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作用,将90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激光合电将90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激光合电针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DHET)每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R)及血中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情况,共观察6周。结果HDS-R的改善,激光合电针组较电针级及药组显著。其有效率:激光合电针组66.67%,电针组56.67%,药物组23.33%(P〈0.005)。激光合电针组在降低D-二聚体方面较电针组及药物组明显(P〈0.05,P〈0.005),而电针组与药物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是,激光合电针法可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及其P300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将60例VD患者按区随机法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DHET),每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R)、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untional activitys question-aire,FAQ)、日常生活能力(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对生长因子PDGFB,bFGF及其相关癌基因csis,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DDPH在降低血压同时,能减少VSMC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3HTdR掺入量,并能逆转VSMC增殖时PDGFB,bFGF抗原及csis,cmyc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DDPH能抑制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VSMC增殖,与生长因子及癌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PRIKURACADODEMIOPECOPERORELAKUPUNKTUROLiChaoyang(CinaPopolaUniversitato)Sekvedeprogresodelasciencokajtekniko,precipepostvast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F1α,6K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RVO患者经川芎嗪治疗20天前后对其血浆ET1、TXB2及6KF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RVO患者血浆ET1和TX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浆6KF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治疗20天后RVO患者视力提高,血浆ET1和TXB2水平显著下降,6KF水平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治疗后RVO患者血浆中ET1和TXB2水平下降,6KF水平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血淤证患者血液纤溶活性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纤溶系统活性,血细胞参数与血淤证的关系,对56例血淤证患者进行了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和11项血细胞参数的检测。结果表明,血淤证患者t-PA活性显著低于健康人组,而PAI活性则显著高于健康人组,11项血细胞参数中MCV,RDW-cv,PDW,MPV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均〈0.01)。t-PA,PAI,MCV,RDW-cv,PDW,MPV对血淤证诊断的敏感性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SD)与血液流变学(HRI)、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间的关系,探讨自血不量子疗法(TUVISB)对SD的临床及HRI、IL-2、SIL-2R疗效程度。方法:将180例SD患者分为三组观察治疗,A组采用TUVISB疗法,隔日1次;B组采用高压氧疗法,每日1次;C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每日1次;三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并着重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者HRI、IL-2、SIL-2R指标水平。结果:TUVISB疗效明显优于高压氧及常规药物疗法(P〈0.01),且疗程缩短(P〈0.01),耳鸣、眩晕症状恢复率高(P〈0.05);检测结果显示,SD患者存在着HRI、IL-2及SIL-2R异常改变(P〈0.01),而TUVISB对上述指标有明显调节作用(P〈0.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是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ACV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 ACVD 患者并发 ARF时,病情复杂危重,病死率为93.5%[1]。采用哪些治疗措施来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多年来收治的34例总结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7~74岁,平均56.5岁。按单项计数既往有高血压21例,高血脂7例,糖尿病5例,心脏病4例。按单项计头痛…  相似文献   

9.
振荡电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振荡电位(oscilatorypotentials,OPs)与视网膜血液循环的状态有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gtacretinopa-thy,DR)诊断及随访观察有价值的客观指标,对...  相似文献   

10.
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研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临床研究以颈源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等检测手法,探讨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作用机制。 结果发现: 1.颈项部按揉手法即时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asilar atrties,VBA)的收缩峰速度(Ve-locity peak,PK)值,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由 41.36± 7.28cm/s上升到 45.12 ± 6.51cm(P<0.05),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上升到 49.92±4.54cm/s(p<0.05)。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ies,PINCA)由34.75±5.83cm/s上升到40.87±8.95cm/s(P<0.01)差异显著。 2.眼眶周围抹法手法即时改善VBA系统的PK值,VA由43.52±8.98cm/s上升到47.02±9.31cm/s(P<0.05),PINCA由37.36±10.44cm/s上升到40.20±  相似文献   

11.
王燕  李志英  余杨桂 《新中医》2006,38(1):42-43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眼部川芎嗪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214眼)糖果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145眼),对照组35例(69眼),2组均以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内服滋肾健脾化瘀方(药用山莱萸、黄芪、石决明、大黄、生地黄、乳香、三七等)加域治疗,治疗组则加用眼部川芎嗪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变化。结果:息有效率治疗组为75.17%,对照组为60.8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中药配合眼部川芎嗪直流电离子导入的综合疗法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视力损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原因。方法 对接受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割治疗的160例(198只眼)糖悄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随访视力进行比较,并对与视力损害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198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中89只眼(44.95%)发生严重视力下降,在发生视力损害的病例中平均血红蛋白和胆固醇明显高于无视力损害病例(P〈0.01和P〈0.001)。视力损害的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损害有关(P〈0.01和P〈0.001)。视力损害的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损害有关(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视力损害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高血红蛋白和高胆固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影响,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部和住院部就诊的早期DR患者120例,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根据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DR诊断标准1期患者37例、2期患者41例、3期患者42例。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和视觉诱发电位等眼科检查。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经χ2检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时、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短于对照组(P<0.05),视觉诱发电位P100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和幅值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早期DR各期均与P100潜时和幅值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DR患者随着病情由1-3期的进展,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明显延长(P<0.05),幅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芪黄明目胶囊在治疗早期DR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早期DR患者视力,缩短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时和提高P100的幅值。视觉诱发电位P100不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还可以预测早期DR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耳穴贴压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应用效果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第967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DR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耳穴贴压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均治疗6周。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主要症状评分(包括干涩、异物感、灼热感、充血、酸胀)、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包括P100潜伏期和振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 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均视力好转,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干涩、异物感、灼热感、充血、酸胀的症状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P100潜伏期缩短、P100振幅升高,且观察组显著短(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单纯西医疗法比较,耳穴贴压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DR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视力,且疗法创伤小、简便、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视刺激治疗3~10岁儿童脑源性视力损伤(CVI)的临床疗效及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纳入3~10岁的CVI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视刺激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百会、睛明、太阳、四白等穴,每周治疗3次,连续4周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和P-VEP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潜伏期(P100-L)均较治疗前缩短、振幅(P100-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潜伏期(P100-L)缩短程度、振幅(P100-A)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6~0.8的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视刺激可以改善CVI患儿P-VEP的潜伏期(P100-L)和振幅(P100-A),提高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视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观察针刺对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和对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比较36例视神经萎缩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视力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63只眼中视力进步46只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平均波幅增高。针刺可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8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眼科常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DR分为2型6期,糖尿病黄斑病变(diabetic maculopathy,DM)分为4期。结果 随DR期数愈高,视力预后愈差。DM的严重程度随DR逐渐加重而加重,但不完全平行。结论 糖尿病黄斑病变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R和DM之间不完全平行,DM独立分期对选择黄斑区最佳治疗时机和保存黄斑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配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DR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控制血糖,使FPG维持在4.5~6.5 mmol/L,2hPG≤10.0 mmol/L。羟苯磺酸钙组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片;联合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和口服羟苯磺酸钙片。均治疗3个月。评价视野灰度值、眼部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和黄斑厚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视野灰度值[(1.53±0.22)%比(2.13±0.16)%;t=17.315, P<0.01]、血管瘤体积[(11.33±3.21)cm3比(13.44±4.01)cm3;t=3.259, P<0.01]、出血斑面积[(1.11±0.24)mm2比(2.01±0.53)mm2;t=9.885,P<0.01]、黄斑厚度[(308.12±13.29)?m比(369.31±14.57)?m;t=24.556, P<0.01]均显著低于羟苯磺酸钙组。联合治疗组视力改善眼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羟苯磺酸钙组(63.1%比35.0%;χ2=8.748,P=0.003)。联合治疗组总有效为39例(95.1%)、61眼(93.8%),羟苯磺酸钙组为27例(67.5%)、37眼(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89、17.226,P值分别为0.004、0.001)。结论丹红注射液与羟苯磺酸钙联用,可改善DR患者的视力和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86眼)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44例(84眼)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3例(102眼)单纯用西药治疗,通过视力、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评价疗效,对比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防止视力减退作用及保护、改善视网膜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加减辨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pathy,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眼科治疗的AION患者82例(9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48眼)和观察组41例(48眼)。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0.08%,对照组有效率为60.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评分、视野MS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加减辨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视野平均视敏度,减少视野平均缺损,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