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CHCS)术后残留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开颅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CHCS术后残留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伽马刀治疗,2例肿瘤最大径超过3.5 cm者行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0~13 Gy,平均11.50 Gy;肿瘤中心剂量22~26 Gy,平均23.28 Gy。随访23~101个月,平均44.0月。结果 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为100%。患者均未出现新的颅神经受损症状。结论 伽玛刀对CHCS术后残留比较敏感,较低剂量即可控制其生长,疗效良好,且对体积较大的CHCS术后残留也可采用伽玛刀体积或剂量分割的方法就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累及视神经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伽玛刀治疗的24例累及视神经的无功 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15.0~25.0 mm,平均21.0 mm。伽玛刀治疗方法:以45%~55%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肿瘤周边剂量11~15 Gy,平均 12.6 Gy;中心剂量22~30 Gy,平均25.6 Gy;视神经剂量8.5~9.8 Gy,平均9.2 Gy。结果 24例出院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8.2个月。MRI复查示肿 瘤消失6例,缩小13例,体积不变3例,增大2例;总有效率为91.7%(22/24)。结论 对于累及视神经的无功能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安全、有效,是 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评价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眶尖部病变36例,眼眶前中部9例。边缘剂量10.0~20.0 Gy,中位剂量12.0 Gy。结果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突眼症状缓解23例,视力提升22例,4例出现病侧一过性球结膜水肿。45例病人随访18~120个月,平均(28.2±9.4)个月,复查MRI和(或)CT显示病灶体积缩小41例(91.1%),无明显变化4例(8.9%)。随访期内无复发及再手术病例。结论伽玛刀治疗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又取得较高的神经功能保留率,并发症罕见,可作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使用立体定向伽玛刀(γ-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33例,肿瘤直径(X Y Z/3)10.0~45.5mm,平均23.5mm.体积0.443cm~3~35.4cm~3,平均12.1cm~3.肿瘤边缘剂量14~20Gy,平均15.2±1.7Gy.中心剂量25.0~42.8Gy,平均37.5±6.9Gy.影像定位仪为1.5TMRI.随访3~12个月.初步结果表明: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9个月后肿瘤生长控制率,即治疗有效率为96.2%,显效率9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γ-刀可作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脑干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2医院放疗科2009—2012年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干转移瘤患者34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生存分析中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2009-12—2012-12本中心共治疗34例脑干转移瘤患者,其中按发病部位分类:中脑7例,脑桥23例,延髓4例。按原发肿瘤分类:原发性肺癌14例,乳腺癌9例,肾癌5例,黑色素瘤6例。其中多发转移11例,单一病灶23例。年龄25~76岁,平均(53.71±12.95)岁。平均处方剂量(15.50±1.82)Gy,其中最小剂量10Gy,最大18.5Gy。肿瘤体积0.06~3.0(0.75±0.78)mL。伽玛刀治疗后中位生存期9.8个月,与生存期密切相关的预后因素是是否为单一病灶、有无黑色素瘤病史、肿瘤体积以及颅外病灶的控制情况。结论对体积0.75mL、原发肿瘤为非黑色素瘤的脑干转移瘤,应用15.5Gy的处方剂量,可取得较好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相关射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级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对生存期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回顾我中心自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接受超级伽玛刀治疗的48例脑转移瘤(89个转移灶)病人,年龄38~77岁,平均58.7岁,单发转移32例,随访44例,随访期4~15个月,观察其疗效及生存期。结果总有效率88.64%,完全有效(CR)、部分有效(PR)、无进展(NC)之间的剂量无差异,与未控(PD)相比,只有PR和PD之间差异显著(P<0.05)。剂量低于或等于15Gy和高于15Gy两组间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25),而剂量低于或等于16Gy和高于16Gy两组间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生存期6.8个月,按RTOG的RPA分级,RPAⅠ级平均生存10.42个月;RPAⅡ级平均生存6.56个月;RPAⅢ级平均生存5.01个月。RPAⅠ级与RPAⅢ级病人的生存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级伽玛刀控制脑转移瘤的剂量在15~16Gy之间,高于16Gy的剂量并不能改善疗效,RPAⅠ级病人的预后明显好于RPAⅢ级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合并脑积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松果体区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伽玛刀治疗,肿瘤边缘剂量8~16 Gy,平均13.5 Gy;中心剂量16~32 Gy,平均26Gy。结果随访12个月,定期随访复查MRI或CT,肿瘤消失或缩小25例,无变化3例;脑积水缓解25例,无变化3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三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自1996年11月至2014年10月之间,5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进行了3次伽玛刀治疗。初次治疗时:中位最大剂量为75Gy(70~80Gy),第二次治疗为70Gy(50~80Gy),第三次治疗为65Gy(50~70Gy)。中位靶区最高累积剂量为215Gy(175~230Gy)。结果第三次伽玛刀后中位随访66月(44~72个月)。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前两次治疗平均疼痛复发时间26个月(12~48个月)。第三次伽玛刀后平均起效时间为1.5个月(1~4个月)。并发症情况:5例患者均出现面部麻木症状,其中2例为伽玛刀治疗前即出现,2例为第二次伽玛刀后出现,1例为第三次伽玛刀后出现。咬肌无力及颞肌萎缩2例,1例在第二次之治疗后出现,1例第三次伽玛刀后出现。结论三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二次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海绵窦CH的临床资料。肿瘤MRI特点:T_1WI呈低或略等信号,T_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肿瘤直径40~78 mm。行Leksell伽玛刀6~8个月内分次治疗方案,首次伽玛刀治疗肿瘤中心剂量25 Gy,平均边缘剂量9 Gy;第二次治疗中心剂量30 Gy,边缘15 Gy。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原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结果:伽玛刀术后6~12个月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9例。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CH疗效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伽玛刀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中长期疗效和毒性。方法选取了1997~2002年治疗的颅底脑膜瘤患者196例,肿瘤体积平均6.2±4.9cm3,给予中心剂量平均27.9±5.9Gy,周边剂量平均12.4±1.6Gy。随访根据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和行为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期为53.4±18.2个月(36~96个月),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178例。肿瘤的控制率为93.3%;临床表现满意度(好转和稳定)92.7%,神经症状总改善率为93.8%,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伽玛刀可作为颅底较大脑膜瘤开颅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较小肿瘤或对手术禁忌患者的首选性治疗;对长期控制肿瘤复发,保证患者良好的生存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各种海绵窦区肿瘤的诊断特点以及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作用。文章回顾性地分析本中心1994年至2000年底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168例累及海绵窦的各种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53%)患者有开颅手术史,本组脑膜瘤88例,神经鞘瘤28例,垂体瘤22例,转移瘤14例,脊索瘤7例,海绵窦血管瘤4例,骨软骨瘤3例,巨细胞瘤1例和浆细胞瘤1例。全组肿瘤平均体积6.8mm3,给予肿瘤周边剂量7~18Gy,平均12.2Gy;中心剂量15~45Gy,平均26.7Gy;等中心曲线40%~80%,平均46%。有19例海绵窦病灶接受两次伽玛刀治疗。本组81.5%的病人随诊1~84个月,平均32.5个月。主要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自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间对伽玛刀治疗的400例功能性垂体腺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6例随访资料完整,病人年龄在15~60岁之间,均有影像学及临床诊断,其中20例有病理诊断。所有病人均使用伽玛刀治疗,肿瘤直径在5~25mm,平均15mm。伽玛刀治疗处方剂量9~35Gy。结果本组23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36个月。肿瘤消失168例(71%)、缩小60例(25%),复发2例,其中激素水平恢复正常190例(80%),临床症状改善212例(90%),病情加重1例(0.42%)。结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控制肿瘤,而且能使内分泌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青少年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MASEP-SRRS型头部型伽玛刀治疗的83例青少年脑AVM的资料,AVM的体积0.3~25.4 cm3,平均(2.9±1.4)cm3,边缘剂量13~23 Gy,平均(18.8±3.6)Gy,40%~65%(平均48.8%)的等剂量曲线包绕脑AVM病灶.均采用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I DSA)联合定位.结果 随访27~72个月,用伽玛刀治疗后的脑AVM闭塞率与其体积、边缘剂量有关,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于伽玛刀治疗后消失或改善.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青少年脑AVM安全、有效、低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岩斜脑膜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1995~2000年,我们对66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进行了伽玛刀治疗,肿瘤体积0.32~29.4cm3,平均(5.87±5.10)cm3。周边剂量为7~14.4Gy,平均(12.4±1.6)Gy;中心剂量16~65Gy,平均(27.9±5.9)Gy。结果60例随访25~94个月,平均(57.8±22.3)个月:肿瘤体积缩小23例(38.3%),不变35例(58.3%),增大2例(3.3%);神经系统症状好转37例(61.7%),稳定20例(33.3%),加重3例(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伽玛刀治疗能很好地控制肿瘤,副作用轻微,可作为神经外科较大肿瘤的辅助性治疗,也可作为较小肿瘤或不适合手术的病人的主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6年4月采用伽玛刀治疗26例DAVF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14例,伽玛刀治疗前经历一次或多次血管内治疗12例。用50%~6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边缘,周边剂量15~22 Gy,平均18.9 Gy;中心剂量30~44 Gy,平均37.5 Gy。26例治疗后随访31~149个月,平均81.1个月。结果 14例DSA复查证实瘘口完全闭塞;7例症状消失,MRI/MRA或CT/CTA证实引流静脉变细或消失,但拒绝DSA检查;DSA证实未闭塞5例中,2例症状好转,继续观察,2例行血管内治疗,1例行开颅手术治疗。26例治疗后病情稳定,无新增症状。结论 伽玛刀治疗DAV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侵袭性DAVF,血管内或手术治疗后再行伽玛刀治疗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比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下丘脑错构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我院伽玛刀治疗的10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伽玛刀治疗,周边剂量10~17 Gy,平均13.3 Gy;等剂量曲线采用40%~55%。结果 随访2~10年,平均7.3年。有癫痫表现的9例,Engel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1例,治疗有效率为88.89%。性早熟2例,伽玛刀治疗无效。无并发症。结论 伽玛刀治疗是缓解下丘脑错构瘤癫痫症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照射剂量。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3月期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0~85Gy)和低剂量组(70~75 Gy),治疗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总计65例患者,随访60例,失访5例,随访率92.3%,随访期12~78个月,平均随访期36个月。对两组共60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其中高剂量组25例,低剂量组35例。高剂量组1例无效,有效率96%,低剂量组2例无效,有效率94.3%,两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出现面部麻木17例,并发症发生率68%,低剂量组出现面部麻木7例,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51个月,低剂量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67个月,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70~75 Gy应作为最佳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Ommaya囊置入联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囊性脑转移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立体定向Ommaya囊置入抽吸结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例资料,病人平均年龄61.2岁.周边剂量13~20 Gy(平均16.3 Gy),等剂量曲线为45%~60%(平均52.1%).结果 18例囊性转移瘤中,Ommaya囊置入前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比邻视神经的良性肿瘤后发生显著视神经放射病(radiationopticneuropathy,RON)的危险性。方法系统回顾215例218次伽玛刀治疗的情况,肿瘤均位于蝶鞍内或鞍旁,其中脑膜瘤122例次,垂体瘤89例次,颅咽管瘤7例次。156例(71.6%)行手术治疗,24例(11%)行普通放射治疗。平均随访40个月(4~115个月)。结果视神经的最大放射剂量为10Gy(0.4~16.0Gy)。4例(1.9%)在行伽玛刀治疗后平均48个月发生RON,均曾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术前、1例在术后行普通外放射治疗。放射剂量在12Gy以下的病人发生明显的RON的危险性为1.1%。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回顾、评估我们的放射外科治疗颅咽管瘤经验。方法1994年2月~2000年12月我们共治疗14例原发性或继发性颅咽管瘤病人,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44岁,成人2例,儿童12例。所有病人均采用U型或C型Leksell伽玛刀治疗,平均最小剂量为14Gy(11~20Gy),平均最大剂量为29Gy(24~40Gy);治疗体积0.1~26.5cm3。视交叉的剂量低于8Gy,脑干剂量低于14Gy。其中1例病人曾采用传统放射治疗。结果随访6~86个月,所有病人均存活且无再复发,仅2例病人需再次治疗。结论颅咽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因其生长部位邻近下丘脑-垂体轴,使得即使采用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