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35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时颈动脉窦反应(CSR)的预防其处理。方法回顾2008~2013年35例行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患者CRS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方案。结果35例患者中25例发生CSR(单纯低血压7例,单纯心动过缓4例,两者共存14例),所有颈动脉窦患者处理后均恢复。结论严格术前准备、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时CSR的发生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作为一种微创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因其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已逐渐在临床普及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笔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26例,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HS)3例,低灌注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近年开展起来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新技术,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因创伤小、一般不需全身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一个新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可治疗血管狭窄,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减少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CAS虽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本研究对拟行CAS的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施行护理干预,探讨其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颈内动脉狭窄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为治疗组,40例无手术治疗意向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的MMSE、MoCA评分比治疗前提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MS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MMSE、MoCA评分均比同时期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陶丽  朱丹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44-245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眼缺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是近几年来替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一种方法,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日臻成熟和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了颈内动脉狭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风险及对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洁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24-1825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护理实践进行总结。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并发症少。结论:及时、合理、有效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48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接受教育后的效果和工作满意度均有提高。特别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48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接受教育后的效果和工作满意度均有提高.特别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总结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方法 26例施行CAS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准确的用药,密切的观察,以及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2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2周出院,23例TIA患者在以后每3个月的随访中未见TIA发作.3例脑梗死患者未再有卒中发生,神经系统功能明显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结论 护士在CAS治疗过程中,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减少并发症,是CAS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术后疗效。方法:募集2018-08~2020-10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的69例老年患者,根据病人血管情况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颈动脉内膜剥脱(CEA)组和支架置入术(CAS)组,其中35例于神经外科接受CEA,34例于神经内科接受CAS。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头颈部CTA或DSA等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ADL评分、NHI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总费用,比较两种术式住院总费用、术后6月ADL评分、NHISS评分差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术后ADL评分及NHISS评分的差值、住院期间总费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CEA及CAS两种术式均有效,CEA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更有优势,住院期间总费用明显少于CAS组,两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CEA组比CAS组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例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施行支架置入术.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后严密观察以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tery stentlng,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51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9.8%,术后残余狭窄率<20%,18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后3例出现轻度再狭窄,l例出现重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支架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赵守财  杨倩  吴雪松  倪进军  薛莲  周志明 《安徽医药》2016,20(11):2055-2060
目的 比较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及近期不良事件,探讨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颈动脉CAS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再通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狭窄CAS术和闭塞再通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有54例颈动脉狭窄和17例颈动脉闭塞患者,5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而纳入狭窄组;17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再通失败2例,成功再通并置入支架患者15例并纳入闭塞组。狭窄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3%~18%,技术成功率为100%。闭塞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7%~22%,但是再通技术成功率为88.2%。两组病例中狭窄部位、术后心动过缓、术后低血压及高灌注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长度、球囊预扩、保护装置的应用与否、支架长度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闭塞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支架长度、保护装置的应用与否、支架长度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狭窄组小中风2例,大中风0例;闭塞组小中风1例、大中风1例。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其中狭窄组为3.7%,闭塞组为13.3%。但颈动脉闭塞组与狭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总临床成功率为98.6%。2月至1.5年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耐受性较好,但由于颈动脉闭塞病例数较少,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可能过高,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可能被低估,今后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评估的可行性角度对予以螺旋CT检查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的提升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螺旋CT资料,分析螺旋CT的可行性。结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会受支架直径、支架材料、支架位置的影响。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通常性评估中,螺旋CT不仅操作简单、风险小,还具有低费用的优势,因此完全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两组术后1年再狭窄及致残或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两组术后1年再狭窄及致残或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已经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1,2],但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全国多家医院同时开展,存在着学习曲线,因此在支架成形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并发症,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CAS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将会大大减少手术的风险性,提高手术成功率。为了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能够更加顺利良好的发展,现将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以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分组为CEA组以及CAS组,每组15例。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EA组患者有2例颈部血肿,1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均与CAS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颈动脉夹层方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AS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2年再狭窄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效果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一致,安全性均较良好。  相似文献   

19.
1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合并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合并肠梗阻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对治疗后合并肠梗阻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3天针对性处理,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干预,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合并肠梗阻的原因复杂,在治疗和护理上需要有前瞻性,重视术前、术后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抗凝药物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