尿液中MCP-1、HMGB1含量明显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FF1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5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04%,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71%,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束后,联用坦索罗辛及甲基泼尼松,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BIOSIS和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Abstracts(IPA)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3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1~2006.9)及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系统收集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合并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9.0完成定量资料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52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坦索罗辛组比仅使用饮水和镇痛药的保守疗法结石排出率高[RR1.50,95%CI(1.20,1.87)],缩短排石时间[SMD–1.29,95%CI(–2.27,–0.31)],并降低后期ESWL或输尿管镜治疗率[RR0.40,95%CI(0.2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坦索罗辛/地夫可特联用组比保守疗法排石率高[RR1.59,95%CI(1.31,1.93)],缩短排石时间[SMD–0.8,95%CI(–1.18,–0.42)],明显减少后期ESWL或输尿管镜治疗率[RR0.13,95%CI(0.0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坦索罗辛与地夫可特联用组与单用地夫可特组在结石排出率方面没有差异[RR1.31,95%CI(0.78,2.23),P=0.31],但能明显减少镇痛药剂量[SMD15.20,95%CI(14.98,15.52)]和后期输尿管镜治疗率[RR0.09,95%CI(0.0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坦索罗辛与地夫可特联用组比硝苯地平与地夫可特联用组结石排出率高[RR1.20,95%CI(1.07,1.35),P=0.002],而排石时间[SMD–1.34,95%CI(–3.47,0.79)]和后期ESWL或输尿管镜治疗率[RR0.34,95%CI(0.05,2.22)]无差异(P>0.05)。⑤以坦索罗辛为主的干预组和保守疗法在药物副作用方面没有差异(P均>0.05)。结论目前的证据支持: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和膀胱壁间段结石具有较高的促排石率,能缩短排石时间和降低后期侵入性治疗率。0.4mg/d坦索罗辛对下段输尿管结石治疗安全有效。有限证据支持坦索罗辛与地夫可特联用有助于提高排石率,但需要大样本的研究结果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 较大输尿管下段结石(直径>10mm)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I组为对照组(B组),ESWL后应用吲哚美辛25mg,3次/d,排石颗粒5g,3次/d;Ⅱ组为坦索罗辛治疗组(A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4mg,1次/d.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 在观察时间内两组排石率分别为47.5%和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时间内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除1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较大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再发生肾绞痛的概率,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较大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5.
坦索罗辛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排石的疗效。方法将86例男、女输尿管结石患者在接受ESWL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肾石通组(43例),口服肾石通颗粒制剂4 g/次,3次/d;坦索罗辛组(43例),口服坦索罗辛0.4mg/次,1次/d,共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坦索罗辛和肾石通对输尿管结石患者ESWL术后治疗比较:排石率、平均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坦索罗辛组好于肾石通组;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肾石通组明显低于坦索罗辛组。结论坦索罗辛和ESWL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可提高结石排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排石颗粒治疗下段输尿管小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90例下段输尿管小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给予坦索罗辛0.4 mg,口服,1次·d-1;排石颗粒5 g,口服,3次·d-1.对照组行观察随访及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2周排石率和结石排出时间.结果 试验组2周排石率及结石排出时间分别为91.1%及(6.2±3.6)d,对照组排石率及结石排出时间分别为24.4%及(8.9±4.2)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用药期间发生头晕、乏力2例,胃肠道反应7例,但均能忍受并完成治疗.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排石颗粒治疗下段输尿管小结石,能提高患者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33-4335
目的探究氢氯噻嗪联合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手术排石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行氢氯噻嗪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排石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排石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7d后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噻嗪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可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手术排石,减轻疼痛程度,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坦索罗辛与吲哚美辛栓联合应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结石直径0.4~1.0cm,随机分为三组,组1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排石治疗;组2在组1用药基础上加坦索罗辛0.4mg,1次/d;组3在组2用药基础上加吲哚美辛栓100mg纳肛,1次/d。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为2周。结果2周内组1结石排出者21例,组2为38例,组3为46例,组2、3与组1比较,组2、组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三组分别为(9.2±3.5)d、(5.0±2.6)d、(4.9±2.5)d,组2、组3与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组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因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给予哌替啶镇痛治疗者组1~3分别为13例、4例、1例,组2、3与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可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因再次肾绞痛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B超及X线双重定位进行体外碎石后口服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采取随机原则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在B超及X线双重定位后采用体外碎石治疗,嘱患者每日饮水量≥2 L/d,余无特殊要求;治疗组在体外碎石治疗后,予口服坦索罗辛治疗。并观察患者排石情况(观察期≤2周)。结果对照组排石52例(86.7%),治疗组排石56例(93.3%)。两组排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排石时间为(4.6±2.7)d,短于对照组[(5.6±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口服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能缩短排石时间,较单独使用有极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宁泌泰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残石排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21例,所有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4 d、28 d时的结石排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7 d时的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术后联合使用坦索罗辛和宁泌泰治疗,排石率高,排石时间短,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碎石术(UR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对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共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及D组(40例),分别采用URL、RLU、PCNL及FURL治疗。比较4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Hb)降低值、术后需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B、C及D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P 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Hb降低值均明显少于B、C及D组(P 0.05);D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A、B及C组(P 0.05);C组患者Hb降低值明显高于A、B及D组(P 0.05);4组患者术后需ESWL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L治疗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加快术后机体康复进程,并有助于减少医源性创伤程度,但结石清除效果欠佳;FURL术操作难度和治疗费用均较高;PCNL尽管结石清除效果满意,但术中医源性创伤程度较大;而RLU亦存在手术难度高问题,可作为FURL或PCNL失败后补救手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拦截网篮碎石在基层医院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输尿管镜碎石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将190例患者分为2组。A组:单行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组85例,其中中、上段结石50例,下段结石35例;B组:拦截网篮联合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组105例,其中中、上段结石65例,下段结石40例。比较2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进一步比较2组中、上段及下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结果:A组碎石成功率为77.65%(66/85),B组碎石成功率达93.33%(9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的住院费用高于A组。A组中、上段结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下段结石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输尿管硬镜联合拦截网篮可显著提高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F8/9.8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与单用F6/7.5输尿管镜分别在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侧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F8/9.8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为A组,共28例侧,单用F6/7.5输尿管镜为B组,共26例侧,比较两组治疗在结石漂移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 A组结石漂移率仅为7.1%,明显低于B组的30.7%,A组结石清除率为96.3%,明显高于B组的76.9%,两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URL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时应用F8/9.8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比单用F6/7.5输尿管镜更能够降低结石漂移率,提高结石清除率,且不增加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治疗成本低且安全实用。而F6/7.5输尿管镜可以作为F8/9.8输尿管镜失败后的补充,能提高URL碎石成功率,且在临床实践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李文峰  潘惟昕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24-1826
[目的]评价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3年内采用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1 309例输尿管结石病人,比较不同部位结石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等.[结果]1 247名患者(95.3%)完全清除结石,62例患者未成功(4.7%).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仅为79.0%,中段结石为93.3%、下段结石为98.6%(P〈 0.05).输尿管上段结石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并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结石漂移至肾脏和术中出血是输尿管上段结石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且63.0%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需要放置双J管.[结论]半硬性输尿管镜可有效治疗输尿管下段及中段结石.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由于有相对较高的并发症及失败率,而不是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72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纳入标准为直径大于1.5 cm嵌顿性中上段结石以及输尿管镜碎石或体外震波碎石失败患者。其中37例行小切口切开取石,另35例行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比较两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 )、镇痛剂使用时间、一次性取石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一次性取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 >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P < 0.001);而在术后连续两天 VAS值、镇痛泵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上,后-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小切口组(P< 0.01)。结论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的嵌顿性结石及输尿管镜碎石或体外震波碎石失败者,小切口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均是安全、可靠的方案。但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较小切口取石术有术后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66例采用无管化微创PCNL治疗(PCNL组),60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TURL组).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肾功能、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血电解质水平.结果 PCNL组结石清除率高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辅助排石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行ESWL治疗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另一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增加坦索罗辛0.4mg/d,观察时间为2周。结果在观察时间内对照组排石率(63.3%)明显低于治疗组(86.7%),对照组肾绞痛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6.7%),两组比较两个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肾绞痛的发生几率,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后腹腔镜微创取石术组(n=50)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组(n=5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微创取石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组,手术时间长于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组,结石清除率高于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血清TNF-α、IL-6、KIM-1、Cys-C水平均升高,IL-2水平均降低,但后腹腔镜微创取石术组均优于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19.
何斌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1):68-69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输尿管镜下取石碎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90例结石一次性成功取出,成功率为93.7%,其中上段结石成功率为70.3%,中段为93.8%,下段为96.9%,并发症发生率为3.2%。结论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害结石方法安全,疗效确切,但应熟练掌握进镜技术及根据结石大小、部位决定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病历单双号分为奇、偶数,奇数为输尿管软镜组(A组),偶数为mini-PCNL(B组)。右侧28例,左侧32例,结石直径为0.9~2.0 cm,平均(1.50±0.25)cm;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结果该研究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A组(86.50±12.81)min、B组(81.83±12.7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分别为A组(2.20±0.58)ml、B组(12.53±2.12)ml,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清石率,A组90.00%(27/30)、B组96.67%(29/30),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A组100.00%(30/30)、B组100.00%(30/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严重感染和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较mini-PCNL操作简单、创伤更小、更安全和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