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心监护是通过监测胎心率的变化来评价胎儿宫内安危的一种常用的胎儿监护方法。早至19世纪初就有产科医师通过胎心听诊估计胎儿宫内状况,随着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发展,产时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胎儿监护方法。EFM的敏感性高,能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及酸中毒,并通过正确的处理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但产时EFM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增加了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因此,对产时EFM的有效性还不确定,临床上对EFM曲线的理解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等,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刘秀平  郭争平 《职业与健康》2007,23(14):1262-1263
为提高产科临床质量,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我们探讨了中央电子胎心监护在产科的应用效果,现将我院2004年开始对住院分娩孕妇产程中的电子胎心监护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是目前广泛运用于产科临床的监护手段,能够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fetal heart rate,FHR)的动态变化,也可以了解胎心率与胎动或者宫缩之间的关系,从而评判胎儿宫内状况。EFM由于其操作简便、无创、结果实时,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其仍存在假阳性率高,增加临床不必要干预,导致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增加,EFM结果的判定存在人工判读的个体间及个体内误差等诸多弊病。本文旨在介绍各国有关EFM的指南,以期指导临床医师对胎监结果的判读及处理。  相似文献   

4.
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或称胎心宫缩监护(cardiotocography,cTG)是目前孕妇分娩时监护胎儿的主要手段.EFM能够分辨出胎心瞬时的变化,并可连续动态监护,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较为灵敏的监测胎儿心脏活动的方法,胎儿窘迫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自其问世以来将胎儿病死率从3‰降至0.5‰,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围产儿结局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胎儿监护一直是产科的主要任务之一,传统的胎儿监护手段为产科医师的处理措施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不必要的干预,降低了胎儿死亡率、窒息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而胎心电子监护(简称胎监),由于其方便、无创伤、敏感性高,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6.
胎心监护异常3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莉 《健康必读》2008,7(4):116-117
胎心监护(NST)是利用胎心监护仪以数字式对胎心率进行监测,并且可同时监测宫缩压力、胎儿对宫缩的反应、胎心率基线及宫缩时周期性心率,是目前监护胎儿宫内状况最常用、最敏感的方法之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新生儿窒息、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和剖宫产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对34例胎心监护异常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常胎心监护的观察及护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98例胎心监护异常的孕妇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顺产65例(66.33%),剖宫产32例(32.64%),产钳助产1例(1.03%),无死产史。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产时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目标是减少产时胎儿窒息的发生,防止中度和重度胎儿窒息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产时胎心减速的类型包括: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可变减速及延长减速。正确判断和识别产时胎心减速的类型和临床意义,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减少新生儿抽搐、窒息、脑瘫或产时胎儿死亡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又可减少过度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联合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符合纳入要求的120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单独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分别计算各项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比较两种监护方法所示结果胎儿及新生儿的预后转归。结果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高,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单一检查高,宫内窘迫组羊水Ⅱ~Ⅲ度粪染、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胎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联合产时电子胎心监护,能提高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苏放明  郭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02-1604
目的:研究胎儿脉搏氧在产时不可靠胎心监护图形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1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在胎心电子监护(CTG)的同时使用胎儿脉搏氧监护胎儿的氧合状况,对照组80例行胎心电子监护。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脐动脉pH值与出生前胎儿脉搏氧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29.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94%和6.25%(P>0.05);研究组脐动脉pH值与出生前胎儿脉搏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23,P<0.05)。结论: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出现不可靠图形时,联合应用胎儿脉搏氧监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1.
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是目前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和胎儿储备能力的重要方法。利用胎心监护曲线不仅可了解胎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还可以判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情况,为临床判断围产儿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胎儿电子监护常用术语及其定义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娩期胎儿窘迫的诊治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2200例产妇在分娩期经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FHR-uc,结合羊水性状诊断胎儿窘迫,产后立即采脐动脉血做pH测定,进行诊断和处理。结果:通过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和羊水性状诊断胎儿窘迫123例,Apgar评分>7分符合pH值为97.02%,Apgar评分<7分符合pH值为45.76%。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正常图型,Apgar评分高低与产程长短无明显差异(P>0.05),但第二产程中,正常图形与可疑图形、异常图形与产程长短和分娩方式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结合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和羊水性状可确切诊断胎儿窘迫,及时缩短第二产程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全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照组360例,应用传统的方法听诊胎心。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应常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胎心变化,尽早处理,降低胎儿在宫内窘迫的漏诊率,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可以准确判断胎儿的宫内情况,提高新生儿预后和提高产科质量和人类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胎儿电子监护(EFM)对无妊娠合并症早产产时连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5月分娩的32~36孕周无妊娠合并症的单纯胎膜早破和原因不明早产169例(研究组)进行产时全程胎儿电子监护,并与1999年1月~2000年5月分娩的未行EFM的32~36孕周的难免早产18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胎儿窘迫因素手术产率。结果:使用EFM后研究组胎心异常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研究组胎儿酸中毒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原因的手术产率和羊水粪染率无显著差异。在研究组,监护异常的70例产妇分娩低体重儿和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较99例正常胎监结果组明显升高。结论:产时全程胎儿电子监护是一种对早产行之有效的分娩管理手段,它的使用有利于胎儿早期缺氧的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使早产新生儿窒息率和酸中毒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产前电子胎心监护联合彩超判断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电子胎心监护和彩超检查对800名晚期妊娠孕妇进行观察,并对其国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800名孕妇中有400名是产前门诊行电子胎心监护检查(NST),NST异常组的羊水污染、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400名孕妇是先兆临产入院行入室试验(CST)加彩超检查,CST异常组、CST和彩超均异常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 妊娠晚期和临产前胎心电子监护联合彩超检查能早期预测胎儿宫内的安危情况,是检测胎儿有无缺氧的无创伤性检查手段,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了可靠依据,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6.
胎儿心电图与胎心监护及胎儿脐血流监护临床价值比较盛献祥,尹建梅江苏省南通市妇产科医院226006用胎儿心电图(FECG)、胎心监护(NST)和脐血流监护仪对围产期胎儿的检测,能反映胎心的瞬间变化,对判断胎儿情况和决定处理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heart monitoring)检测胎心率(fetal heart rate,FHR)呈正弦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中,电子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率表现为正弦曲线波形,且病历资料完整的12例孕妇的妊娠分娩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结果12例孕妇电子胎心监护结果表现为正弦型中,发生在活跃期为10例(83%),活跃期前为2例(17%);胎盘形态和功能异常为6例(50%),羊水过少(羊水量200 mL)为2例(17%)。12例新生儿中,窒息(1 minApgar评分7分)为3例,严重贫血(母胎输血综合征所致)为3例(25%),经及时抢救均成活。结论电子胎心监护呈正弦型是胎儿严重缺氧的表现,应立即抢救,这样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电子胎心监护在监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引进胎心监护仪以来,对入院的孕妇进行必要的院前院后常规监护与2009年以前同时期病人生产新生儿的窒息率,及剖宫产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监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的窒息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同期没有进行过胎心监护的孕妇所生婴儿,总剖宫产率也有所下降,安全度大大提高,出生窒息儿的机率也大大减少。结论有了胎心监护,对于以前不敢大胆试产的孕妇,可以在严格监护下给予试产,并取得了成功,大大降低了产科的剖宫产率,出生窒息儿的几率也大大减少,提高了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胎心监护对328例胎儿窘迫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2034-2035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时胎儿宫内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分析328例胎儿窘迫的临床资料。结果:328例胎心监护显示胎儿窘迫,终止妊娠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高危妊娠密切相关,胎心率变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占27.2%,其次为妊娠合并症的高危妊娠占20%,其余发生率相当。结论: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敏感度高,可早期发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羊水粪染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328例在头位分娩过程中发生羊水粪染的产科原因、胎心电子监护结果及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羊水粪染发生率为11.1%,产科原因以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最为常见。羊水粪染Ⅲ度者胎心电子监护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羊水粪染Ⅰ度、Ⅱ度者(p<0.01)。结论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窒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