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2岁。因左颌下肿痛23天、发热8天于2004—10—26入院。23天前无何诱因出现左颌下肿痛,逐渐加重,伴咽痛,口服“双黄连”等药物后无好转。10天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高达39.8℃,口服“解热止痛片”及静滴“青霉素”后无好转,反复寒战、发热,无咳嗽、胸痛。入院前查抗核抗体阳性;查血常规,白细胞3.1&;#215;10^9/L,中性粒细胞0.51,淋巴细胞0.46;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1岁;因颈部肿物伴疼痛、发热、咳嗽、咳痰、乏力1周入院;患者入我院治疗前因发现颈部肿物伴疼痛、发热(午)、咳嗽、咳痰、乏力,曾就诊某医院给予抗炎、抗病毒(克林霉素、利巴韦林)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后就诊我院,门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收入院,患者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查体: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侧不对称,气管居中,右侧颈部可见一大小约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病例1,男,35岁,以发热伴咽痛两周入院。曾服用阿莫西林及退热药。T39℃,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右侧颈部可触及3个淋巴结,最大2cm×2cm,光滑,质中等,触压痛,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18·8×109/L,ACT30IU/L,Hb120g/L,ESR102mm/h1,血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诊疗特点。方法 分析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发病以青年人为主,女多于男;临床上,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淋巴结活检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疗效明显为本病的主要特征。该病预后大多良好,病程自限,仅少数复发。结论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要重视体检,尤其是伴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要考虑到HNL,宜及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6.
患者 ,女 ,17岁 ,学生。主因发热伴乏力 6个月入院。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 ,抗痨治疗 1个月无效。又于某市儿童医院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予以激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住院前 1个月再次发热 ,呈不规则热型。入院查体 :体温 3 9℃ ,脉搏 13 0次 /min ,神清合作 ,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 ,颌下、颈部两侧可触及 1cm× 1.5cm× 1cm淋巴结 4个。左锁骨上窝可触及 1cm× 1cm× 1cm淋巴结 1个 ,两腋下可触及枣大淋巴结各 1个 ,触痛。咽部无充血 ,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 ,无干湿性口罗音。心界不大 ,心率 13 0…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Kikuohi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我院自1989年1月至2004年11月共误诊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8岁,因发热3d入院。患者3d前无诱因始高热,热型不规则,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及寒颤。于呼吸内科给予抗生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无效。追问病史有口干、眼干症状1年半,进食干性食物需水送服,疑干燥综合征转入免疫科。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菊池-藤本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由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moto于1972年首先分别报道,多见于东方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伴疼痛、白细胞减少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是一种自限性的免疫性疾病[1-2]。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HNL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1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多伴有发热、白细胞减少、浅表淋巴结肿大、血沉及乳酸脱氢酶升高,对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无效;淋巴结活检:病理学发现以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为主,而中性粒细胞浸润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病变区域组织细胞CD68(+),T淋巴细胞CD45RO(+),B淋巴细胞CD20(+),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并加强随访,才能降低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13.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病,是以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儿科少见病。现将我院1995年9月至2005年6月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的31例SNL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0例确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病理形态分增生型、坏死型、黄色瘤型。11例出现大小不等的凝固性坏死。30例出现核碎裂及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几乎未见,坏死灶周边出现大量增生的不同类的组织细胞和转化的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且淋巴滤泡增多,其中22例有不同程度误诊误治。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在不同阶段,增生、坏死及黄色瘤交错存在,临床上有发热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极易误诊,抗生素使用无效。应及时取淋巴结活检,与淋巴瘤诊断困难时,应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14岁。因发热淋巴结肿大 2 0余天入院。入院前 2 0余天无明显诱因畏寒、发热、伴有咽痛。体温 38℃~4 0℃之间。曾肌肉注射青霉素治疗。体格检查 :T :38.6℃、P :85次 分、R :2 4次 分。神志清、精神差 ,发育营养好。皮肤及巩膜无黄染 ,未见皮疹及出血点。两侧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均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每个部位约 2个~ 4个 ,约 1cm× 2cm~ 1.5cm× 2cm大小 ,淋巴结光滑无粘连、无压痛 ,质硬。咽部充血 ,扁桃体不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4 .8×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70 ,淋巴细胞 0 .30 ,血…  相似文献   

16.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为自限性疾病,年轻女性多见,主要累及颈部淋巴结,常伴有发热和其他上呼吸道症状。由于其病因的多样性及病变特征复杂性,极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猫抓病等。  相似文献   

1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e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Kikuchi-Fujimoto病,是一种非肿瘤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属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是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多发于东方儿童和青年女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较低。现将我科收治的11例HN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1病历摘要患儿女,13岁,54 kg,因“发现颈部包块半月,发热5天”于2020年7月16日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患儿发现右侧颈部有一包块,无触痛,未做特殊处理。入院前5天出现发热,热峰38.5℃,热型不定,无咳嗽咳痰、寒颤惊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服“银翘解毒颗粒、对乙酰氨基酚、连花清瘟胶囊”5天,效果欠佳,体温仍波动于38℃左右,颈部包块较前明显增大,高出皮面,无触痛,无局部皮温升高。入院后血常规:  相似文献   

19.
1病例介绍 患儿,男,10岁,因“发热,伴颈部肿物20余日”入院。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同时发现颈部肿物,伴疼痛,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地嗪钠及炎琥宁治疗6d,效果不佳,热退而复升,颈部肿物未见明显缩小。为进一步诊治送入我院。病程中患儿无盗汗、乏力、消瘦、呕吐、腹泻、鼻衄、牙龈出血等,偶有咳嗽,食欲一般,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本组 2 4例患儿 ,均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 12周。结果  2 4例淋巴结病理组织学均可见淋巴结部分结构消失 ,皮质区内凝固性坏死 ,病变区及周围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经治疗后 2 4例均临床治愈 ,随访 1~ 3年 ,预后良好。结论 对临床上长期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粒细胞减少的患儿 ,应做淋巴结病理活检或穿刺行细胞学检查 ,做出正确诊断。明确诊断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