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64岁。因面部四肢麻木30年被诊为瘤型麻风。1983年12月5日入本院。1985年6月17日发现患者右足第1、2趾甲部分剥离,甲下组织暗秽色坏死,给予请刨、拔除病甲,以双氧水冲洗后消毒包扎。当时患者诉咽部不适,查见咽部轻度充血,给予红霉素0.375,一日4次口服。次日出现张口困难,颈部发硬,疑为破伤风,请会诊后给青霉素80万单位;TAT5000单位,肌注,日2次。第3日出现阵发性痉挛,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呼吸困难,并逐渐累及腿部腓肠肌。青霉素改为640万单位/日,静脉滴入。至第4病日全身性肌肉  相似文献   

2.
麻风并发破伤风较为罕见,同时又诱致麻风反应者现有文献中还未见记载,我们见到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患者朱××,女,56岁,农民。 1950年患者感右足不明原因渐进性的无力和麻木,1952年两手麻木,持针不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人受到身心的双重折磨,不少发生精神障碍。我站1952~1990年收治的1.403例麻风中,12例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8.55%),其中男11例,女l例;年龄19~59岁,平均41.3岁;农民11例,工人l例;高中文化1例,初中1例,小学及文盲lO例;TT2例,BB l例,LL 9例,均无家族精神病史;原因是受岐视5例,隔离思家4例、其他3例;入院前发病7例,入院后发病5例;麻风治愈出院3例,留院3例,死亡6例;反应性意识障碍5例,反应性抑郁症4例,反应性兴奋3例。  相似文献   

4.
麻风并发破伤风罕见,淅光省16317例麻风中仅发现1例。朱××。男,50岁.搬运工。主诉左足皮肤麻木4个月,1966年6月25日就诊,左足趾麻木闭汗,面部可见暗红色斑块,隆起,麻木;左耳大神经粗大;皮肤查菌阴性,病理检查显示结核样改变。诊断为结核样型麻风,给予氨硫脲治疗。1966年7月17日左足趾外侧因赤足穿草鞋擦破  相似文献   

5.
郑×、女、34岁,因面部四肢结节,红斑块及麻木无汗1年,于1980年7月诊断为BL麻风住院,用DDS治疗。1981年初自动离院中断治疗,9月出现麻风反应,皮损溃破,手指呈笔尖状稍勾曲,耳大神经、尺神  相似文献   

6.
患者杨××,男,21岁。1993年7月发病。94年6月发现,臀部及左股后有数个边缘清楚的浅色斑和红斑,不对称,表面干燥,有鳞屑,触觉丧失;左腓总神经稍粗硬,无压痛,查菌(一);病理:BT型麻风活动期,抗酸(—)。诊  相似文献   

7.
麻风合并恶性肿瘤,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并发淋巴瘤的情况,文献上报告不多,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瘤型麻风并发网织细胞肉瘤报告如下:患者陈某,女性,48岁,农民,于1950年右小腿外侧麻木不出汗,面部浸润并出现结节,54年诊断为瘤型麻风病,间断服氨苯砜25年,治疗期间四肢及面部经常出现结节(经病理证实为组织样麻风瘤,鼠足垫证实为耐药菌株)及麻风反应。近来,左颏部出现三个鸽蛋大结节,左胸上部胸大肌处发生一隆起肿块,约13×13Cm 大小,较硬,有  相似文献   

8.
邓某某,女,47岁,汉族,1964年诊断为LL型麻风病人,1981年治愈。以后未再服药巩固疗效。1988年12月份周身浮肿,面部出现紫红色斑块,出现点状红斑,痒,脱屑伴有四肢疼痛。检查:周身浮肿,遍身有大小不等点状红斑,脱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揭去薄膜有露珠状出血,不闭汗,冷热觉,疼痛觉存在。左侧尺N中粗中等度硬,面部及小腿有紫红色浸润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麻风病合并结核病少见报道。现将我们正在规则治疗的麻风病患者新发肺结核 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 5岁 ,未婚 ,桃源县人。曾在广东省“打工”数年。1998年10月始额部出现红斑 ,同区感觉迟钝 ,无瘙痒疼痛等症状 ,在打工当地治疗 (方案不详 ) ,未见明显好转。 2 0 0 0年 1月 ,皮损范围已扩大到眉间及双侧面部 ,被广东方面怀疑为麻风病 ,患者便于 2月回家乡就医。检查 :患者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神志清楚。其额部及眉间、面部有红斑 ,皮损边缘清 ,痛觉与触觉迟钝。无明显脱发及眉毛脱落现象 ,双侧耳大神经中度增大且变硬 ,双眶上…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麻风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4例麻风并发其他疾病患者,即瘤型麻风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界线类麻风并发皮肤骨膜肥厚症;结核样型麻风并发进行性脊肌萎缩以及结核样型麻风并发破伤风诱致的I型麻风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沂市皮肤病防治所的前身是徐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承担徐州市六县(市)、五区的麻风病防治工作,1992年更名为现名.我市于1996年5月通过省级基本消灭麻风病的考核验收,至2000年5月,专科门诊共接诊病人36例,确诊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住院治疗的麻风病人,多属病情较重的多菌型患者或者是残老体弱者。我们于2000年10月,对我市治愈留院人员进行一次专业性复查,发现麻风复发6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以来我市按WHO方案对所有现症病人和DDS治愈的MB及部分PB病人予以MDT。从中观察到麻风逆向反应8例,其中男6例,女2例,24~69岁;现症7例,复治1例;BT5,BB 1,BL 2。治疗2~40个月中出现反应者6例,停药后2个月和24个月出现者各1例,有7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广州市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但2000年11月,东山区发现1例12岁儿童麻风,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患者周×,女,12岁,学生,汉族,家族无同样病。二年前右前臂内侧被狗咬伤后,不久出现桃核大淡红斑,因不影响生活及学习而不重视,皮疹渐渐增大,在此期间,曾到其他医院作体癣治疗未见好转,经某院皮肤科诊断怀疑麻风病,转我所门诊。 皮肤检查:右前臂内侧巴掌大环状淡红斑,边缘较清楚,散在针头大淡红色丘疹,表面少许鳞屑,皮疹中央色素减退,轻度萎缩,感觉障碍明显,右尺神经粗大(+),质软,无压痛…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1岁。3年前左下肢出现局部麻木闭汗,渐次在面、胸背及四肢也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检查见面部有翼状浸润性红斑;躯干四肢有大小不等的圆或椭圆形斑块,红色,中心为正常皮肤,形似“穿孔状”,内缘较外缘清楚,右大腿下1/3处可见红白相问的靶形损害,臀部有卫星状损害;皮损处感觉迟纯或消失;眉外侧1/3稀疏;多条浅神经粗大,但不对称,中等硬  相似文献   

16.
李文宏  曹丽仙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5):F0003-F0003
患者女,38岁,因颜面、躯干、四肢红肿浸润,结节,瘙痒4年余,加重半年就诊,患者于2006年6月开始,自觉颜面红肿、瘙痒、有蚁走感,搔抓后皮损逐渐扩大并蔓延至躯干、臀部及四肢。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结节性痒疹,经多方治疗(用药不详),疗效不佳,于2010年4月到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9岁,面部红肿一月,因其父曾患结核样型麻风,故前来我院门诊。发育欠佳,智力正常,面部呈弥漫性浸润,两眉稀疏,躯干及四肢有广泛的淡红色-暗红色斑及斑块,境界不清,间有少数指尖到手掌大的椭圆形淡黄或棕褐色斑,边缘可见,长轴与肢体轴线平行;颈周、下腹部散在较多针尖大的雀斑样色素痣;全身皮肤呈青铜色。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观察到麻风病损有自然消退的情况,加之对于“未定类”麻风的演变,长期以来还有争论,作者乃对诊断为未定类和结核样型麻风病例发生自然消退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非洲耶古苏(Yakusu)地方的班图族45,035人口中,作者观察8年时间内共有2749例自愈麻风。该地区系一麻风高流行区,各型病人总数为8098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2例婴儿麻风。例1为4个月女婴,因1个月前左背部出现两块浅色皮损而就诊。患儿的父母及同胞无麻风病史,但生活在同一家庭内的叔叔患有活动性BT 麻风(皮肤查茵阴性,且已接受4个月的治疗)。体检可见左背靠近臀部处有两块约3cm 大小的浅色斑,皮损无浸润,皮肤查菌阴性,临床诊断为未定类麻风。Dharmendra 抗原的麻风菌素反应阴性,皮损活检为未定类麻风,真皮神经有轻度单个核细胞浸润,神经内有少量簇集的抗酸菌。给予氨苯砜(DDS)5mg/d,治疗6个月后皮损完全治愈。例2为2个月女婴,因1周前腹部左髂窝部出现一块小皮损而就诊。患儿母亲是1例老的BT 病人(皮肤查菌阴性),已接受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9个月,且在4个月前判为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45岁 ,农民。 1995年 6月 3日就诊。半年前四肢起红斑 ,渐波及面部和躯干部 ,微痒或蚁行感 ,四肢关节酸痛。先后在外院以“银屑病”、“荨麻疹”及“皮肤过敏”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2 0 0mg/d和口服强的松 3 0~ 40mg/d ,以及抗组胺药治疗 4月余未见好转。体检 :颜面皮肤潮红浮肿发亮 ,颈部、躯干及四肢分布大小不等红斑 ,色鲜红或暗红 ,有的损害中央有“空白区” ,内缘清楚 ,外缘模糊 ,表面有细小鳞屑 ,广泛的丘疹、斑块、浸润性损害 ,腕关节、踝关节及手足红肿 ,活动受限。双侧眉毛脱落 ,足底感觉迟钝 ,未发现畸残 ,粘膜未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