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部手术后小面积圆形缺损的有效修复方式。方法利用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22例各类面部病变手术后的创面:彻底切除面部皮肤病变组织后,根据缺损的大小设计制作三角形皮下蒂皮瓣,通过滑行推进的方式移动到缺损处,修复创面。结果2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面部外观轮廓无明显牵拉移位,术区较为平整,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同,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皮下蒂推进皮瓣是修复面部圆形、类圆形小面积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最大面积14cm×11cm,术后随访6~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皮瓣成活率高,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6指皮肤缺损患者,分别采用第2、3、4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给予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4.0 cm~3.0 cm×5.5 cm。结果:术后18例26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皮瓣外形良好,不臃肿,感觉可。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创口呈线性瘢痕,皮瓣少许色素沉着。结论: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切取方便、损伤小,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颞浅动脉及其分支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颞浅动脉或其分支岛状皮瓣,通过带蒂转移,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最小皮瓣2 cm×3 cm,最大15 cm×8 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3~6个月,患者头面部缺损修复,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颞浅动脉及分支皮瓣,用于修复头面部缺损,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后,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接近,外形恢复佳,患者满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缺损面积5 cm×7 cm~11 cm×15 cm,应用肩胛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结论 肩胛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额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例因外伤或肿瘤术后造成额面部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额面部病灶经手术切除后,残留的软组织缺损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额面皮瓣修复,均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术后随访9个月,皮瓣颜色与受区接近,疤痕增生不明显,弹性佳。结果表明.额部皮瓣是一块修复额面部皮肤缺缺损的好材料、安全、可靠,后期外观效果满意,以颞浅血管为蒂,增加了皮瓣转移的距离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腰动脉筋膜皮瓣修复腰骶尾部软组织深度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16例腰骶尾部软组织深度缺损患者,缺损范围8.0cm ×7.0 cm-21.0 cm× 19.0 cm.经创面处理后,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改良的对侧腰动脉后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筋膜皮瓣进行转移修复手术.术后3~5d拔除负压引流,10 d间断拆线,12d全部拆除缝线.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创缘延迟愈合.术后随访1~4年,局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改良的腰动脉筋膜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用于修复腰骶尾部软组织深度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志韧  王大鹏 《中原医刊》2006,33(24):68-69
目的采用改良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方法对5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改良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进行修复,最大面积9 cm×6 cm,最小5 cm×4 cm。结果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2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改良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血运可靠,质地佳,血管蒂长,可逆行修复前足,尤其是足端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21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为主配合植皮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创面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 cm×10 cm,最小8 cm×6 cm.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未见血管危象,19例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伴水泡形成,经清创换药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肌腱、骨骼外露均覆盖.随访3个月-3年,转移后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踝部、足跟部、足背侧中部近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小腿或足部皮肤缺损,以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受区彻底清创,清除失去活力的组织,再依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共修复软组织缺损22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5 cm×10cm,最小8 cm×6 cm,逆行转移时全部开放隧道以保证蒂部的宽松,同时确保皮瓣的筋膜蒂宽度在5 cm以上。结果:应用该方法共处理22例,术后皮瓣21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肉芽生长良好,2期植皮愈合。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供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耐磨且操作简单,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区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手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11例手部软组织缺损 ,采用手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术中切取皮瓣面积最大 6cm× 4cm ,最小 3cm× 2cm ,术后石膏托固定 2周。结果 :8例完全成活 ,3例皮瓣尖端部分浅表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手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优点是切取皮瓣时不需暴露掌背动脉 ,不切断伸肌腱及腱联合 ,不需牺牲知名主干血管 ,操作简单 ,对手部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腿交腿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劲民  苏伟  花奇凯  沙轲  杨志 《上海医学》2005,28(7):547-548
目的 探讨应用交腿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从对侧小腿转移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7例患者小腿中下段及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所有转移的皮瓣血运良好,3~4周(平均3.2周)后断蒂,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平均随访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交腿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修复效果好的优点,是修复小腿和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2010,31(5):415-417,F0003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张志俊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10-611
目的探讨皮下蒂皮瓣对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根据额面部缺损的不同部位及面积大小设计不同的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缺损部位修复后均创面愈合良好,平整度及切口对合满意,仅留轻微瘢痕,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应用各种皮下蒂皮瓣对额面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8例, 皮瓣面积 2.0 cm ×2.5 cm 至3.5 cm ×5.0 cm。 结果 28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经6~12个月随访, 拇指皮瓣修复区外观及功能良好。 结论 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血供丰富, 切取方法简单, 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新  刘良 《广西医学》2012,34(7):893-894
目的 探讨改良旋转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和效果.方法 对旋转推进皮瓣进行"Z"形皮瓣改良,应用该改良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缺损面积1.5 cm×2.5 cm~4.0 cm×6.5 cm,切取皮瓣面积2.0 cm×3.0 cm~4.5 cm×7.0 cm.结果 本组39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未见皮瓣瘀血坏死或表皮坏死;随访6~8个月,术后皮瓣的肤色、质地及柔软度与周围皮肤一致;面部功能恢复正常,供区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旋转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拇指桡背侧动脉为蒂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3月,根据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范围,采用以拇指桡背侧动脉为蒂逆行皮瓣修复18例,皮瓣切取面积4.0cm×2.5cm-3.0cm×2.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4-10个月,拇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血运可靠,术后皮瓣外形好,是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修复部位:小腿下1/3及跟腱区13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7例,内踝及足内侧区6例,足跟及足底3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3 cm×8 cm,最小为6 cm×3 cm,蒂长4-11 cm。结果2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7例获6个月至3年随访,其中24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好,3例皮瓣经Ⅱ期修整,外形改善,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0月,对拇指甲床损伤采用桡背侧筋膜蒂皮瓣急诊修复8例,延期修复4例.以拇指背侧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中点连线和拇指桡侧中线之间的中线为轴心线,在拇指桡背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2.0 cm×1.8 cm~3.0 cm×2.5 cm.结果 12例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出现静脉危像,经及时处理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10 个月,拇指外形良好,皮瓣质地软,不臃肿,类似指甲;其中进行了神经吻合的皮瓣两点分辨觉6~10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标准评定,手功能达优10例、良2例.结论 应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甲床缺损,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梁海  王义平  陈斯 《当代医学》2009,15(22):89-89
目的介绍以伤指邻近手指的指动脉终末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邻近手指沿指动脉终末支走行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切取皮瓣时蒂部至少保留0.5cm的筋膜蒂,掀起皮角旋转修复临指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良好,1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予拆线后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经6~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供区功能满意,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利用邻指指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损伤小且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