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及其与颈椎病的鉴别方法.方法 对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和后期经手术证实的颈椎病患者各20例,先联合应用肌肉松弛药物、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进行诊断性治疗,对于无明显效果的病例进行诊断性局部封闭,随访1年以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经诊断性治疗后获痊愈,5例经治疗后短期内症状缓解,复发后给予诊断性局部封闭,随访至今未见复发.20例后期经手术证实为颈椎病患者,对诊断性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后期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以前、中及小斜角肌为主的颈前肌群和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丛、臂丛及颈神经后支所致,采用减轻软组织对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同颈椎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52例椎孔外颈神经根卡压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颈神经根受压解剖学基础,分析颈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52例此类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和分析,均先经保守治疗,其中15例行前、中及小斜角肌切断及颈神经根松解术。结果 保守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半,症状消失,均未见复发。其主要症状为头面部、颈肩部疼痛,患侧上肢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无明显外伤史。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颈椎横突后结节,是颈部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颈神经根受压解剖学基础,分析颈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2例此类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和分析,均先经保守治疗,其中15例行前、中及小斜角肌切断及颈神经根松解术。结果保守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半,症状消失,均未见复发。其主要症状为头面部、颈肩部疼痛,患侧上肢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无明显外伤史。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颈椎横突后结节,是颈部明显压痛点的位置。感觉障碍以颈肩部、头面部及上肢刺痛减退为主。X线片示C3~C7颈椎椎体有明显骨质增生41例,椎间隙狭窄27例。结论椎孔外颈神经根卡压综合征的病因是以前、中及小斜角肌为主的颈前肌群和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神经根、颈丛、臂丛及颈神经后支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肘外侧疼痛与椎孔外颈神经根卡压的关系。方法 对39例肘外侧痛伴同侧颈部疼痛患进行治疗及分析:(1)34例接受同侧颈部压痛点局封,封闭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深达颈椎横突;(2)5例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伴有同侧肘外侧疼痛的患,做臂丛神经松解及前、中、小斜角肌切断,观察肘外侧疼痛变化。以上病例随访6-24个月;(3)术中电生理检测,确定肘外侧痛与颈神经根的关系。结果 34例经颈部压痛点局封后,21例疼痛及压痛完全消失,8例压痛明显减轻,4例略有缓解,1例无缓解。5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术后4例完全缓解,1例有轻度压痛。术中肌电证实肘外侧痛觉由颈5-7神经根支配。结论 肘外侧疼痛患中,部分可能是因椎孔外颈神经根(颈5-7)卡压所致。  相似文献   

5.
肩胛背神经卡压的鉴别性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颈肩痛作为一组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常按颈椎病、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肩周炎等治疗,但部分病例疗效欠佳。这其中包括肩胛背神经卡压引起的颈肩痛[1]。自2001年对9例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进行局部封闭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47例,手术治疗2例,症状均获缓解。结论 本病主要靠症状、体征诊断,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下方tinel’s征阳性;利多卡因封闭试验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症状重,慢性疼痛或顽固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肘部周围神经卡压在临床工作中不太常见,容易引起漏诊、误诊,延误治疗。近十年来,我们治疗该类病人2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共计25例。年龄22~56岁。25例中肘管综合征6例,旋前圆肌综合征3例,肘管综合征伴旋前圆肌综合征6例,骨间掌侧  相似文献   

8.
肩胛背神经是一来自C5神经根与胸长神经合干的神经,此神经卡压表现为该神经走行区的酸痛和不适。我院2001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此病3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锦钊 《广东医学》2002,23(8):875-875
趾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 1根或数根趾总神经在相邻 2个跖骨头横韧带和跖筋膜之间通过时受到卡压 ,产生足趾疼痛和足趾相邻侧感觉减退或麻木 ,又称Morton跖骨痛、Morton神经瘤、趾间神经瘤等[1] 。 1988~ 2 0 0 1年我科共诊治趾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 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趾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Morton神经瘤 )患者中男 2例(7% ) ,女 2 8例 (93% ) ;年龄 38~ 6 5岁 ,平均 4 8.6岁。单侧发病 2 5例 (83% ) ,双侧发病 5例 (17% )。发生于第 3~ 4跖骨间隙者 19例 (6 3% ) ,第 2~ 3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肩胛上神经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并通过手法理筋加封闭疗法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1例。结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明确,宜首选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测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492例伴C5/C6椎间孔狭窄,在上海长征医院于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正侧位X线、颈椎CT、颈椎磁共振等检查,数字骨科系统重建后观测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纵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C5/C6椎间孔之间、病例组病变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以及病例组中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C5/C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C5/C6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比正常成人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值均明显减小;椎间孔的横径在诊断颈椎间孔狭窄方面敏感性及特异性高;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福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47-1449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CTS)合并颈神经根压迫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CTS患者46例,其中,15例合并颈神经根压迫患者,31例非颈神经根压迫.所有患者均接受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合并神经根压迫组的完全缓解率为86.7%,部分缓解率为13.3%,与非神经压迫组的93.5%、6.5%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CTS发生颈神经根压迫率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神经根压迫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CTS合并颈神经根压迫具有良好疗效,但缓解率较未合并颈神经根压迫者略有降低,性别与年龄对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给予常规颈椎牵引加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为25.93%,总有效率78.78%,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被检测周围神经中,异常率为10.1%-32.2%。肌电图检查59例中,共检查肌肉178块,提示神经源损害53例,占89.8%(53/59)。F波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与受累颈神经根的部位密切相关,当根性损害主要累及颈7、颈8神经根部位时,F波传导异常率较高(52.2%)。结论: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时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波异常有助于根性损害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1986年4月—1991年8月,我院做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共41例,其中有随访结果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例。我们认为前路多节段减压及融合术可以达到有效的减压及颈椎稳定作用,疗效稳固,有效率为92%,优良率为80%。颈椎椎管狭窄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应施颈后路椎管扩大术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颈椎前路切除的7名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11个退变的椎间盘作为A组,同时收集8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生理老化椎间盘12个作为B组,7名颈椎外伤患者的10个正常对照椎间盘作为C组,行组织学检查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神经肽Y(neuropeptides Y,NPY)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盘在组织学上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一条或多条从纤维环外层至髓核的血管化肉芽组织条带区,肉芽组织旁的纤维环内可见增生的透明软骨细胞群落。生理老化椎间盘和正常对照椎间盘表现为年龄相关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交感型颈椎病的颈椎间盘内的神经丝蛋白和神经肽Y阳性的神经纤维分布数量和比例,较正常对照椎间盘和生理老化椎间盘明显增多(P〈0.05);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伴有裂隙的肉芽组织条带区及裂隙周围的增生软骨细胞群落中。结论:以神经肽Y为递质的交感神经纤维通过椎间盘裂隙中的肉芽组织,向榷闾盘重新长入,可能是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例(29个节段)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PCD)。结果:优12例,良1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6%,优良率88%。提示:PCD可作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早期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常因局部解剖结构破坏影响疗效,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颈前路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12例(20个椎间盘),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8例(17个椎间盘).经4~47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优良率植骨融合组75%;人工髓核组83.3%。经X线检查无椎间隙狭窄,过伸过屈位尚可活动,不需自体植骨,简化了手术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