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7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68例症状明显改善,椎体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3例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2例发生骨水泥侧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快速减轻疼痛症状,能很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减少卧床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93例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疼痛、椎体高度骨折再发率。结果观察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率(4.26%)低于对照组(28.26%),(P0.05);观察组降低VSA评分、提高骨密度T值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减少Cobb角、增加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PKP术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Cobb's角及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Cobb's角及椎体高度均较前明显降低,观察组Cobb's角及椎体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纠正椎体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肾补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骨密度、Cobb角、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胸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再骨折发生率、Cobb角、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肾补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病椎功能,对增加患者骨密度及预防骨折再发存在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实施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于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研究组;另一组进行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背疼痛均缓解、骨密度均增加。研究组疼痛缓解程度及骨密度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所提高,Cobb角均下降。研究组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肌肉酸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明显减轻腰背疼痛,改善活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陈升浩  蔡平原  杨旭 《中国康复》2012,27(3):203-20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进行PKP术,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治疗,于床上制动。观察组加用运动疗法及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康复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4例(共25个患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使用数字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14例患者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其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获得显著改善。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维D3联合钙剂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剂,观察组给予钙剂+阿仑膦酸钠维D3口服。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腰椎L3~L4椎体的骨密度,再次骨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腰椎L3~L4椎体的骨密度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联合钙剂可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骨密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缩椎体前缘高度、JOA评分、后凸Cobb角、VAS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缩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缘高度、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6/30)(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作者收治的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37例。手术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治疗,非手术组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在术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BP评分、GH评分、PF评分及RP评分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均比较理想,都能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可早日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组实施PKP。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均大于治疗前,胸腰段上、下部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与PVP均可改善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及脊柱功能障碍。但相较于PVP,PKP在降低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均为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在长期缓解疼痛、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恢复椎体高度、远期减小后凸角方面较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不能完全否认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目的: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全面性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搜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 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database,CNKI等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3年5月份发表的所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照研究,2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再次独立进行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5.2.5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12个研究,1 081例患者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在短期内缓解疼痛差异、短期及远期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的差异、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差异、短期内减小后凸角差异、手术所需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长期缓解疼痛差异、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差异、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治疗后远期改善后凸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在长期缓解疼痛、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恢复椎体高度、远期减小后凸角方面较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有优势,且均为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式,因原始研究缺乏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建议临床上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剧烈疼痛,具有创伤小、疗效佳及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来说,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程较长、不易治愈,因而疼痛的缓解并不能全面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有效性。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及同期24例进行保守治疗的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度、下腰部功能活动情况、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后凸 Cobb 角度、下腰部功能活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椎体成形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椎体成形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 〈0.05),治疗后6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椎体畸形,提高下腰部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作为两种微创治疗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应用多年,但争议颇多,且各有利弊。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 方法:纳入10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60例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前按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术后1周。并摄X射线片测量测量椎体前缘与后缘比。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矫形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经皮椎体成形组为3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为12.5%,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经皮椎体成形组通过术前术中使脊椎过伸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两组矫形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附着在骨折断端,尽管起到了即刻固定骨折的作用,但也妨碍了纤维组织再生及新骨的形成,从长远角度来说是不利于非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目的:分析骨密度测定对中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方式及植入物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腰椎L2~4骨密度值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非骨质疏松组行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非骨质疏松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治疗后随访20~28个月,骨质疏松组2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非骨质疏松组内固定物取出后未出现椎体高度丢失、局部后凸角度增大等情况.骨质疏松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3 d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 〈 0.05);两组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角较治疗前恢复显著(P 〈 0.05),非骨质疏松组较骨质疏松组更明显(P 〈 0.05).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内固定均是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植入物,疗效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以抽签法按单双号分组形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入路PKP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PK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臂引导下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G臂X光机透视下采用单侧穿刺椎体球囊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38例。结果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均缓解,影像学X光正、侧位片示后凸畸形减轻,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手术病例未发生1例并发症,随访3~12个月,X光正、侧位片示未发生椎体继续塌陷,亦未发现相邻椎体骨折。结论G臂引导下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球囊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对近期疼痛止痛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在C臂透视下行过伸复位、体外定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并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术前、术后3天、术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椎体中线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变化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伤椎椎体中线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矢状面Cobb角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复位、体外定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OVCF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较高、止痛效果良好、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临床治疗OVCF的一种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治疗的53例病患资料,分为PKP(32例)及PVP(21例)两种治疗组。比较两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渗漏情况、椎体压缩率、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5~26个月,平均18.2个月。PKP组较PVP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显著提高。PKP组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但较术前明显改善。PVP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明显变化。术后PKP组压缩率及Cobb角的改善效果优于PVP组。PKP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PVP组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两组发生渗漏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PKP与PVP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KP及PVP均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手段,两者均能改善临床症状,而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后凸畸形及减少骨水泥外渗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伤椎终板高度比高于对照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终板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增强骨折复位效果,最大限度恢复伤椎高度,并促使上终板复位,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