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线导管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神经外科ICU 1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中心静脉置管(CVC)组(55例)、中线组(5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58例)。比较三组的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置管耗材费用。结果 中线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CVC组和PI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短于中线组、PICC组,且中线组短于PI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组与PICC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耗材费用高于中线组和CVC组,且中线组高于C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线导管应用于神经外科ICU患者中,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适中,并发症发生率低,耗材性价比高,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输液需求,值得在临床中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线导管在老年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实施TAVR手术治疗的老年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留置针(PIV)组与中线导管(MC)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总穿刺次数。结果PIV组的静脉炎、静脉渗漏、导管堵塞发生率均高于MC组(P<0.05)。PIV组的留置时间短于MC组,总穿刺次数多于MC组(P<0.05)。结论MC在老年患者TAVR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穿刺痛苦,降低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迷你中线导管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的132例肿瘤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维护观察。结果 本研究共置管132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为2~44(16.83±9.12)d;操作时间为6~40(14.78±6.14)min;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8%,未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完成治疗后拔管116例,因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拔管7例,夜间非计划拔管1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拔管8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足够、并发症发生率低、成本低,有效解决了部分肿瘤患者中短期静脉输液治疗的需求,为其在整个住院期间提供一条安全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2种置管方法置管后出血量、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总费用、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即刻出血量、置管后穿刺点24 h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291元,对照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721元,试验组置管总费用低于对照组;2组置管后1周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置管术在中线导管置管中能够减少穿刺点出血,节省操作时间,降低置管费用且不会引起静脉炎风险的增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成年患者中线导管留置与维护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PICO构建循证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金字塔系统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在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The 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CINAHL、EMbase、PubMed、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医脉通数据库有关成年患者中线导管留置与维护的文献。由2名循证护理师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筛查,证据汇总后由项目团队归类综合。结果 共纳入文献6篇,包括指南4篇,系统评价2篇。从纳入的文献中共提取53条证据,最终综合成27条最佳证据共7个维度,分别是中线导管适应症及禁忌证、导管及穿刺部位选择、导管置入方法、管端位置、导管维护、拔除时机、培训与教育。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化管理成年患者中线导管提供了循证依据,建议在评估机构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后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以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2003年5月,我院共放置长期双腔留置导管12例进行血液透析721例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中线导管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调查中线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3所三甲医院434例中线导管留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线导管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对其导管护理质量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中线导管护理质量评价量表总分为(232.08±15.83),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量表中的结构维度下专业团队达标率得分较低,过程维度下护理记录合格率得分较低,结果维度下血栓发生率较高。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患病数量、体重指数、置管次数、留置时间是中线导管留置患者护理质量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将5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后,解释了中线导管留置患者护理质量评价55.7%的变异。结论 中线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质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此外,较低体重指数、较少置管次数、做好留置时间延长的维护可以有效提高中线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锁骨下静脉导管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比较PICC导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拔管后导管内壁的光滑度。结果 PICC组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P<0.01),但穿刺成功后把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以及总成功率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无显著差别(P>0.05);PICC组穿刺置管平均操作时间(11min)明显少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35min);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3.5%和38.3%,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13d和42d,差异显著(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置管时间较长时,PICC导管内壁光滑,而锁骨下静脉导管内壁沉积物多。结论 PICC导管插管快捷方便、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保留时间长,生物相容性佳,在体内保留较长时间后导管内壁无沉积物,不会发生微血栓。但鉴于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在血液病的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外周血管情况、具体治疗要求,与锁骨下静脉导管互补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68例,进行静脉输液治疗。A组采用中长导管,B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C组采用留置针。观察比较3组患者有效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出院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有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长导管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置入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较好的静脉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和枸橼酸封管用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合并高危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血液透析合并高危出血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三组,Ⅰ组:肝素浓度3125μ/mL组;Ⅱ组:肝素浓度1250μ/mL组;Ⅲ组:4%枸橼酸钠组。观察插管前及封管后1h、4h凝血时间(PT、APTT、INR),比较三组间各时间段的凝血时间差异,比较三组间导管出血、导管堵塞、导管感染情况。结果:Ⅰ组高浓度肝素组在封管后1h的PT、APTT、INR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0.01),封管后4h的凝血指标较1h有所下降,仍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低浓度肝素组在封管后1h的PT、APTT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而4h后的凝血指标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枸橼酸组封管后1h、4h的PT、APTT、IN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与Ⅲ组在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堵塞、感染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合并高危出血倾向患者,采用4%枸橼酸封管,可明显降低出血风险,导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龙  古英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31-3933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heter, 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 方法 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39~90)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清除指数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 结果 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12例经右侧,1例经左侧,平均使用7.8(2~14)个月。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14次,发生率4.58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1例2次,0.65例次/1000导管日;出血1例3次。13例患者的平均Kt/V值1.27±0.22。 结论 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患者来说,PDL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 56例尿毒症患,26例行颈内静脉插管,30例行股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尿素氮(BUN)重复循环率、评价透析的充分性(KT/V值)。结果 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方便快捷,取得良好效果。经颈内静脉途径留置导管与经股静脉途径相比,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进行血液透析的一条重要血管通路,具有显优越性。两种不同插管途径各有其优缺点,经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相对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1):1967-1968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焦虑抑郁评分、免疫指标、生存质量差异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焦虑抑郁程度、免疫指标及生存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免疫指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升高,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25-2926
目的探讨脑梗塞(CIS)中线导管置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CIS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显著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IS中线导管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总结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置入中线导管全过程管理的护理体会。新型布尼亚病毒具有一定传染性,主要通过蜱虫叮咬,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密切接触患者传播,置管和护理过程中的隔离问题至关重要。患者起病急且病情危重,迅速建立血管通路至关重要。中线导管穿刺速度快,安全性高,在置管中使用钝性分离与导管鞘不完全送入相结合的方法缩小创口。维护上制定个体化方案,全过程管理。患者住院6天,未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脉冲式封管法在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现状,脉冲式封管具有预防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作用,尤其对降低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效果明显.认为同种静脉留置导管封管方法不一,临床上需要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