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内外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探讨社区慢性病防治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文献法收集资料,在分析部分国内慢性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现状进行探讨。结果慢性病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慢性病危害和危险因素普遍存在。结论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促进慢性病管理,加强健康引导,强化健康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是控制和降低居民慢性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全社会参与,政府政策扶持,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提高健康保险的盈利能力等综合防治是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NCD)与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少运动等危害因素密切相关,最终导致全身各大系统发生全面病变。此类疾病具有发病过程长、病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社会危害大等特点。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前  相似文献   

3.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通过“零级预防”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应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宜技术用于控制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促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级教育、二级随访、三级治疗分级干预流程和网络;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社区病例综合管理。结果50~60岁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结论回顾性评价居民生物危险因素降低了2.87%,其中高血压发生降低了10.99%:高血糖发生降低了2.48%;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新发病例筛查登记下降了17.1%;问卷调查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4%。结论慢性病的发生和快速发展有效控制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干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社区的参与配合能够使慢病防控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  相似文献   

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1世纪各国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世界经济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国家医疗体系,而且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制动效应。面对慢性病防控严峻形势,有待对慢性病社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建立完善的慢性病防治体系,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防治效果,从而提高全民生活素质,有效降低慢病患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NCDs)的定义是长期不能自愈的、也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其中,大多数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是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能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相似文献   

8.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是由雇主、工人和社会共同努力以改善工人健康和幸福,是保持劳动力健康和增进工作生命质量的有效手段,它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本文研究我国WHP的进展,为改善我国WHP,提高劳动者参与积极性,引导人们关注特殊行业和群体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对北京西城金融街社区的慢性病和高危险因素患者,通过饮食平衡、量化运动等措施进行了半年非药物干预的健康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利用有效量化运动、平衡膳食、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疾病综合防治的方法,最终建立起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观察参与者健康管理前后的监测指标的变化,并用SPSS11.5软件包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健康管理期间,参与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均有显著性下降;血脂四项、运动、饮食方面也有明显改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非正态分布的秩和检验显示管理前后的样本总体上还是具有显著差异的.结论:通过本次健康管理,达到了提高参与者的健康素质的目的,真正从慢性生活方式性疾病的源头上进行了有效地干预,控制了慢病危险因素,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并延缓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医院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喜 《中国医院》2002,6(8):12-14
文章叙述了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快速增长;其对人群健康的严重危害,以及当前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医院加强慢性病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各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分析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制约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沙坪坝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医护人员及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合理;慢性病诊治基础药品配备不齐;医疗服务能满足基本需求,但设施设备配备不足;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结论:应优化整合卫生资源,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药品、诊疗及辅助检查设施设备配备,提高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吴雪媚 《中外医疗》2012,31(4):8+10-8,10
目的探究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及相应策略。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为平台,通过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对肿瘤、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进行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及预防同时开展的综合性防治工作,并对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性危险因素得到了良好控制,管理率及控制率明显升高,社区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癌症等恶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生存率较原有生存率明显升高。另外,社区居民的医疗费用明显降低,医疗负担减轻,群众对现有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渐上升。结论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防治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医务工作者需要加强重视,协调运用人群策略及高危策略。  相似文献   

13.
急性传染病是美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与联邦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合作,提供健康监视和预防体系,落实疾病预防计划和措施,管理全国健康统计数据,提供检疫指导、工作场地安全和环境疾病预防等服务,形成了较为有效和完善的急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本文介绍了CDC在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制定全面控制规划,建立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能力.开展应用研究,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及时发布信息,开展全面指导.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训,推广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新技术、新方法.推行疫苗接种计划,改善医疗机构防治策略.加强国际合作,提供国际疾病传播监管服务.对医疗和生物恐怖紧急情况的快速反映是预防和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订医疗和生物恐怖紧急情况的全国反应计划,制定快速反应程序和规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调快速反应力量及时反应,储备医疗物资,健全快速反应机制.CDC成功的预防措施和实践显示了其预防和控制体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以及残疾的最主要病因,引起国际社会及我国的高度重视.对于慢病防治,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的优势与现存的问题,以全程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为切入点,将慢病防治与临床医疗服务紧密结合,使健康教育融入诊疗前、中、后及住院的全过程,对综合性医院进行慢病防治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大规模地开展了对慢病的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现将相关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健康管理的起源、定义及其在慢病中的实践研究与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用户体验测试探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信息构建问题。方法:采用模拟测试、问卷调查、访谈方式、现场测试4种方法开展了研究工作。结果:通过15个任务的测试,从参与者的反映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了网站存在的诸多问题,体现在网站的导航设计、信息检索功能、栏目建设、信息呈现形式、可用性与人性化、排版布局6个方面。结论:对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信息构建模型中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面层上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建议中国疾控中心网站管理者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渗透到网站设计的每个环节,以保证网站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灵活的技术手段和人性化设计,使用户能够在浏览网站过程中获得积极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慢性病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府扮演的供给侧角色统筹推进尤为重要。政策工具运用于慢性病防控政策中利于政策多样化,通过政策工具解构相关政策可提供启发。目的 对我国慢性病相关防控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的侧重点与不足,为未来优化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10月以“慢性病”为关键词在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网站官网政策文件栏目检索2009年1月-2018年12月发布的慢性病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纳入分析的慢性病政策文件进行编码和摘录,采用统计描述方法从政策工具分类和系统论两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的政策文件30篇。X维度工具共筛选133个文本编码,在政策工具类型中命令与规制型、激励型、能力建设型、系统变革、信息与劝诫型工具分别占26.3%(35/133)、9.0%(12/133)、27.8%(37/133)、10.5%(14/133)、26.3%(35/133)。纳入的112个Y维度编号中,内部子模指标占58.9%(66/112),外部子模指标占41.1%(46/112)。结论 我国慢性病防控政策多以政府命令工具为主导,部分强制性工具过溢;政策工具内部结构不合理,部分工具被忽略;政策工具部分偏移,政策工具激励和导向能力不强;维度系统内、外子模内部差异较大,分布不够平衡。建议多元化使用政策工具;优化X维度内部结构;强化工具中激励与导向工具的结合;重视系统外部子模使用。  相似文献   

18.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于2004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成立,目的主要是加强传染病防控能力。ECDC的任务是对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进行鉴定、评估和交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ECDC在其成员国开展了广泛的传染病监测并建立了早期预警系统,同时ECDC还组建了专家库,对新发传染病进行危害性评估。  相似文献   

19.
邹玲 《医学与社会》2014,27(10):23-25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医院近5年住院病人慢性疾病谱基本情况,以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并为医院合理调配各科室人员、物资、设备的分布和医院重点特色科室的建设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08-2012年该院疾病分类报表数据库的数据,应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该医院住院病例中前15位慢性疾病累积构成比为38.72%-52.69%,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3种疾病的排序虽稍有变化,但始终位列前5位。除颈椎病和腰椎间盘脱出外,慢病患者均以男性居多。住院病例慢性病主要集中在70-89岁年龄段;精神疾病多发于49岁以下青壮年人群;颈椎病集中在50岁以上,腰椎疾病集中在49岁以下和50-69岁2个年龄段。结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该院老年病、慢性病治疗之特色,为控制慢病、减少慢病、促进人群健康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社区赋能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赋能经过30余年来的发展与实践,目前已经成为健康促进领域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在世界多国的疾病防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慢性病问题,应用社区赋能将可为推动慢性病防治提供助益。本文从简述赋能的发展历程出发,具体阐述社区赋能应用于健康促进的方法与特色,并探讨在我国应用社区赋能开展慢性病防控干预的前景,旨在为未来慢性病防控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由文献回顾知,社区赋能包括在个体、组织与社区3方面提升生活控感与控制力,并可通过改善心理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加强社会联系与社交网络、提升健康促进能力并推动政策制定等方式推动健康促进。与其他健康促进方法相比,社区赋能重在重定义社区在卫生工作中的角色,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发现卫生风险因素并着重关注弱势群体。鉴于慢性病的形成与发展与患者日常生活方式联系紧密,社区赋能将有望通过加强社会联系、提升居民能动性、聚合并强化社区卫生资源等方式助力慢性病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