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资料,采用血栓碎吸+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辅助溶栓等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 73例中治愈42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本组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2例溶栓过程中出现血尿、便血。随访6~12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支架通畅率96%(70/73),均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变形。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髂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37例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采用股静脉、腘静脉或胫后静脉置管溶栓和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等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7例中治愈2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除3例因左髂静脉完全闭塞,置入导丝未能成功外,单纯球囊扩张11例,支架置入23例.本组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溶栓过程中未出现出血.临床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无复发,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变形.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急性下肢DVT的患者33例,发病时间6 h-14 d,平均年龄(57.97±14.44)岁。所有患者均在滤器保护下进行治疗。AngioJet血栓清除术、球囊扩张和髂静脉支架植入均在同期完成,术后保留鞘管予以溶栓治疗,每天复查造影,若血栓完全溶解,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并结束溶栓。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行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了解下肢深静脉及髂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 结果:33例患者均同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AngioJet抽吸时间为(224.70±72.78)s,溶栓时间(34.00±15.37)h,尿激酶用量(112.58±49.92)万U。33例患者同期植入髂静脉支架33枚。血栓清除率Ⅲ级患者29例,血栓清除率Ⅱ级患者4例。无出血、症状性肺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例患者术后两月血栓复发,32例患者术后随访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提示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 结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与单侧下肢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单侧下肢肿胀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左下肢肿胀者32例,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髂静脉受压,所有32例均以左股静脉为穿刺入路,以10或12mm直径的球囊对髂静脉受压或闭塞段行预扩张,然后置入直径为10~16mm的自膨式支架。所有病例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左下肢肿胀均于术后2d内逐渐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随访资料显示支架通畅率为100%,无深静脉栓塞发生。结论早期发现和治疗髂静脉受压能防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56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采用经导管接触溶栓、球囊扩张闭塞/狭窄段或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远期通畅率.结果 256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中232例(90.6%)血栓完全溶解.24例(9.4%)部分溶解,治疗前后患肢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分别为(7.12±2.15) cm、(4.57±2.81) cm.206例髂静脉重建患者中单纯球囊扩张46例,球囊扩张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160例;平均随访15个月(9~24个月),单纯球囊扩张患者失访3例,出现髂静脉闭塞26例(60.5%),血栓后综合征(PTS)21例(48.8%),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失访11例,支架狭窄/闭塞13例(8.7%),PTS 15例(10.1%),两组闭塞/狭窄、P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导管接触溶栓、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12例急性下肢DVT伴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男3例,女9例,平均年龄(50.42±16.21)岁;均有左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其中中央型3例,混合型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取出。Angio Jet血栓清除导管PMT术、球囊扩张和髂静脉支架植入均在同期完成,复查造影有残余血栓时保留鞘管,给予溶栓治疗。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复查了解深静脉及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同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96.25±14.32)min;血栓抽吸时间51~280 s,平均(199.92±74.89)s。血栓清除率Ⅲ级10例,Ⅱ级2例,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除部分患者在左髂总静脉球囊扩张中有不同程度疼痛外,无肺栓塞、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58±2.75)个月,11例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提示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1例脑星形细胞瘤手术患者复发。结论同期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下肢DVT方法安全可行,初步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联合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Cocket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Cockett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n=60)单纯行大隐静脉(GSV)高位结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硬化剂治疗,B组(n=60)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GSV高扎+EVLT+硬化剂治疗。 结果 A、B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A组19例(31.7%)有不同程度患肢肿胀,7例(11.7%)色素沉着,4例(6.7%)足踝区溃疡形成,2例(3.3%)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B组有2例(3.3%)患肢轻度肿胀,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 GSV高位结扎+EVLT+硬化剂注射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Cockett综合征效果确切,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导管接触溶栓(CDT)、手动抽吸血栓清除(MAT)、球囊扩张术,部分患者接受支架植入。观察记录术中失血量、血栓清除率、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肢周径差及髂静脉远期通畅率。 结果 7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滤器并回收。单纯球囊扩张重建髂静脉48例,球囊扩张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22例。所有患者血栓清除均获临床成功(血栓清除达Ⅱ级以上)。术中平均失血量(165.2±9.5) mL,平均住院时间(8.4±1.4) d。术后出现血尿1例,穿刺处血肿3例,无症状性肺栓塞和死亡患者。术后患肢周径差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小[(4.21±2.45) cm对(8.11±2.02) cm,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3(6~36)个月,单纯球囊扩张组、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组分别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8例(16.7%)、1例(4.5%)(P=0.153),闭塞/狭窄3例(6.3%)、1例(4.5%)(P=0.62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死亡患者。结论 介入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急性左下肢DVT患者微创安全,疗效满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u)nther Tulip可同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发病时间1~12 h,发病诱因包括术后及骨折后卧床18例、产后5例、无明显诱因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2例.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患肢大腿周径比健侧大3~10 cm)、疼痛、皮肤晕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分别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内置管溶栓治疗.术后45~75 d经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复查证实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后,经右颈内静脉入路行G(u)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复查下腔静脉造影.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d.随访4~10个月.结果 共置入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36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释放过程平均耗时1.5 min(0.5~5 min),释放过程中滤器弹跳幅度小于2 mm,1例滤器置入时倾斜25°,滤器置入后未出现新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12例患者于术后45~75d行G(u)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均一次性回收成功,同收过程耗时4.4 min(2~15 min),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管壁穿孔及破裂征象.其余24例患者未行滤器取出术,随访期间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下腔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结论 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释放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较高、可取出时间期限长(溶栓治疗时间窗长)、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  1 3例经造影证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 ,后在监护下经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持续溶栓治疗 ,尿激酶 (UK)用量 90 0万U~ 1 60 0万U。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 :患者无症状 ,下肢造影示深静脉通畅 ;显效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下肢造影示深静脉回流畅 ,但壁不光滑 ,血管内径 >70 % ;有效 :症状有所缓解 ,造影示血栓残留 ,血管内径 <70 % ;无效 :症状及下肢造影均无改善。结果  1 3只下腔静脉滤器均展开良好 ,无移位。其中 :痊愈 2例 ,显效 9例 ,有效 2例 ,无效 0例 ,溶栓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颈静脉将下腔静脉滤器置干肾静脉开口以下,通过导管内导丝将血栓搅碎尽量抽吸之后再实施经足背静脉持续顺行溶栓。恢复血管的通畅性,达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结果:对40例(急性起病20例,慢性反复并急性发作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经颈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随访1-36个月。40例经顼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未发现与导管操作有关的并发症。未见有患者因肺血栓栓塞症而死亡。结论:通过对本组40例病例的分析,证明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可靠,损伤小,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脑出血合并DV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首次抗凝治疗时间、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回收状况、滤器未取出原因。结果 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平均13.6天;首次抗凝时间发生于脑出血后1月内,其中1周内25例、1~2周内18例、2周~1月内1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9.3天、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4.8天;27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其中18例患者治疗评估后于滤器取出时间窗内顺利取出,9例患者因血栓进展、滤器内形成血栓、超出滤器回收时间等原因未能取出,转化为永久性滤器置入体内,治疗期间未发生肺栓塞及再发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20 mg, 1次/天)维持抗凝时间3个月~2年不等,随访无新发血栓形成及未取出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根据脑出血的位置及其临床恢复程度确定开始抗凝的最佳时机,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应严格掌控适应证,同时需加强对未取出滤器患者的随访,防范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DT治疗的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21例患者均经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腔静脉血栓,同时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向上延续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18例,下腔静脉滤器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3例。21例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成功进行CDT治疗,其中7例患者伴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给予髂静脉支架治疗。随访3~48个月,1例肿瘤患者CDT术后2周再次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抗凝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无血栓复发,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腔静脉滤器均会导致下腔静脉血栓。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期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取栓的治疗效果及应用Aegisy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急性期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放置Aegisy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后,行股静脉切开取栓,于术后12~16d取出滤器。术后维持抗凝治疗1年。结果32例患者滤器成功置入,股静脉取栓顺利;术后30例成功取出滤器,取出滤器中有20例捕捉到血栓。全组治疗过程中无肺动脉栓塞发生,肢体肿胀明显缓解;随访1—8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结论股静脉取栓是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术中放置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滤器的置入和取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有溶栓禁忌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经颈静脉途径特点。方法 对24例有溶栓禁忌的急性DVT患者施行经右颈静脉途径DSA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AngioJet血栓抽吸、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植入、取出滤器。观察血栓抽吸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 24例患者AngioJet血栓清除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21例(87%)血栓清除为Ⅲ级,3例(13%)为Ⅱ级。19例(79%)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全部取出。7例(29%)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接受PTA,其中3例(43%)植入支架。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血红蛋白尿,22例48 h内消失,2例72 h内恢复正常,均未出现大出血、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失访,1例复发。 结论 经颈静脉途径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有溶栓禁忌的急性DVT安全可行,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研究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及其辅助措施一次性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2016年12月连续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8例。采用治疗方案:放置Aegisy可回收滤器,滤器释放后不予解脱,球囊导管对血栓段行扩张碎栓,AngioJet导管行血栓抽吸,若合并髂静脉狭窄则同期行球囊扩张,残余狭窄50%时同期植入支架,血栓清除后即刻取出滤器,术后保留鞘管溶栓,24h造影复查。结果治疗过程中3例未置滤器,15例置入临时滤器,其中12例(12/15,80.0%)滤器同期取出,3例(3/15,20.0%)溶栓结束后取出。15例患者合并髂静脉狭窄,同期扩张后植入髂静脉支架16枚。所有患者均未放置溶栓导管。术后即刻血栓清除Ⅲ级13例(13/18,72%),Ⅱ级5例(5/18,28%),经鞘管溶栓后血栓清除Ⅲ级15例(15/18,83%),Ⅱ级3例(3/18,17%)。血栓平均抽吸时间(216.61±56.60)s,平均尿激酶用量(108.89±56.45)万U,平均溶栓时间(36.00±18.86)h。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出血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11月,持续静脉通畅,无血栓复发。结论利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及其辅助措施一次性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简化了介入治疗过程,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潜在的缩短溶栓时间及减少用栓药物剂量、提高血栓清除效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滤器源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阻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8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患者。收集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例患者闭塞段血管均成功开通。7例球囊成形结合植入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侧支血管减少;1例球囊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导管直接溶栓2 d后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栓完全溶解,血流恢复通畅。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4.7±3.9)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患者CT及下肢静脉造影均显示支架在位良好,其中3例支架内可见内膜轻度增生,但血流均通畅。结论滤器长期置入可导致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球囊成形及支架植入可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有明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血管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施行介入插管、双向溶栓,并联合应用中西药内服外敷。26例安放下腔静脉滤器,24例行球囊导管扩张成形,3例安放血管内支架。采用自行设计的治疗效果量化测量表进行量化判定。结果:治疗后显效32例(57.1%),有效18例(32.2%),无效6例(10.7%)。1月后复查,显效40例(71.4%),有效13例(23.2%),无效3例(5.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和总结手术结合介入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手术结合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DVT患者共42条肢体的方法和效果,其中髂股静脉主干陈旧性铸型血栓8例,髂总静脉开口狭窄或闭塞继发新鲜血栓25例,单侧新鲜血栓5例,滤器置入后继发下腔静脉及双下肢新鲜血栓2例。主要使用患肢股静脉切开,介入下取栓并结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结果40例患者下腔静脉及深静脉全部开通。其中髂静脉支架置入19例;球囊扩张14例;人工血管置换股静脉1例。平均随访10个月,全部患者患肢症状明显改善,彩色多普勒或造影示患侧深静脉血流通畅。结论手术结合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