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气相气道内负压法(NEP)检测呼气流速受限(EFL)在儿童哮喘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及支气管激发和扩张试验中实施的可行性,及其与常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困难严重程度(MR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儿童哮喘患者80例,先给予MRC评分,然后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及NEP法检测EFL.从48例缓解期患儿中随机选取35例进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对32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同时行支气管扩张试验.结果 :4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坐位和仰卧位均未出现EFL,35例进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的缓解期哮喘患儿,激发试验前无1例病人出现EFL,激发试验后有1例病人出现仰卧位EFL,而无1例病人出现坐位EFL.3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12例坐位和仰卧位均存在EFL,20例坐位时无EFL,仅仰卧位出现EFL,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20分钟:所有患儿无论坐位还是仰卧位EFL均消失.结论 :(1)NEP法检测EFL与FEV1显著相关.(2)NEP法检测EFL指标与FEV1均与MRC评分显著相关,但EFL与MRC评分的相关性更强.(3)NEP法检测EFL能应用于支气管扩张试验以检测气道阻塞的可逆性.(4)NEP法检测EFL应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时,不能敏感反映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判断指标(FEV1下降≥20%)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对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分别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30例健康人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免疫细胞组化方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支气管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的缓解期和健康人组EOS凋亡百分比分别是(3.50±1.59)%,(5.53±2.22)%和(6.90±3.27)%.三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病人存在着EOS凋亡异常,经激素治疗后可改善EOS凋亡.EOS凋亡是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与内皮素 - 1 (ET - 1 )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 0例健康人和 3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浆ET - 1水平 ;结果 :轻度发作组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度发作组与缓解期比明显升高 (P <0 0 5 ) ;重度发作期与缓解期比亦显著升高 (P <0 0 1 ) ;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血浆ET - 1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的变化,明确clara细胞及其分泌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内源性抗炎机制,完善哮喘的气道炎症理论.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1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各15例,留取静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和BALF上清液中CCSP的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的肺活量(FEV1)及呼气中段流量(MMEF),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哮喘急性发作组肺功能FEV1、FVC、MMEF显于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肺功能FEV1、FVC、MMEF值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观察哮喘儿童经维生素D,干预治疗后发作次数及肺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3~10岁健康儿童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各100例,哮喘儿童在3、6、9、12月份的缓解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健康儿童也在同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测定25-OHD,比较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和健康儿童25-OHD的水平;另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2组各50例,干预组在哮喘GINA方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 800IU·d-1辅助治疗6个月,监测2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25-OHD的水平和全年哮喘发作次数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4个月缓解期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同期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哮喘患儿的25-OHD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均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补充维生素D3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维生素D3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利迭合咳喘固本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病人按就医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舒利迭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咳喘固本丸。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临床控制率、肺功能及哮喘发作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控制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对儿童哮喘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3例6~48个月的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持续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哮喘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哮喘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测定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皆有改善,治疗组肺功能改善尤为明显(P<0.01)。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症状缓解后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能迅速降低气道高反应,快速有效缓解儿童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每周2次,4周后每周1次,12次为1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40例患儿在疗程结束后哮喘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移因子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支气管哮喘是指60岁或60岁以后新发生的哮喘,但也有人认为应包括60岁以前发病,迁延至老年者。临床表现以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呼气为主的双肺哮鸣音为主。具有缓解期短、发作频繁的特点。我院呼吸科从1999年1月-2003年12月对11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人,于哮喘缓解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哮喘缓解期病人的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对监测、预防哮喘发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支气管哮喘与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肤水平的关系。选择哮喘发作期患者12例,于发作期及缓解期和对照组20例,测定其静脉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患者血浆中ET、CGRP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而缓解期的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ET、CGRP释放增加,可能是促进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采取针刺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个性化中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个性化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两组进行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1年内感冒次数、肺功能变化的比较。结果:治疗组多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缓解期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防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采取针刺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个性化中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个性化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两组进行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1年内感冒次数、肺功能变化的比较。结果:治疗组多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缓解期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防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用药护理、辨证施护等整体化护理措施。结果:12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71例病情迅速缓解,42例症状有效控制而出院,11例因并发感染、体质虚弱等原因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通过耐心、细心地为重症哮喘患者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用药护理、辨证施护等整体化护理护理措施,是缓解症状控制并减少发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内部特征,从而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中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支气管哮喘最常见证候依次为:发作期冷(寒)哮、热哮、风哮、痰哮、虚哮以标实为主;缓解期则本虚为主,分别为肺气亏虚、肾气亏虚和脾气亏虚。证候要素有:病性方面为冷(寒)、热、风、痰、气郁、血瘀、气虚、阳虚;病位方面为肺、肾、脾、肝。结论: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支气管哮喘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NO2/NO3和cGMP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镀铜镉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NO2/NO3和cGMP的含量。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NO的生长增多,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血清N煌测定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药饼敷贴天突和大椎穴,同时喘可治注射液注射于两侧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8.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 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其中 2 6例临床缓解期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同时测定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氧分压变化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浆内皮素水平同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 (r =— 0 .78,P <0 .0 1) ;临床缓解期血浆内皮素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增高 ,其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7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建立以中医辨证为特征的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并进行频率的统计描述及卡方检验。结果发放表格2 500份,收回表格2 481份,有效2 428份。急性发作期以实证为主,临床表现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血瘀证;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杂为主;缓解期以虚证为主,表现为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阳虚证。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仲瑛教授从风痰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具有丰富的经验,对支气管哮喘擅长从风痰论治。认为风痰阻肺是哮喘发作期的主要病机病证,风邪为患有外风与内风之异,外风责之于肺,内风则与肝、脾有关。缓解期虽以正虚为主,但风痰内伏之宿根仍然存在,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治疗在扶正治本的同时还要适当兼顾祛邪。据此认为风痰阻肺之病机贯穿于哮喘病的全过程,祛风化痰是哮喘各期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