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7例患者临床资料,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组)5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41例,比较2组术后1 a患者Harris评分。结果:随访1~7 a,平均3.2 a,术后1 a关节置换组优良率87.5%,内固定组优良率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马遇伯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542-8546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0.05)。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1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疗效优15例,较好1例,良1例;1例术后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经及时治疗痊愈;术后随访5~14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患髋关节伸屈活动良好,未发生断钉、松动、骨不连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97例患者临床资料,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组)5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41例,比较2组术后1 a患者Harris评分.结果:随访1~7 a,平均3.2 a,术后1 a关节置换组优良率87.5%,内固定组优良率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好,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及对骨代谢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抗骨质疏松药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对照组(5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PINP、CTX-Ⅰ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_(3)、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股骨大粗隆、股骨颈BMD及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及BMD,促进骨折愈合,进而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板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93-2694
探究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各项指数。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对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势,且手术切口小,可快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有精确的定位装置,骨折手术置入时可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少,符合骨折治疗的“BO”理论和微创手术原则。 目的:回顾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纳入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70-86岁,平均77.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2例,31-A2型23例,31-A3型13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装置的位置,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48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位置满意,无内固定物松动及脱出、固定失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优31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3.7%。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普通型与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应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下地活动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加长型患者组52例,手术时间为30~92分钟,平均为68分钟;术中出血 150~400ml,平均为 289ml;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为3天,术后随访评估患髋关节功能优38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 94.2%;普通型患者组19例,手术时间为26~84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为182ml;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为9天,术后随访评估患髋关节功能优1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 84.2%;所有手术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退钉、髓内针断裂、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1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例因脑梗死亡,1例因血栓死亡。结论:两种方法都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相比之下加长型PFN-A更有利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以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髋滑动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差别。分析如何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内固定器材。结果:与髋滑动加压钢板组相比较,重建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早、术后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近端重建钉较髋滑动加压钢板更有优势;而对于稳定转子间骨折,两者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的不断上升,它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更新,当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很多,就生物力学而言,髓内固定较髓外固定更加具有优势。目的:综述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治疗方法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展望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治疗的发展。方法:以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ntramedullaryna_IIGammana_l,ProximaIfemoraInaII,InterTan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伽马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为中文检索词检索CNKl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1至201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有关股骨转子问骨折髓内固定治疗的文献和有关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的文献。共检索到115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54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对于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系统在生物力学上具有优势,更靠近重心,力臂较短,髓内钉能更可靠的对抗沿股骨距传导的应力,并可防止股骨干内移。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短重建钉、联合接力交锁髓内钉在临床应用上可以达到骨折复位满意、坚强内固定的要求。而人工髋关节置换可应用于一些骨折不稳定、高龄老年人并且合并内科疾病及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随着学者们对生物力学的研究和重新认识,内固定物的变革更新,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会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内的骨折,好发于老年患者,目前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外固定的隐性失血量,并探讨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岁以上资料齐全的2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38例,女160例,其中采用髓内固定者153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81例,Gamma钉72例),髓外动力髋螺钉固定者145例.根据Gross方程计算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固定前隐性失血量、固定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占比,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围手术期失血量情况,并分析性别、手术时间、受伤与手术时间间隔、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内科疾病等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占比均显著大于动力髋螺钉组(P< 0.05).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小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3组固定前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受伤与手术的时间间隔<48 h组固定前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48 h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固定方式、受伤与手术的时间间隔、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要高度重视其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5.
高延明  张路 《中国临床康复》2013,(13):2455-2462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行PFNA治疗23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Ⅳ型7例),行LPEP治疗19例(Evans分型I型3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Ⅳ型5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X线复查。结果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PFNA组优良率95.6%,LPEP组优良率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FP系统与PFNA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从力学角度分析,由于髓内钉系统力臂短,固定更为稳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重视及及时纠正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传统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2007-06/2010-03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匹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Ti6Al4V钛合金或纯钛,部分钛合金或纯钛产品表面经阳极化处理,非灭菌包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耐体液电解,耐腐蚀强,性质稳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锁定加压接骨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组(94.6%,87.9%,P〈0.01)。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微创、固定稳固、骨折易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