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小板凝胶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原发性肝癌及其他肝良性占位性病变行肝脏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1例,在肝脏部分切除后,缺损处用血小板凝胶封闭,并以明胶海绵剪成多块小片段混合血小板凝胶以覆盖断面来代替常规缝合;对照组31例仅缝合收拢肝组织缺损。结果:实验组使用的血小板凝胶可迅速附着于创面,患者肝脏部分切除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引流量及渗血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院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提前2d。结论:在肝脏部分切除中应用血小板凝胶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肝部分切除后出血,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胶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2-12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其中治疗组25例手术结束时于前列腺腺窝内灌注血小板凝胶,对照组100例前列腺电切手术中单纯电凝止血。结果:治疗组无输血,无膀胱痉挛及尿道狭窄,菌尿1例;对照组严重出血4例,并发尿道狭窄9例,菌尿1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持续渗血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术后感染率、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电切术中使用血小板凝胶,能减少术后出血,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术后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院从1961年开始施行肝叶切除术以来,至今已进入肝大部切除。就有較为詳細記录者共七例,并結合文献复习,将有关肝脏部分切除术的几点体会与同道共商榷。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脂质介质,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反应,在体内起激素样作用,为人们普遍关注。本文就近年来PAF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PAF的结构与代谢特征 PAF分子量为1100,化学名称是1-0-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脂酰胆碱。PAF的生物合成包括两条酶促途径,即修饰途径(remodeling pathway)和新生途径(de nove pathway)。修饰途径是病理条件下体内大量合成PAF的主要途径,此过程是可逆  相似文献   

6.
富血小板凝胶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方法之一.局部应用富血小板凝胶治疗DFU可有效改善DFU的难愈合性并提高溃疡愈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也可降低截肢率,且没有增加医疗总费用.富血小板凝胶治疗DFU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中富含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白细胞等有关,还可能与凝胶超微结构、溃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胶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12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试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使用血小板凝胶封闭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血和手术创面缝合,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率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2.65±0.60)h,对照组为(3.15±0.70)h,试验组比对照组手术用时更短;试验组术后尿培养阳性者2例(3.2%),对照组尿培养阳性者16例(25.8%);试验组术后血肌酐值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试验组无一例术后出血,对照组出血者1例(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应用血小板凝胶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肾脏功能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 方法 72例DFU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比较两组DFU治愈率、好转率及愈合时间. 结果 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FPG、FIns、HbA1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TG、TC、LDL-C、HDL-C、溃疡面积及溃疡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agner Ⅰ级DFU治疗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WagnerⅡ、Ⅲ级DFU病例中,治疗组治愈率(66.7%、70.0%)、总有效率(94.4%、90.0%)均高于对照组(治愈率:26.3%、57.9%;总有效率:10.0%、30.0%)(P<0.05);治疗组Wagner Ⅰ~Ⅲ级DFU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WagnerⅠ级:(14.75±1.82) vs (22.00±1.63)d;WagnerⅡ级:(27.12±2.15) vs (34.93±1.44)d;WagnerⅢ级:(41.89±3.22) vs (53.83±1.17)d] (P<0.05). 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可能具有促进DFU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例巨大肝脏肿瘤患儿,经积极的术前准备后,以羟丁酸钠、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丙泊酚等行全身麻醉,之后以0.8%~1%利多卡因和0.125%~0.2%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复合液1.0~1.2 ml/kg行单次骶管阻滞或连续硬膜外阻滞。所有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无围麻醉期死亡病者和严重麻醉并发症;术中出现不同程度低体温,但全麻复合椎管内阻滞息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全麻息儿。认为实施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切除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阻滞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低温、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苏醒延迟以及术野渗血等仍是麻醉恢复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微柱凝胶免疫技术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及配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MGIA),对108名反复多次输血而又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对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采用MGIA进行交叉配合性试验。结果:反复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率为26.85%(29/108);29例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患者中,再次输注血小板时,26例发生输注无效;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增加而增加。结论:反复多次输血患者,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方法稳定,操作简便,用于血小板配型,能较好的解决因血小板抗体阳性引起的输注无效问题,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技术(APG)治疗非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2型糖尿病合并非感染性足溃疡患者25例,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及创面处理,观察组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技术外用治疗。结果 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90,P=0.027)。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非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吴小鹏  寿楠海 《山东医药》1995,35(11):47-47
现代肝切除术不仅能成功施行左、右半肝切除,完成肝大部和肝极量切除,对于某一肝段病变也能有效进行肝段切除(segmentectomy)。人们之所以能施行这种较复杂的手木,肝脏的分段研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就肝脏分段研究的进展及肝段切除术作一简要综述。1 肝脏分段进展 Langenbuch于1888年施行首例肝切除,Luche和Keen等相继于1891年成功地完成了肝左外叶切除。截止1913年,当时文献仅报告了200例肝切除,面临的困难是术中不易结扎血管、缝合肝切面困难及术后发生胆汁漏出、出血、肝坏死等。认为此系  相似文献   

13.
经皮射频热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经皮射频热切除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alablation)是国外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有效而快速损毁肝脏恶性肿瘤的新技术[1-4].其机制是通过经皮影象技术,以热传导的方式导致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4].1999年我院引进国内第一台自动控制射频治疗仪,并对75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治疗.现将该技术及临床运用概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周期下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对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DFU患者,随机分为1次/周组、1次/2周组和1次/3周组进行APG治疗。比较各组不同时间节点(2、4、6周)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及患者溃疡显效的时间。结果各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在不同时间节点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4周和6周治疗后,1次/周组和1次/2周组显效和痊愈的数量优于1次/3周组(P0.05)。6周治疗后,1次/周组溃疡愈合率为(96.12±3.74)%,1次/2周组为(96.60±2.39)%,1次/3周组为(90.81±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显效时间方面,1次/周组为(25.90±5.13)d,1次/2周组为(24.75±5.06)d,少于1次/3周组的(32.85±6.91)d(P0.01)。1次/周组与1次/2周组各项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G治疗DFU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考虑到患者治疗费用等情况,1次/2周APG治疗能够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患者的疗效。方法使用CS 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2例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的患者进行治疗性血小板单采,同时配合抗血小板凝聚或抑制血小板生成治疗。治疗后查血常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结果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由治疗前的(1704±546)×109/L下降至(499±77)×109/L(P<0.05);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无1例患者出现出血或血栓形成。结论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可安全、有效地清除患者异常增多的血小板,是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285例,肝炎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综合征12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胃癌5例,外伤性脾破裂35例。脾切除术前查血小板,术后3天,连续查血小板,然后根据情况定期复查。术后血小板上升至400×109/L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结果发现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计数升高,以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最为明显,大多数能在术后2周左右自行降至(100~300)×109/L,部分患者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可恢复,无一例血管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血小板计数应作为脾切除术后常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减少是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以往认为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被动阻留在脾脏内所致,最近的观点证明,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产生减少也起重要作用,用血小板的数量或包括血小板数量在内的一些数学模型对肝硬化临床失代偿的发生具有最好的预测价值[1].另外,除了数量减少以外,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也存在功能缺陷.血小板也不仅仅是受到影响,其对肝脏疾病的进展也起促进作用[2].  相似文献   

19.
1990年4月至2005年5月,我们对59例肺癌侵犯血管的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同时对被侵犯的肺动脉、上腔静脉实行了重建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59例中,男43例,女16例;年龄35~73岁,平均61岁。左侧肺癌45例,行左肺上叶袖状切除加左肺动脉侧壁切除缝合15例,左肺上叶左肺动脉联合袖状切除27例,余3例行肺叶切除及受侵血管切除、同种异体血管问位移植。右侧肺癌14例。行右肺上叶右肺动脉侧壁切除1例,右肺中上叶切除加右肺动脉侧壁切除3例。右肺上叶右肺动脉联合袖状切除2例。右肺动脉切除加上腔静脉侧壁切除5例,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替代上腔静脉2例。奇静脉上转替代上腔静脉1例。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具有强大再生能力的器官,其再生机制十分复杂.肝再生是一个受多种调控因子参与的高度协调的过程,同时再生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肝硬化是影响肝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肝硬化肝脏的再生功能明显受损.我国是肝硬化后肝癌发生的高发国家,进一步明确肝硬化患者术后肝再生受损的机制,对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肝硬化肝脏的再生调控机制的研究多围绕调节肝再生的信号通路及各种相关细胞因子等方面展开,本文就此类文献的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