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经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的23例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形态、侵犯部位、MRI信号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23例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病变部位单侧占比高于双侧占比(P<0.05);病灶形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侵犯部位为肌锥外间隙和跨肌锥内外占比高于肌锥内间隙占比(P<0.05)。所有患者MRI平扫T1加权成像(T1WI)均同眼外肌信号一致呈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及短T1反转恢复(STIR)序列以稍高于眼外肌信号为主,少数与眼外肌信号相同(P<0.05);增强MRI成像以轻度均匀强化和轻、中度欠均匀强化为主,极少数呈与眼外肌信号一致的中度均匀强化(P<0.05)。病变累及眶隔前部占比高于未累及眶隔前部占比,累及眼外肌包绕、分界不清占比高于未侵犯、受压占比,累及视神经未受包绕占比高于受包绕占比,累及眼球未受包绕占比高于受包绕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眶内炎性假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眶内炎性假瘤的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均为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证实。结果48例炎性假瘤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四型:①肿块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位于肌锥内;②弥漫炎症型,眶内被病灶填充,边界模糊,眼直肌与病灶分界不清,视神经被包绕,压脂增强扫描T1 WI显示视神经不强化;③泪腺炎型,表现为泪腺增大,T1 WI信号稍低、T2 WI呈中等信号,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④肌炎型,眼外肌不同程度增粗,主要累及上直肌和内直肌。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眶内炎性假瘤的信号特征、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此对眶内炎性假瘤能够做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泪腺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2例泪腺炎性假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12例泪腺炎性假瘤MRI均表现为泪腺体积增大,位于眶缘塑形生长,T1WI与脑白质呈等信号9例,稍低信号3例,T2WI表现为等信号4例,稍高信号8例,压脂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3例病变强化明显;其中2例沿眶外侧壁向后延时至眶尖处,1例在球后部分包绕眼球,2例伴有外直肌增厚,伴有眼睑肿胀4例。结论 MRI能明确显示泪腺炎性假瘤的形态、位置及其周围关系,结合炎性假瘤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等临床特点,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MRI分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20例均行MRI平扫,MRI增强扫描16例。结果 20例中1型9例(40.9%),2型5例(22.7%),3例6例(27.2%);9例1型均为实性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均匀强化;5例2型均似囊性肿块,T1WI呈显著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呈网格、片絮、辐射状轻度强化,其中2例肿瘤边缘可见囊状无强化区;6例3型均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轻度强化。结论微囊型脑膜瘤MRI分型均有其各自特点,其中以2型MRI表现最具特征。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眼上静脉扩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42岁.前一天晚上头部撞伤,午夜时分突发左眼红肿、胀痛,眼球外突.查:左眼外突,有搏动感,视力正常,眼球运动正常.MRI表现:T1WI 与T2WI显示左眼眶内粗大流空信号条状物,自眶尖而出在眶内纡曲前行,经左眼球内侧绕 向前方(图1,2);颅脑MRA清楚而明确地显示上述异常信号物为粗大血管,自颈动脉-海绵 窦段起始,经眶尖进入眶内,自左眼内侧绕向前方,并与额面部血管相通(图3).手术病理证实为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眼上静脉扩张.图1~3 分别显示T1WI,T2WI图像上左眶内粗大流空信号条状物,MRA图像上见其自颈动脉-海绵窦段起始,经眶尖入眶,纡曲向前 ,并经眼球内侧绕过眼球伸向前外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CT与MRI影像资料,18例均行MRI检查,15例同时做CT检查,分析其CT、MRI常规扫描及DWI表现。结果单眼发病15例,双侧眼球病变3例。18例均表现为眼球后部肿块,14例发现病灶内有钙化(包括3例双眼病变均有钙化),为斑块状或斑点状钙化;眼球突出8例,眶周软组织肿块4例,视神经增粗4例;MRI显示病灶T_1WI为等、稍高信号,T_2WI为低信号,DWI为高信号。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与MRI扫描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肿瘤18例,行MRI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与增强扫描.结果脑膜瘤10例,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常合并蝶骨增生.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视神经不规则管状或梭形增粗,T1WI等信号,T2WI为等或略低信号,增强后呈"双轨征".视神经胶质瘤1例,眶内见纺锤形肿块,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肿块明显强化呈"哑铃征".炎性假瘤3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肿块明显强化,眼外肌及眼睑常明显强化.黄色肉芽肿1例, 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眼外肌明显增粗,小脑幕对称性等T1短T2信号,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在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9.
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患者均经CT平扫增强和延迟扫描,其中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及M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2例,分别位于双侧结膜和泪腺。单侧眼眶淋巴瘤5例。1例位于泪道;另4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累及泪腺及泪道,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所有病例均未见眼外肌推压移位、眼环增厚与变形。2例可见眶骨明显骨质破坏。所有病变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边缘清晰,增强后,4例呈中度强化,3例呈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度强化4例密度下降,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变化。MRI上3例肿块在T1WI和T2WI上与眼外肌信号相比,呈等信号,增强后2例病变信号强度高于眼外肌。所有病变在CT、MRI上均呈匀质性。结论: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高度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RI探讨淋巴瘤在眼眶部位的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70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91只眼)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淋巴瘤在眼眶各区和不同结构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25只眼(25/91,27.47%)病灶累及1个区、8只眼(8/91,8.79%)累及2个区、32只眼(32/91,35.16%)累及3个区、11只眼(11/91,12.09%)累及4个区,15只眼(15/91,16.48%)累及5个区;受累区域包括眶隔前区(52/91,57.14%)、肌锥外区(69/91,75.82%)、肌锥内区(54/91,59.34%)、眼球区(45/91,49.45%)和骨膜下区(14/91,15.38%)。淋巴瘤累及眼眶结构包括眼睑和结膜(52/91,57.14%)、泪腺(41/91,45.05%)、眼肌(75/91,82.42%)、视神经鞘(33/91,36.26%)和眼球内结构(1/91,1.10%);累及眼肌时以3条及3条以下为多(54/75,72.00%)。淋巴瘤累及眶周其他结构包括眶尖区(26/91,28.57%)、泪囊或鼻泪管(15/91,16.48%)、眶下裂(14/91,15.38%)、翼腭窝(10/91,10.99%)等。结论 淋巴瘤在眼眶内以累及多部位、多结构为特征,常累及肌锥内区、肌锥外区及眶隔前区。  相似文献   

11.
鼻窦真菌球CT和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8例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病部位:单个鼻窦发病60例(88.2 %),其中上颌窦最常见,占41例(60.3%),依次为蝶窦12例(17.6%),筛窦6例(8.8%),额窦1例(1.5%);CT表现:受累鼻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64例(94.1%)中央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代表菌丝,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5例(76.1%)上颌窦内壁见骨质吸收破坏;MRI表现:病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T2WI均呈极低信号,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病变周围黏膜明显增厚,T1WI多呈等信号,T2WI均表现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是目前诊断鼻窦真菌球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MRI能够显示真菌球范围和帮助鉴别诊断,可作为一种补充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眼眶受累(IgG4-ROD)的磁共振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gG4-ROD患者MR图像,分析MR图像病变部位、双侧还是单侧、形状、边缘、眶内结构、T1WI及T2WI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18例IgG4-ROD病例全部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根据MR表现分为4类:泪腺型、眼外肌型、肿块型、弥漫型。6例(33.3%)表现为泪腺增大,其中4例双侧对称增大,2例单侧增大;7例(38.9%)表现为肌锥内外软组织肿块,其中2单发,5例多发;1例(5.56%)眼外肌增粗;4例(25%)表现为沿邻近颅底孔道、生理腔隙及三叉神经走行区弥漫病变。18例中8例可见看到眶下神经增粗。14例行动态增强检查,时间-信号曲线均表现为快速上升缓慢流出的Ⅱ型曲线。结论IgG4-ROD会累及泪腺、眼外肌、内眦、肌锥外间隙等,眶下神经增粗和沿三叉神经分支浸润性生长是该病特征性表现,认识了解IgG4-ROD典型影像学表现,对诊断提高诊断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并发放射性脑损伤的MRI影像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转移性腺癌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鼻咽癌1例。结果:病变位于小脑半球、额叶、颞叶及顶叶,8例9个病灶共有2种MRI表现:5例6个病灶平扫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花环状”强化;3个病灶平扫为类圆形,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囊腔无强化,囊壁轻度均匀强化。所有病例均有占位效应。结论:伽玛刀所致放射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囊状坏死。  相似文献   

15.
髓母细胞瘤的CT 与MRI 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 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2例,全部病例均有CT和MRI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小脑蚓部9例,小脑半球3例。男性儿童占多数。CT平扫表现为病变呈团状,境界清楚,其中高密度占75%,低密度占25%,16.7%见有点状钙化;83.3%见有第四脑室变形、前移及幕上脑室扩张;增强扫描为中度强化。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顺磁造影为中~明显强化。T2WI呈等  相似文献   

16.
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其中9例做了增强。结果:单骨型12例:股骨8例,胫骨2例,腓骨1例,肱骨1例;多骨型3例:2同时侵犯股骨和胫骨,1例同时侵犯肱骨和尺度。MR表现:7例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T1WI呈均匀极低信号,其中T2WI上3例为均匀高信号,3例仍为极低信号;2例T1WI和T2WI均为较均匀等信号。所有病灶边界均清楚,其中3例病变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硬化带,全部患者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9例增强后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其中3例为均匀强化,6例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并无特征性,信号特点取决于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RI表现。方法:对6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常规用化学位移饱和法脂肪抑制成像(Fat Sat),分析病灶的形态学表现和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在确诊的2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1例恶性淋巴瘤的MRI图像上,圆形淋巴结(长径比横径小于2,即L/T<2)45例(结核性8例,转移癌28例,淋巴瘤9例),长圆形淋巴结(L/T>2)19例(结核性12例,转移癌5例,淋巴瘤2例)。T1WI及T2WI出现中心淋巴结坏死灶和T1WI薄壁的环状强化35例(结核性6例,转移癌27例,淋巴瘤2例)。淋巴结边缘模糊和邻近脂肪组织受侵35例(结核性5例,转移癌28例,淋巴瘤2例)。9例恶性淋巴瘤MRI图像上均为均质表现。结论:MRI对颈部肿大淋巴结性质评估具有相当重要性,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海绵状血管瘤32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均行MRI常规扫描,8例增强扫描,31例共有3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7个痛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6例行CT检查,显示20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神经节细胞瘤的CT和MR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神经节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与方法:神经节细胞瘤9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加增强;8例病人做MRI,其中4例做MRI增强。结果:CT上均显示为边缘清楚的卵园形肿块,其中3例低密度(CT值<20Hu),4例中等密度,2例混杂囊实性密度。2例有点状及粗大钙化.8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神经节细胞瘤典型的CT表现为低密度和点状钙化,在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MRI增强扫描.T1WI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