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在骨盆骨折预防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自2010~2012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通过成立DVT护理管理小组,对34例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来预防DVT并发症发生。结果经过DVT管理小组围术期有效下肢DVT 的预防和精心护理,无1例下肢DV T形成,出院后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下肢DV T症状及临床诊断。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组建DV T管理小组可以起到预防下肢DV T发生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脊柱手术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以降低病人下肢DVT发生率。[方法]2015年6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5年2月—2015年6月脊柱手术病人DVT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再调查2015年7月—2015年11月、2015年12月—2016年4月手术病人下肢DVT发生率,对三阶段措施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人术中下肢DVT发生率由一阶段的7.5%下降至二阶段的5%和三阶段的0。术后24h DVT发生率由一阶段的15%下降至二阶段的5%和三阶段的0。圈成员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均分从改善前一阶段的2.4分提高至二阶段的4.1分和三阶段的4.7分。[结论]对脊柱手术病人术中开展预防DVT的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术中下肢DVT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术中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7年1-6月品管圈活动前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7-12月品管圈活动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及圈员综合能力优于实施前。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DVT的发生率,且对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2.59%降至0.50%,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主动性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健康科普宣教需求,探讨系统的科普宣教对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7~12月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住院第1天及出院日进行问卷调查.对12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科普宣教并进行PDCA循环管理.结果 创伤骨科患者对DVT发生的相关因素,DVT的症状、诊断及并发症,DVT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的认知均优于宣教前;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对DVT相关知识的科普宣教需求没有显著性差异,32.5%的患者表示非常想接受健康宣教,53.3%的患者表示想接受健康宣教.结论 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系统的健康科普宣教可以提高创伤骨科患者DVT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形成,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6例,2009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3例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3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并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内下肢DVT及下肢肢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早期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7例下肢各类型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均无DVT,围手术期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治疗。结果:177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有症状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2.26%;出现致命性肺栓塞1例,发生率为0.5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综合防治,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接受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健康教育接受率由45.0%提高到91.7%,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预防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对263例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观察和评估、健康知识宣教、机械预防、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等措施。结果263例患者中只有9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42%)。结论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施行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4‰降低至活动后的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给药护理质量,降低给药差错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我科以"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静脉采血满意度的方法。结果: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的89.60%升高至实施后的9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的环境,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45例造口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对造口患者进行管理;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55例造口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姜英  张纳  汤海祥  高娜 《中国护理管理》2014,(10):1086-1089
目的:调查外科护士对于预防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外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信行问卷,以便利抽样法调查北京市某医院的40名外科护士,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外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识得分为(9.38±1.74)分,占满分的62.5%;信念得分为(33.90±3.80)分,占满分的84.6%;行为得分为(38.78±6.83)分,占满分的77.6%。2外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的知识、信念与行为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3不同职称、责任护士状态、科室的外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信、行的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士在预防术后患者DVT的知信行方面,信念水平最高,行为水平次之,而知识水平较低,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护理管理者应进一步提高护士预防DVT的知识水平,以促进其信念的转念,进而改进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模式在降低口腔科器械损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口腔科诊疗器械2192件为对照组(QCC前),2013年7-12月口腔科诊疗器械2255件为研究组(QCC后),QCC活动包括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器械损坏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对照组器械损坏率为3.88%,研究组器械损坏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3,P<0.05)。 QCC目标达成率为105.8%。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使口腔科器械的损坏率明显降低,节约了维修成本和购置资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明显提高(44.23%vs79.80%)(P〈0.01);管理后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以及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97例,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抗凝药物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检发生情况。结果:197例患者中,191例(96.95%)完全依从预防性抗凝治疗,其余6例经宣教后完成了抗凝治疗。197例患者中有1例(0.51%)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0.51%)出现牙龈出血,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肠道手术患者清洁灌肠次数的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减少术前清洁灌肠次数为选题,展开调查分析,找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将2012年2-10月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11月-2013年4月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后)。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对照组患者平均灌肠次数为(8.11±0.950)次,观察组灌肠次数为(5.06±0.98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07,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实施前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满意度为91.7%,实施后满意度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0,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肠道准备中清洁灌肠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铲式担架在车祸伤和高空坠落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2012年1~7月所转运的车祸伤和高空坠落伤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铲式担架组118例和普通担架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搬运中所用的时间(把患者从受伤地搬到救护车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搬运者的节力情况。结果:铲式担架组患者转运中搬运时间短于普通担架组(P0.05),搬运省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铲式担架在患者转运中使用简单、方便、搬运时间短、省力,在车祸伤、高空坠落伤患者中应尽量使用铲式担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