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18例肝脏结核超声声像特征、病理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依据超声声像特征肝结核可归纳为四型;弥漫型(4例),实性团块型(10例),脓肿型(2例),囊实混合型(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肝结核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对胰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胰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13例胰腺结核的声像图、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超声诊断率23.1%,误诊率76.9%。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弥漫型(2例)、局灶型(8例)、钙化型(3例)。结论 弥漫型可能是粟粒性胰腺结核的声像图特点,局灶型可以反映干酪性胰腺结核的声像图特点,但两者均缺乏定性诊断的特异性,钙化型结合结核史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超声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4例肝结核的超声影像图及临床资料.结果 肝结核的影像表现主要为弥漫型、肿块型、脓肿型及钙化灶型.声像图表现缺少特征性.结论 肝结核超声图像因其发展阶段及病理类型不同而表现多样,缺少特征性,临床易漏诊或误诊.确诊有赖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资料及3例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56.3%,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五型。Ⅰ型实块型13例,Ⅱ型混合型12例,Ⅲ型脓肿型3例,Ⅳ型弥漫型2例,Ⅴ型溃疡窦道型2例,结论 超声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定位准确,结合临床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5.
乳腺结核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结核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结核的声像图资料及 2例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 45 . 5 % (5 /11)。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 ,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五型。 型实块型 5例 , 型脓肿型 1例 , 型混合型 2例 , 型弥漫型 1例 , 型溃疡窦道型 2例。结论 :超声对乳腺结核定位准确 ,结合临床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盆腔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08例盆腔结核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盆腔结核二维灰阶声像图多表现为单纯积液型、包裹积液型、囊肿型、囊实包块型(囊性为主)、囊实包块型(实性为主)、实性包块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显示包块或囊肿周边及内部血流不明显.结论 掌握盆腔结核复杂多样的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颈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与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及分型。方法对180例经病理证实的颈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包括病灶部位、数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等声像图特征,结合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表现进行临床分型。结果将颈淋巴结结核分四型:急性炎症型、干酪坏死型、寒性脓肿型、愈合钙化型,超声表现对疾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价具有较大,临床意义。结论颈淋巴结结核因就诊时间及病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声像图特征,超声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表现、分析误诊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声像图可归类为单纯导管扩张型、囊实混合型、实性团块型和脓肿型,超声误诊16例,误诊率44.4%。结论:囊实混合型、实性团块型易误诊,超声结合病史和体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超声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手术确诊的45例肝门部胆管癌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肝门区肿物34例(75.6%),其中乳头型8例(23.5%),团块型17例(50.0%),弥散型9例(26.5%);按Bismuth分型判断胆管受累范围,34例中,29例(85.3%)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门静脉、肝动脉侵袭和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40%、50%.结论: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是可行的,对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分析和总结经病理确诊的8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声像图表现,对照病理分析其图像特点的病理基础.结果 本组8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声像图表现分为3种类型:Ⅰ实质型(37例)超声显示内部回声大致均匀,与病理对照,可见多个典型结核肉芽肿结构,肉芽肿中心无或仅见微小干酪样坏死区.Ⅱ囊实混合型(34例)超声显示周边内壁不均匀增厚,中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与病理对照,周边为不典型的肉芽肿病变,散在的朗罕氏细胞,多伴有纤维组织增生.中央见大片融合干酪样坏死.Ⅲ钙化型(18例)超声显示内部可见斑块样或长条状强回声钙化.与病理对照,纤维组织增生、坏死或/和结核性肉芽肿.结论 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超声可清晰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各种特征,直接反映其病变各个阶段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下治疗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镜下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76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所有病例经抗结核及支气管镜下治疗,17例支气管腔狭窄严重者行支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治疗,分析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76例中溃疡型49例,瘢痕型25例,肉芽增殖型2例,治疗总有效率92.11%。结论支气管镜下治疗溃疡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疗效确切,高压球囊扩张治疗是治疗和预防支气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少见部位结核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例艾滋病患者组织标本(包括眼、脾和胰腺),分别进行HE和抗酸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其误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提示为实性占位,分别考虑为眼黑素瘤、胰腺癌、脾淋巴瘤的可能;术后病理形态学显示眼部组织除炎细胞浸润、坏死、少数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外,未见典型结核病变;胰腺、脾组织内炎细胞浸润,上皮样肉芽肿形成,脾脏见干酪样坏死灶。3例患者的病理标本抗酸染色均为阳性,病理诊断均符合结核。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多以不规则发热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易造成临床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特殊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应重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包膜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10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包膜结核的患者共48例,对48例肝包膜结核患者的71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位置、形态、大小、回声和增强时相、强度及模式等特征。 结果肝包膜结核常位于肝脏膈面包膜(54/71,76.1%),形态以梭形多见(59/71,83.1%),常呈混合回声(48/71,67.6%)。根据病灶与肝包膜的关系将肝包膜结核分为2种类型,Ⅰ型表现为病灶与肝实质接触处肝包膜连续性完整(37/71,52.1%),Ⅱ型表现为病灶与肝实质接触处肝包膜连续性中断(Ⅱa型,20/71,28.2%)或完全消失(Ⅱb型,14/71,19.7%)。超声造影示63个(88.7%)病灶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平均增强起始时间为(12.5±2.2)s(范围为9~17 s),达峰时间为(28.4±3.8)s(范围为22~35 s),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等增强或低增强,有8个(11.3%)病灶表现为超声造影全程无增强。按峰值强度时病灶回声不同可分为4种表现:无增强(8/71,11.3%),环形增强(29/71,40.8%),不均匀增强(24/71,33.8%),均匀增强(10/71,14.1%)。本研究中不同类型的肝包膜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肝包膜结核超声造影表现以环形增强及不均匀增强多见,超声造影可显示肝包膜结核的血流灌注情况,在肝包膜结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浅表器官结核的超声图像特点,并评估超声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经病理证实为浅表器官结核患者的超声图像,其中附睾或(和)睾丸结核34例,颈淋巴结结核23例,腮腺或(和)腮腺淋巴结结核8例,胸壁结核5例,甲状腺结核2例,乳房结核3例。对75例患者进行进行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结果:75例浅表器官结核患者病灶的超声图像表现为实块型11例,脓肿型13例,混合型28例,弥漫型16例,溃疡窦道型7例。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多数病灶血供不丰富(68/75)。结论:浅表器官结核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提示超声检查是浅表器官结核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包膜型肝结核性的超声造影表现并将其与增强CT及病理比较。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病理确诊为肝结核且病灶位于肝包膜处的病例,同期有超声造影和增强CT结果,共20例25个病灶,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区肝包膜的连续性、病灶的增强模式、病灶周围肝实质的有无增强等,并与增强CT及病理比较。 结果 根据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为实性均匀增强1个、薄壁腔型增强5个、厚壁腔型增强8个及虫蚀腔型增强11个,超声造影显示实性和薄壁腔型病灶的肝包膜完整性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类病灶(P<0.05);而虫蚀腔型病灶的周围肝实质增强比例明显高于其余三类(P<0.05);不同增强模式的病灶腔壁病理成分组成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在包膜连续性、病灶周围肝实质增强阳性率等方面与增强CT有很好的一致性。 结论 包膜型肝结核多伴有坏死区,超声造影可以很好地显示坏死腔的范围、形态,可用于评估包膜型肝结核的病程状态,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Granular cell tumors (GCT) are rare, usually benign neoplasms of Schwann cell origin. Since discovery in 1926, fewer than 80 cases of GCT involving the lung have been reported. This report presents a 45-year-old male who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consistent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with night sweats, weight loss, and a chronic productive cough. Chest radiography revealed a 3 x 4 cm left upper lobe lung mass with an unremarkable right lung field. Bronchoscopy revealed mixed mucosal abnormalities in the left upper lobe and a 4-mm polypoidal lesion in the right lower lobe. Bronchial washings stained positive for acid-fast bacilli. The left upper lobe lesion biopsy showed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with caseous necrosis consistent with tuberculosis. The right lower lobe lesion was a GCT without evidence of tuberculosis. This report reviews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GCT and presents this unusual case of granular cell tumor co-occurring with active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17.
孤立干酪结节性肺结核的X线、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1.5 cm孤立干酪结节性肺结核的X线、CT表现及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孤立干酪结节性肺结核病人的X线、CT表现。结果:49例中,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18例、毛糙31例、钙化21例、空洞15例、胸膜粘连11例、卫星病灶38例、支气管血管集中18例,20例增强扫描中9例轻度强化,多呈环状。结论:钙化、卫星病灶、强化特点是孤立干酪结节性肺结核的主要诊断依据。应用CT,尤其是HECT扫描,结合随访及穿刺活检,大多数病例可以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声像图表现 ,探讨 B超在诊断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脊椎结核患者进行多方位探查 ,将合并有椎旁脓肿者其 B超结果与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结果 :经临床治疗及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证实 ,3 6例脊椎结核患者中 ,19例为腰椎结核 (53 % )。 14例为胸椎结核 (3 9% )。 3例为胸、腰椎结核 (8% )。合并有椎旁脓肿者 3 2例 (89% )。结论 :超声检查对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7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临床,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下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提高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认识,对7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胸部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有表现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男女之比1:1.3,平均年龄45.9岁,临床上以咳嗽为主,占71.1%,其中77.8%的患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发热,咯血分别占23.7%和19.7%,胸片表现斑片浸润影者32.8%,肺门增大或块影及叶段肺不张者分别为15.8%和13.4%,6.6%的患者胸片阴性。纤支镜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