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院1988-1998年收治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5-70岁。其中死亡10例、好转15例、痊愈5例、自动出院5例。2 观察与护理2.1 观察内容:①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多在出血后数分钟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患者74例,行尼莫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7例患者行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复发情况、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降低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高血压动  相似文献   

5.
6.
颅内血管破裂或脑实质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病多突然发生,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再出血及迟发血管痉挛是危及生命的两个重要并发症.因此,要求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绝对卧床至少4周.这就要求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到位,除避免引起颅内压、腹压升高的因素外,同时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头痛、颈项强直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笔者就1996年以来收治的1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护理,与1991~1995年收治的71例同类疾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杜立敏  梅中群 《北方药学》2012,9(8):122-122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液。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先天性颅内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硬化。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者多见20~40岁的青壮年;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发病年龄较轻;50岁以上的发病者以动脉硬化者多见。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珠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芬 《成都医药》2001,27(4):229-230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临床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现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观察、监测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偏瘫例数、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实施早期护理观察与监测,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诱因,如用力劳动、情绪激动、恐惧、解大小便等.此病起病急,如护理不当,患者可能会再度出血,甚至死亡.此病复发较多见,复发者病死率也较高,预防发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赵彦珍 《河北医药》2001,23(10):795-79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我科的常见病 ,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10 %~ 15 %。我科于1997年 1月~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 2 4例。现将其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49~ 81岁 ,平均 6 3岁。出血原因 :颅内动脉瘤破裂 13例 ,脑血管畸形 4例 ,高血压 3例 ,脑动脉硬化 4例。治愈 2 3例( 95 .83% ) ,死亡 1例 ( 4 .17% )。2 临床观察2 1 意识及精神障碍 多在发病时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脑损害的程度有关。 2 4例中 2例清醒后再度出现昏迷 ,经CT诊断为再出血。 10例呈嗜…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本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0%左右,约50%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其它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1].现将2002年3月-2007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艳芳  谢春艳 《河北医药》2011,33(17):2709-27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SAH起病急骤,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SAH患者30例,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制定岗位职责及基础护理工作流程,实行质量控制。结果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基础护理管理实践前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如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分别经χ^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践前后患者满意度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实践提高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及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佑锦 《淮海医药》2000,18(3):221-22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液.我科1996~1999年共收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37例,其中再出血病例61例.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指脑动脉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占各类脑膜卒中的6%-8%[1]。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血性脑背液。致命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一旦发生,处理困难,预后不良[2]。我院2006年7月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