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手术部位感染管理现状,为制定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课题组设计手术部位感染管理调查表,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3月-6月抽取东部、中部、西部14个省的省级、地市级、县级医院,发放收集调查表并反馈至课题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199所医院中,87.63%的医院开展了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61.30%的医院通过信息化预警发现手术部位感染疑似病例,38.69%的医院院感系统与手麻系统实现了对接,在手术区皮肤准备方面,使用刀片刮除、化学脱毛法、电动剪毛、常规不去除毛发的医院分别占63.31%、11.56%、4.52%、3.51%,使用碘伏、碘酒-酒精、氯己定消毒手术区皮肤的医院分别占71.35%、15.07%、2.51%,腹腔镜镜头灭菌方式的选择上,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化学浸泡的医院分别占86.94%、23.62%。结论我国手术部位感染防控能力逐渐增强,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方面尚存在较多问题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2.
手术部位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解本地区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类别,为本地区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预防与控制术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对近年来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2月-2007年6月所有住院手术患者19 147例,手术部位感染225例,感染率为1·18%。1·2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集手术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病原菌分离采用常规分离方法。2结果手术部位感染病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α溶血链球菌。病原菌分布率见表1。表1手术部位…  相似文献   

3.
手术部位感染控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加强组织管理与培训,重视医护人员手与患者术前皮肤消毒,正确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清洗消毒手术器械,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调查74所医院,由于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及消毒方法不当致不需备皮而备皮的医院占16%;未做到术前抗菌沐浴的医院占20%;备皮时间选择不当的医院占64%.结论 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S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SSI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患者715例,发生SSI 40例,发生率为5.59%。脑血管术后患者SSI发生率为7.69%,居首位;其次是颅脑肿瘤,发生率为5.94%。40例SSI患者均为器官腔隙/颅内感染。不同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NNIS评分患者SS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SSI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危险指数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年1-12月176例住院>10d开腹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76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9例,感染率为10.8%;其中阑尾切除术的感染率为30.4%、全子宫切除术为9.4%、胆囊切除术为5.3%。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强化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规范手术操作行为,做好对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院普外科病房一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探讨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以减少类似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应急预案,对该院普外科病房2012年9月7日-30日期间发生的6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三间分布综合分析,考虑为聚集性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排除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暴发,6例患者相继治愈出院。结论此次医院感染暴发虽被排除,但通过规范医护人员操作行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加强手术间管理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等措施来切断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途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式,对医院2009年15个临床手术科室住院患者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计监测手术病例8599例,发生手术部位相关性医院感染共44例,感染率为0.51%;其中,Ⅰ类切口手术4717例,发生医院感染4例,感染率为0.08%,Ⅱ类切口手术3882例,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为1.03%;按不同手术危险指数级别统计:危险指数评分为0分病例共2984例,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危险指数评分为1分病例共405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2例,感染率为0.54%,危险指数评分为2分病例共1485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0例,感染率为1.35%,危险指数评分为3分病例共7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2.60%。结论随着手术切口污染程度的增加和危险指数(包含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和ASA患者病情评估)评分的增高,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其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10所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10所二甲及以上医院术后住院患者进行24 h现患率调查,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分布,明确主要病原菌和围手术期用药情况.结果 共调查1088例外科术后患者,手术1107例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5例、26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2.3%、例次感染率2.35%;26例次手术部位感染中,表浅切口感染占76.92%,深部切口感染占19.23%,器官/腔隙感染占3.85%;手术部位感染与切口、手术类型、术前感染情况密切相关(P<0.01);手术部位感染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烧伤科、骨科和普外科,肠杆菌科是主要病原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前使用率为58.50%,术后使用率>99.34%.结论 初步揭示了该地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术后30 d发生的浅表切口、深层切口、器官或腔隙感染,以及有植入物滞留体内的手术1年内发生与手术有关,并涉及深层切口和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有资料显示,手术部位感染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占住院患者感染的14%~16%,是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把从2010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肝胆手术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取常规措施进行预防,对观察组26例针对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对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以及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从住院时间、恢复情况、感染情况还是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有明显的差异性,两组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综合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预后营养指数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结直肠肿瘤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联系,探讨PNI作为结直肠肿瘤病人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普外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32例经病理确诊结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结直肠肿瘤术后的风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价PNI在SSI的预测价值。结果 :43例病人术后出现SSI,其中浅层或深层手术部位感染36例,器官/腔隙感染7例;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NI48对预测术后SSI的发生具有显著价值(曲线下面积=0.782,灵敏度81.1%,特异度65.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3.42,95%CI:1.22-8.78,P=0.04)和PNI48(OR=2.35,95%CI:1.20-4.53,P=0.03)是预测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作为简单并有价值的临床指标,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预测SSI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is the major infect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and a longer hospital stay. The most common causative pathogen involved is Staphylococcus spp. The management of post sternotomy mediastinitis associates surgical revision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with bactericidal activity in blood, soft tissues, and the sternum. The pre-, per-, and postoperativ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ssociate controlling the patient's risk factors (diabetes, obesity,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preparing the patient's skin (body hair, preoperative showering, operating site antiseptic treatment),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medical devices, indications and adequacy of surgical techniques. Recently published scientific data prove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decolonization in patients carrying nas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after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患者在进人手术室内备皮与在病房手术前ld备皮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 调查2010年10月在普外科和妇产科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试验组在手术室的半限制区内建立备皮间,由科室人员对手术室的备皮人员进行备皮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人员职责、操作规范等进行专项培训,然后将同期于术前ld在病房备皮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备皮后消毒前进行采样,并对琼脂平板细菌的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能分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皮肤消毒前,细菌培养阳性率试验组为56.0%、对照组为70.0%;菌落数1~10 CFU/cm2试验组25例、对照组30例,菌落数20~30 CFU/cm2试验组31例、对照组40例,两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试验组为2.0%、对照组为4.0%,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在手术室备皮距离手术时间<2 h,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面优于术前ld在病房常规备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重视外科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对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部位感染与否,分为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正常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探讨针对性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对策.结果 46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43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9.3%;感染组和正常组年龄>60岁分别占51.2%、22.2%;肥胖分别占74.4%、27.4%;合并糖尿病分别占74.4%、16.7%;急诊手术分别占67.4%、16%;污染类手术分别占60.4%、21.2%;手术时间分别为(5.3±2.1)、(3.0±2.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4±3.6)、(8.2±4.1)d,频繁过量应用抗菌药物等,均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普通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治疗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the fact that breast operations are usually categorized as clean procedures, highe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rates are reporte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perioperative variables related to SSI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August 2007 at a university based hospital were reviewed.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linical data from 199 patients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sed. Overall, the SSI rate was 19.1% (38 cases). SSI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body mass index (P=0.001),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P<0.0001), smoking (P<0.0001), or active skin disorders (P<0.0001). Other SSI-related variables included a tumour at an advanced clinical stage (P=0.003) and neoadjuvant therapy (P=0.003). Breast-conserving operations were les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SSI than were radical procedures (mastectomy alone and mastectomy followed by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P=0.0001).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6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19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198例患者中有18例发生SSI,发生率为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1.7%、15.8%、17.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持续时间长和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是骨科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医护人员要勤洗手,注意病房的通风和清洁,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47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按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分为A组:切口感染组105例,B组:切口无感染组442例,比较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再将所有患者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分为:>72h组和<72h组,比较2组切口感染率。结果 A组术后用药时间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h组的切口感染率,高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多联合用药并不能使切口感染率下降,外科医师应该增强合理用药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控制对策,达到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的目的.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医院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2864例,收集基线资料并观察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手术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结果 在2864例手术患者中,有212例发生了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7.40%.其中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率4.36%,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率11.59%,器官/腔隙感染率7.41%;NNIS(风险分级)0级手术感染率4.92%、1级手术感染率5.77%、2级手术感染率17.24%、3级手术感染率36.84%,风险指数越高,手术感染率越高(P<0.01),在相同风险指数的手术中,切口深部组织的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明显增高(P<0.01),急症手术、不规范的围手术期用药、手术前住院时间≥7d、手术持续时间≥2h者手术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是否全麻手术,与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加强外科医师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手术感染的监测分析反馈等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