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庄新荣  刘红  王彤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1):777-780
  目的  分析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v breast cancer, BPBC)患者的病理资料, 按照两癌发生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 侧重分析不同组内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ER、PR、HER-2表达的一致性及两癌间隔时间对BPBC预后的影响。  结果  BPBC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的ER、PR、HER-2表达呈正相关, 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密切相关(P < 0.05), 而两癌间隔时间 > 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较 > 12个月发生者远期生存率低, 预后差。  结论  12个月内发生的BPBC两癌在ER、PR、HER-2表达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远期生存率较低, 同异时性BPBC以12个月划分更能反映两癌之间的联系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激素受体(hormonereceptor,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和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specialATrichsequencebindingprotein1,SATB1)的表达,探讨HR与HER-2、SATB1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HER-2及SATB1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状态,统计学方法分析HR(包括ER及PR)的表达与HER-2、SATB1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ER及PR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正相关(r=0.286,P=0.010;r=0.249,P=0.026),ER的表达与肿瘤分级负相关(r=-0.306,P=0.006);ER及P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转移情况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HR的表达与SATB1、HER-2及SATB1/HER2双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r=-0.248,P=0.027;r=-0.392,P〈0.001;r=-0.150,P〈0.001)。结论:HR阳性患者治疗及预后相对较好;乳腺癌组织HR的表达与HER-2和SATB1呈负相关关系,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联系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68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双侧乳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和相关性,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率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3.2%。BPBC患者发病年龄小于单侧乳腺癌患者(P=0.00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12月或24月作为双侧肿瘤发病时间间隔来定义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BPBC)与异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mBPBC)时,sBPBC患者预后劣于mBPBC患者(P=0.018,P=0.000);第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预后劣于浸润性导管癌(P=0.036)。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期、双侧乳癌发病间隔时间和第二原发肿瘤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2,P=0.02,P=0.049)。结论 BPBC发病年龄较早;sBPBC患者比mBPBC预后更差;肿瘤分期、双侧乳癌发病间隔时间和第二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的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及分子分型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本院治疗的52例DCIS和224例IDC患者的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ER、PR、HER-2的表达,并用×2检验综合分析其分子分型构成等特点。结果IDC组E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CIS组[67.86%(152/224)比48.08%(25/52),)(X^2=7.18,P=0.01],IDC组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DCIS组[54.02%(121/224)比73.08%(38/52),)(X^2=6.28,P=0.01],而两组的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P=0.24)。DCIS组以HER-2阳性型为主要亚型,占44.23%(23/52),而IDC组以luminalA型为主要亚型,占43.75%(98/224),两组患者的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1,P=0.00)。结论检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ER、HER-2表达及其分子分型,可指导临床诊疗及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ER、PR及C-erb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ER、PR、C—erbB-2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家族史、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患者的关系。结果C—erbB-2表达阳性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小(P=0.001)、肿瘤体积较大(P=0.001)、组织学分级较差(P=0.002)、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P:0.001)、预后较差(P:0.001)等特点;ER,PR,C—erbB-2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也较差。结论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水平可作为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GFR和EGFRvⅢ在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病变旁及55例乳腺癌、癌旁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EGFR、EGFRvⅢ的表达。结果:EGFR在乳腺癌表达72.7%,癌旁29.1%,转移淋巴结58.3%(X^2=5.326,P=0.021);EGFRvⅢ在乳腺癌表达52.7%,癌旁1.8%,转移淋巴结45.8%(X^2=4.718,P=0.030)。EGFR表达与病理分级(X^2=11.840,P=0.002)、转移淋巴结数目(X^2=13.715,P=0.000)、ER阴性(X^2=10.785,P=0.007)、PR阴性(X^2=4.727,P=0.031)相关;EGFRvⅢ与病理分级(X^2=5.280,P=0.024)、有无远处转移(X^2=5.612,P=0.019)、淋巴结转移数目(X^2=4.464,P=0.038)、ER阴性(X^2=3.960,P=0.049)、PR阴性(X^2=17.517,P=0.000)和c-erbB-2阳性(X^2=7.424,P=0.005)相关。结论:EGFR、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GFRvⅢ有望作为预测乳腺癌临床预后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及其异构体(ERβ1、ERβcs)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与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HER-2高表达(卅)51例与无表达(一)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α、ERβ、ERβ1、ERβcx及PR表达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肿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x^2检验对HER-2(卅)组与(一)组淋巴结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HER-2(卅)及HER-2(一)组内各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HER-2(卅)与(一)两组中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HER-2(卅)组ERα、ERβ1、ERβcx、PR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HER-2(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HER-2(卅)组中,ERβ1与ERα的表达、ERβcx与PR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0),但ERG、ERβ1及ERβx均未显示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0)。HER-2(一)组中,HEβ1及ERβcx的表达均与ERα、ERβ1、ERβ、PR呈正相关(P〈0.050),但ERα、ERβ、ERβ1及ERβcx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0)。结论 ERβ1和ERβcx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与乳腺癌治疗后的生存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阳性即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比较两种单激素受体阳性即ER单阳性和PR单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不同之处。方法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Ⅰ~Ⅲ。期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共11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OS)为89.0%,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9.8%。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全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3),脉管瘤栓是淋巴结阴性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8)。PR单阳性组年龄≤50岁(P=0.021)以及绝经前患者(P=0.033)显著多于ER单阳性组。PR单阳性组分级3级、肿瘤直径〉2cm、脉管瘤栓者的比例略高于ER单阳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ER单阳性组患者的OS(P=0.04)及DFS(P=0.000)。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R单阳性组患者的OS(P=0.271)及DFS(P=0.387)。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全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ER单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有改善PR单阳性组患者生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表达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erbB-2基因表达及相互关系,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分型,临床分期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0例原发性乳腺癌进行了ER、PR与cerbB-2检测。结果:ER的阳性表达率59.05%,PR的阳性表达率47.62%,cerbB-2的阳性表达率33.81%,cerbB-2的阳性表达与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有显相关性(P<0.01),与腋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ER、PR与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检测结果对于临床治疗,辅助判断患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癌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needle biopsy,CNB)对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HER-2及Ki-67表达状况评价的可靠性,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对乳腺癌分子生物学信息表达的影响,分析上述生物学指标对NAC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03-01-2013-01~31山东省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77例,其中行NAc者95例作为NAC组,未行NAC者82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CNB和治疗性手术切除标本中ER、PR、HER-2及Kb67的表达状况,依据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化疗后病理反应,依据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cNB和手术切除标本ER表达一致率为97.6%(80/82),PR为95.1%(78/82),HER-2为97.6%(80/82),Ki-67为92.7%(76/82),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均〉0.8,P均〈0.05。NAC组和对照组CNB和手术切除标本比较,ER表达状况改变率分别为12.4%(10/79)和3.9%(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R表达状况改变率分别为24.0%(19/79)和2.4%(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R-2表达状况改变率分别为5.1%(4/79)和2.4%(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Ki=67表达状况改变率分别为38.0%(30/79)和7.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01。NAC前后ER阳性率分别为64。6%和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PR阳性率分别为63.3%和45.6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Ki-67高表达率分别为45.6%和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化疗反应分级与ER、PR、HER-2表达变化无相关性,P均〉0.05;与Ki-67表达变化明显相关,P=0.008。ER和PR表达状况与NAC疗效无相关性,P均〉0.05;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NAC有效率为81.8%,阴性者有效率为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Ki-67高表达乳腺癌患者NAC有效率为70.2%,低表达者有效率为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cNB与手术切除标本在判断HR、HER-2和Ki-67表达状况上有很好的一致性;NAC能改变乳腺癌患者HR和Ki-67的表达状况,NAc使PR的阳性率降低,Ki-67的表达下降,ER阳性率有降低趋势,NAc对HER-2的表达无显著影响;HER-2阳性和Ki-67高表达的患者对化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PR及Her-2在乳腺癌原发和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乳腺癌原发及复发转移灶中的ER、PR及HER-2表达。结果:ER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变化率为66.67%(30/45),PR总的变化率为17.78%,cerbB2癌基因蛋白总的变化率13.33%。结论:ER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及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2.
颜晓敏  孙太明  陆清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79-1880
目的: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13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均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3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9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随访至今,其中1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双侧病理分期均为Ⅱb,术后2年因骨、脑转移死亡。1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病理分期为Ⅱb,第二癌病理分期为Ⅲa,术后3年(以第二次手术后时间计算)骨、肝转移死亡。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年龄、同时胜、异时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c-met和HER_2表达状况,分析c-met和HER-2表达的相关性,以及c—met和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及相关分子生物学信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人民医院2005-06-10~2012-02—20乳腺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10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c-met及HER_2基因表达,分析c—met与HER-2表达相关性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6例乳腺癌患者中,c-met阳性表达率为64.15%(68/106),HER-2为50.94%(54/106),ER为59.43%(63/106),PR为50.00%(53/106)。HER-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1)和肿瘤临床分期(P〈0.001)相关;c-met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4)及肿瘤临床分期(P=0.001)相关。两者表达与肿瘤直径以夏ER和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R-2与c—met表达之间无相关性,r=0.071,P=0.172。结论:联合检测c-met及HER_2基因对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状态对新辅助化疗反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化疗前后其表达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118例乳腺癌组织的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18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病例中,ER-和PR-组pCR分别为26.1%和27.1%,明显高于ER+组11.1%和PR+组6.8%,P-0.003。HER-2和Ki-67的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无显著影响。新辅助化疗前ER、PR与Ki-67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01;新辅助化疗后Ki-67的高表达病例数显著减少,P-0.001。结论:ER-/PR-的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Ki-67在化疗后发生了显著下调,提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及Ki-67可以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0-01-01-2000-12-31手术的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共307例,制作成乳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K5/6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cK5/6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妊娠、哺乳、肿瘤大小、TNM分期、ER、PR和HER-2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在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织CK5/6阳性表达率为23.9%(68/28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K5/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关,P值分别为0.022和0.023;将分期、ER、PR、HER-2和CK5/6等指标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K5/6是与总生存相关的独立的预后因素(P=0.023),乳腺癌组织CK5/6蛋白高表达提示有较差的临床预后。结论:CK5/6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有较差的预后,CK5/6是与乳腺癌总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病理特征及X线摄影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10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资料,其中包括:ER(-)/PR(-)/HER-2(-)组(TNBC组)174例,ER(-)/PR(-)/HER-2(+)组183例,ER(+)/PR(-)/HER-2(-)组65例,ER(+)/PR(+)/HER-2(-)组583例,ER(+)/PR(+)/HER-2(+)组97例.患者术前均完成双侧或单侧乳腺X线常规摄影.采用χ2检验比较TNBC与其他组乳腺癌的X线表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肿块直径的差异,并用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3检验两两比较患者发病年龄的差异.结果 (1)各组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7,P=0.004),其中TNBC组的发病年龄较ER(+)/PR(+)/HER-2(+)组大[(51.9±9.2)岁比(48.3±8.9)岁,P=0.020].各组乳腺癌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2)TNBC组较ER(-)/PR(-)/HER-2(+)组、ER(+)/PR(+)/HER-2(+)组更多表现为单纯肿块(χ2=24.808、13.628,P均〈0.005),较少伴有钙化(χ2=28.392、10.609,P均〈0.005).TNBC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与ER(-)/PR(-)/HER-2(+)组、ER(+)/PR(-)/HER-2(-)组及ER(+)/PR(+)/HER-2(+)组相比,χ2=21.328、15.035、21.556,P均<0.005],边缘模糊.TNBC肿块直径较ER(+)/PR(-)/HER-2(-)组和ER(+)/PR(+)/HER-2(-)组大[(23.93±11.59)mm分别比(18.06±5.76)mm和(20.23±7.80)mm,P=0.003、0.030].结论 TNBC的X线摄影多表现为单纯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多边界模糊,部分病变边界清楚,较少伴有钙化.此特点有助于此亚型乳腺癌的X线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1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03-01-01-200912-3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37例T1N0M0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收治934例I~ⅢA期乳腺癌患者,其中T1N0M0乳腺癌137例,占14.7%。137例T1N0M0乳腺癌患者中有33例(24.1%)为T1mic,42例(30.7%)为T1a~T1b,62例(45.2%)为T1c。肿瘤大小与组织学分级(P=0.001)有关,与年龄(P=0.526)、ER/PR(P=0.371)、HER-2(P=0.624)、手术方式(P=0.479)和术后辅助化疗(P=0.066)无明显相关性。中位随访47个月,5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1例患者死于肝转移,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96.4%,5年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99.3%。在单因素分析中,T1N0M0乳腺癌的5年DFS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10)和ER/PR状态(P=0.043)有关,而与年龄(P=0.217)、肿瘤大小(P=0.880)、HER-2状态(P=0.769)、手术方式(P=0.477)和有无化疗(P=0.560)无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仅肿瘤组织学分级是5年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5。组织学分级G1、G2和G3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100.0%、96.3%和84.2%,伴有组织学分级非G3患者的5年DFS(98.3%)优于伴有组织学分级G3(84.2%)的患者,P=0.005;G2(96.3%)和G1(100.0%)患者5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肿瘤组织学分级是T1N0M0乳腺癌的5年DFS独立影响因素,肿瘤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预后差。肿瘤组织学分级可为T1N0M0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