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方法 采取手卫生知识培训、提供干手纸巾及速干手消毒剂、安装电子监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等多方式联合运用的手部卫生促进措施对283名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将干预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16个临床科室手卫生设备配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83名医护人员洗手率及干手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原来的(69.23±30.76)%提高到(89.56±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手部卫生促进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和执行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对普外科和感染科医务人员的洗手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对洗手指征、设施、方法等认知和依从性均为感染科优于普外科(P〈0.05),护士优于医生(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洗手认知和依从性较低;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及对策。方法:统计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2009年的资料作为基线调查信息,比较采取各种措施后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门诊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2009~2013年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逐年上升(P0.05),2012年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2011年(P0.05);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呈线性负相关(P=0.03)。结论: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策略。方法采用不记名现场观察方法,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运用集束化策略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结果实施集束化策略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高于医生,以保洁员较低(P<0.05)。结论运用集束化策略可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但管理者要持之以恒的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提高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 G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我院从2013年开始,GICU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即GICU医护人员加强集束化手卫生干预,提高他们对手卫生的认知、态度,以及依从行为。将2013年1~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时GICU科室的4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时该科室的40名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主要采取依从率来统计,具体计算为医护人员(实际手卫生次数/应手卫生次数)×100.00%,并且对医护人员不同岗位、年龄、工龄、学历等因素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医护人员在实际手卫生次数、应手卫生次数上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进一步对相关因素分析可知,医生岗位、年龄较低、工龄较低、学历较低及职称较低等医护人员其手卫生依从性也更低(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在GICU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方式,能明显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但是该依从性还与年龄、工龄、职称等有关,因此要加强低学历、低职称及低工资、短工龄等医护人员的培训,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慎独思想,从而更好地做好手卫生,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现有人员结构情况下,连续实施行为干预对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意义。方法:对159名医护人员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评估手卫生规范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随机隐蔽性观察法评估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结果:多周期行为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合格率、各项手卫生指征执行率比干预前均有提高(P<0.05)。结论:连续行为干预能促进医护人员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阳桃鲜 《当代护士》2014,(1):107-109
目的 应用PDCA循环,以提高ICU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成立手卫生QC小组,选定组员,制定计划,调查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成立QC小组、制定PDCA计划、调查原因、制定鱼骨图、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效果检查、分析成效并进行下一步的改进,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PDCA循环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改善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和提高手卫生行为教育的依从性。方法 根据手卫生的要求设计了调查表,对全市22所医院的236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19份。结果 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差:医护人员中有潜在血液接触中洗手只占22.49%;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的医护人员中有潜在血液接触中洗手占42.09%。医护人员通过不同渠道获取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仅占89.96%,仍有225人对手卫生知识知之甚少(占10.14%)。洗手中肥皂干燥保存的仅占36.36%,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率占45.45%。结论 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提供快速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手卫生知识的管理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2月ICU患者家属进行手部清洁度ATP荧光检测,隐蔽观察手卫生行为,同时对可能影响手卫生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调查的对象共128名,手卫生知识得分率为33.22%,手部清洁度平均168.69 RLU,手卫生合格率15.23%。其中手卫生执行良好的有28人,占比21.88%。分析显示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目的是影响依从性的独立性因素,对手卫生知识有所了解的调查对象手卫生执行的好(OR=5.81,P0.05),以"保护自己"为手卫生目的调查对象手卫生行为执行较好(OR=2.71,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对手卫生知识掌握差,手卫生依从性亟待提高,应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探索适合医院实际的手卫生促进策略和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用访谈法、暗访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江原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采取一系列手卫生改善策略后,医院硬件实施得到明显改善,诊疗区域感应水龙头和干手纸应用率由35%提高到74%,所有诊疗区域均配置了速干手消毒剂。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六步洗手法演示、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选择原则、搓手时间总的正确率分别由原来的51.72%、74.14%、31.03%和33.62%提高到86.00%、91.00%、65.00%和93.00%(χ2=28.80、10.32、24.89、79.68,P0.01);医师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干预前的58.33%和74.36%提高到66.67%和83.14%,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促进策略应与医院实际情况结合,从重点环节入手,更易被医护人员重视并接受,可更为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洗手过程的方法,调查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洗手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洗手执行率。结果: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不容乐观,接触患者前为58.4%,戴手套前仅为47.5%,儿科手卫生依从性最高,为78.8%,急诊科最低,为47.3%,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医生。结论:实施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及措施;及时、实事求是地反馈医院感染监测结果;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完善、改造和配备洗手设施;提供"伸手可得"的速干手消毒剂,规范洗手行为,确保洗手到位,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下儿童外科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时间点执行情况,分析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制度对儿童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连续7个白昼工作时间段,对本院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新生儿外科等共6个儿童外科病区100名医务人员(医生25名,护士75名),按照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参照WHO《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南》,对调查对象在手卫生时间点的洗手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12年同期手卫生执行率比较。【结果】记录835次需实施手卫生情况,实际实施手卫生586次,执行率为70.18%,显著高于本院2012年同期执行率(70.18% vs 51.30%,P<0.05)。护士手卫生总执行率(76.98%)高于医生手卫生总执行率(63.34%),医护不同时间点手卫生执行率有较大差异(P <0.05)。【结论】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制度强调细节管理,注重培训,能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促进手卫生执行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课题运用“病例为引导(CBS)”联合“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护生同理心,更好地引导和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行为。方法:2011年6-7月在我院见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PBL联合CBS的教学法的人文护理见习,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LBL)的人文护理见习。两组见习的时间均为2周。结果:护理见习后,实验组在CBI量表评分、患者反馈评价、带教老师反馈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S联合PBL教学法的临床带教下的护生人文护理见习,进一步凸显了护理人员作为和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群体的带教优势,有效促进了护生同理心的构建及人文关怀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体检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及体检人群中接触类传染性疾病的现状。方法使用现场观摩模式对体检中心143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五个手卫生环节执行情况进行观察,对未规范手卫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2012年6-11月体检者中接触类传染性疾病的检出情况及其与住院患者该类疾病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平均依从率为34.6%,正确率为53.8%;其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最高,分别是70.4%和69.0%,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体液类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为15.9%,临床医生手卫生正确率最低,为16.1%;五个手卫生环节中,各类人员在“离开病房环境后”环节执行率最高;未规范手卫生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体检者都很健康”和“太麻烦”两个方面。体检人群中接触类传染性疾病检出率为9.6%,与住院患者检出率接近。结论体检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正确率不高,各类人员特别是非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相关部门应针对性的强化手卫生监督及巡查力度。体检人群中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检出率并不低于普通病区,从事体检工作的医务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一样存在潜在感染风险,应重视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对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和护士洗手依从性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6.
进修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修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进修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1 240名进修人员为调查对象,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到进修人员所在科室,在进修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按照统一设计的表格和观察方法调查其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进修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35.28%,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进修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来院时间的延长,其手卫生执行率从14.67%提高到58.45%,且进修人员的肥皂洗手法的执行率高于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法。结论进修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偏低,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逐渐提高其手卫生执行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49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住院次数、就诊方便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情况和家人是否参加过健康教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量表各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各维度得分与家庭环境量表各维度得分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亲密度、病程、就诊方便程度和住院次数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其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应加强对患者家庭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平均执行率为52%。进行侵入性操作或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性最好,执行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责任意识和相关知识欠缺,需要加强培训和完善洗手设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肺移植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2例肺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ICU护士术前访视,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宣教,测评并比较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遵医率分别为94.1%、88.2%,对照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遵医率分别为88.0%、84.0%,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士术前访视能有效改善肺移植患者术后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之间的关系,为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及同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r分别为0.89、0.87、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r分别为-0.90、-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均显示出遏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加剧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