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足一种糖基化的多肽链细胞生长因子,能特异地调节粒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能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产品己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白细胞减少性疾病.近年来在化疗基础上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预激方案也取得良好疗效,为难治、复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创造了机会.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临床上应用最成功的几种造血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3(CSF3),是体内非常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调节粒系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存活,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可以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G-CSF的受体CSF3R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与G-CSF结合后激活JAK-STAT、Ras/Raf/MEK/ERK等信号通路。在临床上G-CSF广泛应用于粒细胞减少性疾病及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也是自体或异基因移植时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剂,在G-CSF联合化疗的预激方案中,G-CSF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生长停滞、细胞凋亡,以增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CSF3R突变被发现与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SCN)向白血病转化有关,而且常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这些可能为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对G-CSF及其受体在血液相关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初诊或难治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0例,正常对照20例。化疗前留取骨髓5ml,用GCSFR、CD34单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GCSFR、CD34在AL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悬液,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CSF(5、10、15、20和25ng/ml),培养24h后用FCM检测其DNA倍体的量。结果GCSFR、CD34的表达率:AML为(76.5±12.8)%和(45.15±4.22)%;ALL为(6.12±1.98)%和(46.75±3.15)%;对照组为(80.5±10.8)%和(3.15±0.22)%。骨髓MNC培养24h后DNA倍体量在AML随着GCSF浓度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在ALL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GCSFR主要表达于AML细胞,并促进其增殖;不表达于ALL细胞,不促进其增殖;也表达于成熟粒细胞,但不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5.
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粒系特异的造血调控因子。G-CSF不仅调节粒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且与细胞的凋亡有密切的关系。G-CSF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本文介绍了G-CSF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受体的结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加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常规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灵)1~2μg@kg-1@d-1,皮下注射或静滴,从上一化疗疗程结束用至下一疗程开始前停药.对照组28例单用联合化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80.9%,对照组71.4%(P<0.05);治疗组缓解期4~52个月,中数缓解期20.5个月,生存期7~53个月,中数生存期24个月;对照组缓解期4~31个月,中数缓解期14个月,生存期5.5~35个月,中数生存期14.2个月.结论:应用联合化疗加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白血病比单用联合化疗临床效果更好,能更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对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G CSFR)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以探讨G CSFR在AL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1.1 细胞系 :U937、K5 6 2、HL 6 0、NB4、Raji细胞由本院中心实验室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免疫实验室提供。1.2 病例 :初治AL 4 9例 ,男 34例 ,女 15例 ,年龄 14~ 5 9岁 ,中位年龄 34.5岁 ,均为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10月山东省立医院及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按文献 [1]标准确诊。按FAB分型 ,…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对粒系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具有调节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重组hG-CSF应用于骨髓移植受者,可加速受者外周血粒细胞恢复,同时亦促进成熟粒细胞功能,因而能缩短骨髓移植发热天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可作为干细胞动员剂应用一骨髓移植供者或受者,以提高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产量,使干细胞收集变得更为简单易行,此外,重组hG-CSF还有利于基因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新西兰白兔心肌梗死区域的修复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及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心肌梗死模型制作采用开胸左冠脉边缘支结扎法 ,术前 2 4h及术后 6d予G CSF 10 μg/ (kg·d)皮下注射处理。另外两组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1周对照。三组术前、术后 4周均查心超 ,观察心功能的改变。 4周时处死动物 ,取出心脏 ,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域的病理变化。结果 药物治疗组 4周后心功能EF值 (0 6 95± 0 0 38)较心肌梗死组(0 5 5 4± 0 0 6 5 )上升 (P <0 0 5 ) ,低于假手术组 (0 74 7± 0 0 19) ;HE染色和免疫组化病理检查发现有新生的血管。结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修复心肌梗死区域 ,促进血管新生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发生规律及其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控关系.方法 豚鼠30只,分为3组:组1为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组2为油酸致病组,组3为油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组2、组3分别由尾静脉注射油酸(0.12 ml/kg)造成豚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组1则注入生理盐水.组3在实验造模前2 d由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1次/d.组1、组2、组3分别于注射后2 h用生理盐水进行全肺支气管肺灌洗,收集BALF.用梯度密度法离心收集PMN.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BALF中PMN凋亡.结果 组2、组3和组1BALF中PMN凋亡百分比分别为(2.500±1.080)%、(3.500±0.850)%、(6.400±1.505)%.组2、组3较组1 BALF中PMN凋亡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急性肺损伤炎性细胞PMN凋亡延迟,PMN持续激活和释放毒性内容物与肺损伤有密切关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调控干预急性肺损伤时PMN凋亡延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31I标记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31I—GM—CSF)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建立HL-60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用氯胺-T法制备^131I-GM-CSF。SCID白血病小鼠随机分为6组,Ⅰ、Ⅱ、Ⅲ治疗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9.25×10^5,22.20×10^5,37.00×10^5Bq的^131I-GM-CSF,Ⅳ、Ⅴ两对照组分别给予未标记的^131I及^131I、GM—CSF混合物,Ⅵ为空白对照组。给药后监测外周血和骨髓HL-60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变化,观察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外周血和骨髓HL-60细胞、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Ⅱ、Ⅲ组降低明显;治疗后2周Ⅱ、Ⅲ组血小板显著上升[分别为(901.00±102.77)×10^9/L,(494.63±130.38)×10^9/L],与对照组[Ⅴ组(109.00±19,61)×10^9/L,Ⅵ组(106.44±16.34)×10^9/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最长生存时间为60d,治疗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131I-GM-CSF可提高SCID小鼠存活率;低、中剂量的^131I-GM—CSF与疗效之间可能存在剂量依赖关系;^131I-GM-CSF可用于放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n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were considered as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s restricted to hematopoietic cells. It was recently found that non-hematopoietic cells, including endothelial cells, respond to these cytokine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ir effects on endothelial cells, underlining their role in the behavior and survival of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bone marrow, in the angiogenesis process related to the progression of solid tumors and of vascular tumors, and in the homing of lymphocyt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视黄醇对正常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并寻找何种同工酶的基因表达占主导地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并以β-actin作内对照,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者,11例PV初治患者和23例CML初治患者ALP基因的表达,以及G-CSF和视黄醇对其表达的诱导。结果:诱导前,骨型ALP(BALP)基因表达在正常对照组和PV组占主导地位,PV组的ALP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未检测到CML组ALP基因表达;G-CSF诱导后,CML组出现ALP基因表达,仍以BALP为主,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和视黄醇共同诱导后,CML组BALP表达明显增强,显著高于单独用G-CSF诱导;正常对照组和PV组在诱导前均无变化。结论:人类粒细胞主要以BALP基因表达为主;G-CSF和视黄醇对CML粒细胞中的ALP基因表达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强化免疫抑制疗法(IIST)联合两种不同方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07年12月lIST联合rhG-CSF治疗的176例SAA患者资料.方案A:96例患者IIST后1个月始用rhG-CSF,300μg/次,每周3次、2次、1次各用1个月;方案B:80例患者IIST前始用rhG-CSF 5μg·kg-1·d-1,直至造血功能出现恢复.比较两组的治疗反应、感染相关死亡率和克隆性演变发生率.结果 ①B组患者早期治疗反应率(67.5%)显著高于A组(37.5%)(P<0.01),且其获早期治疗反应时间明显提前.B组患者IIST后4个月内感染相关死亡率(6.3%)显著低于A组(16.7%)(P=0.034).B组患者4年总体生存率[(77.7±4.9)%]显著高于A组[(57.2±5.1)%](P=0.006).②IIST后4个月无效的难治性SAA患者,A组者停用rhG-CSF,B组者继续应用,两组12个月疗效、感染相关死亡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6、0.296、0.288),但B组患者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风险显著增高.③多因素分析发现疾病严重程度(RR=1.922,P=0.010)、是否有早期治疗反应(RR=5.749,P<0.01)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且SAA转化为MDS/AML仅与rhG-CSF疗程相关(RR=1.004,P=0.017).结论 早期足量应用rhG-CSF联合IIST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并降低其感染相关死亡率,但延长rhG-CSF疗程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难治性SAA患者的远期疗效,且增加其转化为MDS/AML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造血细胞及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对50例化疗后接受G-CSF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骨髓、外周血细胞计数、形态观察及分类。结果 G-CSF治疗后,患者骨髓早幼粒细胞平均比例达20.5%,最高达67.0%,细胞颗粒明显增多,其余阶段粒细胞颗粒明显增多增粗,碱性磷酸酶阳性比例平均达97%,平均积分为368。55%的患者外周血幼稚粒细胞增多;红系、巨核系细胞比例及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G-CSF主要影响骨髓粒细胞系统,对红系、巨核系影响不大;明确G-CSF对骨髓造血的影响可减少误诊,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观察甲氨蝶呤(MTX)对映体诱导肺癌A549细胞株耐药后叶酰聚谷氨酸合成酶(folylpolyglutamate synthetase,FPGS)含量变化,建立一种用毛细管电泳免疫-激光诱导荧光术(CEIA-LIF)测定FPGS的方法,以便为深入探讨肿瘤耐药机制提供新的实验手段.方法 实验分别选用耐药浓度为25 μmol/L的L-(+)-MTX和D-(-)-MTX肺癌A549耐药细胞株,以MTX敏感的细胞株作对照,培养获取上述3株细胞,并粗提取FIGS做CEIA-LIF和免疫印迹(WB)实验;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FPGS抗体,与提取的FPGS进行免疫反应;然后采用CEIA-LIF,根据不同分子量蛋白具有不同的迁移时间,分离检测标记蛋白,检测L广(+)-MTX和D-(-)-MTX作用耐药前后3株肺癌A549细胞株中FPGS表达含量;同时用WB作对照,以评价CEIA-LIF的特异性和FPGs定量的准确性.结果 CEIA-LIF分离标记FPGS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分离时间分别为7.1、8.9 min,分离度(R)=4.5,在10 min内即完成蛋白的分离和检测.经WB鉴定3株细胞液氮冻融裂解后离心提取液中组分与FPGS抗体无非特异性条带出现.CEIA-LIF测定敏感细胞株的检测下限为0.68 mg/μl细胞;而其检测25 μmol/L L(+)-MTX和25 μmol/L D-(-)-MTX诱导耐药细胞中FPGS的表达含量分别为对照组敏感细胞的46.59%和48.3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CEIA-LIF检测FPGS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且具与WB类似的特异性;同时提高了检测的敏感度.L-(+)-MTX和D-(-)-MTX诱导耐药后细胞株中FPGS表达含量较敏感细胞株明显减少,证明MTX耐药细胞株FPGS表达含量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Ara-C)、阿柔比星(Acla)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MDS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8)与对照组(n=28).研究组予以Ara-C、Acla联合G-CSF治疗,对照组按照标准化方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外周血常规结果及骨髓细胞原始比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巩固及维持治疗及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疾病类型构成比及危险分型构成比与治疗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研究组完全缓解(CR)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0.0%(14/28)与82.1%(23/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9/28)与53.6%(15/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b水平及Neut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组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b水平及Neut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则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组内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Hb水平及Neut计数则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Ⅲ~Ⅳ级骨髓抑制、肺部感染、口腔溃疡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847,17.044,7.212,14.684;P<0.05).④研究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率(14.3%,4/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7/2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22.0个月)较对照组(18.2个月)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ra-C、Acla联合G-CSF治疗MDS,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该方案是否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