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与在体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在肺脏液体清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标仪测定伊文思蓝标记的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测定小鼠在体AFC。结果与1mmol/L阿米洛利抑制效应相反,气管内注入1.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后,能显著增加小鼠在体AFC。与阿米洛利合用后此增强效应受到抑制,表明右旋美托咪啶能够增加与上皮钠通道有关的阿米洛利敏感性AFC。结论临床上对合并肺脏损害的患者进行镇静时,可以考虑右旋美托咪啶对肺脏液体清除作用的影响,应用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人肺上皮细胞短路电流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尤斯灌流室装置测定H441单层细胞的短路电流。由总电流减去阿米洛利可抑制的电流算得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以用药前H441单层细胞的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初始值为100%对照。用100μmol/L咪达唑仑处理H441细胞,在0,15,30,60min 4个时间点提取蛋白用于蛋白印迹法,研究咪达唑仑对细胞外调节蛋白酶(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咪达唑仑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H441单层细胞的短路电流,此电流可被阿米洛利抑制;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咪达唑仑能够促进ERK1/2蛋白磷酸化。结论咪达唑仑通过抑制人肺上皮细胞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而降低肺泡上皮离子转运,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ERK1/2蛋白磷酸化有关。临床上对伴有肺水肿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时应考虑其可能对肺泡上皮液体清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肺泡液体清除率(alveolar fluid clearance,AFC)对肺脏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液体平衡,如肺水肿、急性肺损伤和成人呼吸窘迫症,均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肺泡上皮细胞顶侧膜的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是影响AFC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肺泡液体清除率(AFC)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硝苯地平所致非心源性肺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应用酶标仪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测定小鼠在体AFC。结果硝苯地平气管内给药对AFC无明显抑制作用,为(49±5)%。结论临床上硝苯地平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可能不是通过调节肺泡上皮钠主动转运机能,抑制肺水肿液的吸收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与肺泡液体清除率(Alveolar fluid clearance,AFC)之间的关系,阐明羧甲基壳聚糖是否参与了肺上皮液体转运。方法应用酶标仪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测定小鼠在体AFC。结果羧甲基壳聚糖气管内给药对AFC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可能不影响肺泡上皮钠主动转运机能,抑制肺水肿液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致惊厥的行为学、安全性角度探讨咪达唑仑对利多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咪达唑仑20min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利多卡因,观察小鼠惊厥潜伏期、持续时间、未惊厥率及其死亡率;并按序贯法计算咪达唑仑对利多卡因致惊厥半数有效量(EDS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结果1.0mg/kg咪达唑仑可显著延长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的潜伏期(P〈0.01)、显著缩短惊厥持续期(P〈0.01)、减少惊厥的发生;且2mg/kg、5mg/kg的咪达唑仑可减小利多卡因的LD50(P〈0.01)。结论1mg/kg咪达唑仑可拮抗利多卡因的致惊厥作用,结果对临床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联合作用 ,探讨两者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的可能机制。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SD大鼠 (7~ 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 ;等辐射线图法分析异丙酚、咪达唑仑复合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压 (Vh) 80mV、刺激电压 (Vt) 0mV条件下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分别使钠通道电流峰值降低 2 7.6 6 % (P <0 .0 1)和 19.98% (P <0 .0 5 ) ,随浓度增加 ,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5 0 %的钠通道电流受抑制时的浓度 (IC50 )分别为 33.12 μmol·L- 1和18.35 μmol·L- 1。 1/4、3/4IC50 的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合用时的IC50 数值点落在理论上的相加等效线的95 %可信区间内 ;1/2IC50 的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合用时的IC50 数值点落在理论上的相加等效线的 95 %可信区间的左下方。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浓度依赖性 ;除等效剂量合用呈协同抑制作用外 ,两者复合主要呈相加抑制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流 ;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可能与两者催眠作用明显协同导致诱导剂量的降低 ,从而减弱对交感神经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与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 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急诊危重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年龄是否大于55岁分为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对两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前,均给予静脉注射0.2 mg/kg的咪达唑仑镇静催眠,待患者镇静熟睡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15 min血压、心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根据血压,将患者重新分组,分析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与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前后,两组血压、心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5、7.572、8.413、8.834、6.924、5.876、9.023、10.471,均P<0.05);用药后两组间血压、心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意义(t=0.271、0.361、0.492、0.504,均P>0.05)。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与患者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均无相关性( t=0.429、0.763、0.917,均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与患者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田志松 《医药导报》2006,25(5):404-405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1’-羟基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Zirchrom 反相柱(Kromasil C18, 250 mm×4.6 mm,5 μm);柱温:40 ℃;流动相:醋酸铵水溶液-甲醇(35∶65,V/V);流速:1.5 mL·min-1,样品经碱化提取分离后,流动相溶解,在220 nm波长处检测,内标:地西泮溶液。结果1’-羟基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分别在0.005 ~0.100和0.01 ~0.2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和0.003 μg·mL-1。萃取回收率均>95%,日内和日间RSD均<5%。结论该方法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可靠,可用于研究体内CYP3A4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咪达唑仑对硬膜外麻醉患者的遗忘作用。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6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平面稳定后,一组静滴咪达唑仑0.05mg/(kg h),一组静滴盐酸哌替啶1.0mg/kg,异丙嗪0.5μg/kg。结果咪达唑仑能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起到较好的遗忘作用。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咪达唑仑能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在体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的作用。方法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测定小鼠在体AFC。结果特异性上皮细胞钠通道阻断剂阿米洛利组能明显降低AFC,气管内注入60μg/mL纤溶酶后,AFC明显增加(38.2±2.1)%,与对照组相比P<0.05,n=6)。纤溶酶+阿米洛利组对AFC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5),与单独使用纤溶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能明显增加肺泡上皮液体的清除,可能通过增强阿米洛利敏感性钠通道活性而影响AFC。  相似文献   

12.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液清除功能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小鼠肺液清除功能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以卵蛋白(OVA)联合佐剂腹腔注射(第1、15天)加雾化吸入(第25~29天)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分别在末次激发后2h及24h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湿干重比值(W/D),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水通道蛋白5(AQP5)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分别采用实时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AQP5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和细胞因子IFN-γ及IL-13的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W/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末次激发后2h和24h分别为4.98±0.46和4.81±0.33,分别升高22.9%和18.7%(P〈0.05),且激发后2h哮喘组小鼠肺组织W/D升高更明显。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2h和24h肺组织W/D分别为4.01±0.11和4.21±0.14,与哮喘组小鼠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可见哮喘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周围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减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明显减少,IFN-γ和IL-13分别为(89.25±9.71)和(52.37±8.69)pg/mL,与哮喘组EIFN-γ和IL-13分别为(66.71±7.51)和(85.49±9.23)pg/mL]相比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分析表明,AQP5主要表达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的腔膜面。哮喘小鼠肺组织中AQP5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RNA减少约42%,蛋白质减少约64%)。地塞米松上调其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哮喘小鼠存在肺液清除功能障碍,肺液含量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巴豆醛对肺泡液体清除率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考马斯亮蓝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评估小鼠在体肺泡液体清除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研究巴豆醛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以及其对肺泡上皮钠通道表达的影响;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巴豆醛对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巴豆醛能够降低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其能够促进ERK1/2的磷酸化,抑制上皮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提高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结论巴豆醛能够抑制肺上皮细胞的液体清除,该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ERK1/2蛋白磷酸化,抑制上皮钠通道蛋白表达以及增加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芬太尼及咪唑安定联合应用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芬太尼+咪唑安定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气道平台压(Plateau airway pressure,Pplat)均呈明显降低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4、48 h后,观察组Pplat分别为(22.12±2.31)cm H2O和(19.56±2.37)cm H2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肺顺应性(Pulmonary compliance,Cst)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 O2/Fi O2)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4、48 h后观察组Cst分别为(33.92±7.58)cm H2O和(35.45±5.87)cm H2O,氧合指数(Pa O2/Fi O2)分别为242.67±62.01和289.36±55.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及咪唑安定联合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可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其顺应性,起到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咪达唑仑对七氟烷镇痛和催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七氟烷镇痛和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均分成四组:生理盐水(NS)组、咪唑安定+NS组(M组)、NS+七氟烷组(S组)和咪达唑仑+七氟烷组(MS组)。实验方法:咪达唑仑2.7 mg/kg腹腔注射;甩尾法、催眠实验中分别腹腔注射七氟烷2.1、3.8 ml/kg;扭体法实验中皮下注射七氟烷3.0 ml/kg。甩尾法记录小鼠尾巴自进入水中到甩出水面的时间(甩尾潜伏期,TFL);扭体法观察小鼠腹腔注射1%冰醋酸0.1 ml/10 g后,15 min内的扭体次数;催眠实验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睡眠时间)。结果与NS组比较,S组、MS组TFL和睡眠时间延长,扭体次数减少(P<0.05);与S组比较,MS组TFL和睡眠时间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减少(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增强七氟烷的镇痛及催眠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及咪唑安定对心内传导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丙泊酚及咪唑安定对人体心内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病人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2 mg/kg诱导,4 mg.kg-1.h-1持续泵注;B组,咪唑安定0.15 mg/kg,1 min内注入。分别在麻醉前、后测定HR、窦房传导时间(SACT)、最大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MAX)、矫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文氏型A-V传导频率(WB)、P-R间期、QRS波。结果两组患者均使SACT明显延长(P<0.01和P<0.05),A组,WB明显提前(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窦房结传导均有抑制作用,丙泊酚2 mg/kg静注后还能抑制房室交界区传导。有窦房传导阻滞疾患的病人,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均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