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对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29例膀胱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阴性组(14例)及淋巴结阳性组(15例),选择同期健康人群30例,对各组血清VEGF、OPN及尿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淋巴结阴性组和淋巴结阳性组VEGF、OPN、核基质蛋白22(NMP22)、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21-1)、膀胱肿瘤抗原(BTA)均高于对照组,且淋巴结阳性组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VEGF与NMP22、CYFR21-1、BTA呈显著正相关,OPN与NMP2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及OPN水平升高是导致膀胱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该过程与尿液肿瘤标志物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87例,按治疗方式分为电切组(等离子电切术)40例与联合组(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47例,比较两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膀胱过度活动症状(OAB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总缓解率高于电切组(P 0.05);治疗8周后,两组肿瘤标志物[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蛋白质22(NMP2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于电切组(P 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OABSS各维度评分低于电切组(P 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联合组复发率低于电切组(P 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电切术后早期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抑制肿瘤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方法]2004年7月~2007年7月90例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灌注治疗预防复发。单纯以吡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A组)60例,以吡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联合肌注白介素-2和γ-干扰素(B组)30例,比较两组随访期内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A组膀胱癌的复发率为21.66%,B组复发率为13.33%(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联合肌注白介素-2和γ-干扰素可有效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处于第1位[1],在国外处于第2位[2]。75%~85%的膀胱癌属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膀胱原位癌占10%左右[2-4]。一、膀胱原位癌的病理学膀胱原位癌为1952年由Melicow首先提出,是尿路黏膜移行上皮细胞的恶性增生,累及整个黏膜层,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膀胱浅表性癌,其临床生物学行为早期常出现局部的浸润和远处的转移,因此,膀胱原位癌被定义为具有潜在浸润倾向和转移可能的膀胱恶性肿瘤,而非癌前期病变[2-4]。病理学特征是膀胱黏膜层内扁平的、细胞分级较高的移行上皮内癌,累积整个…  相似文献   

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尿脱落细胞进行FISH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染色体畸变.方法 选用3、7、9、17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的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并同时做细胞学检查.结果 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阳性率分别为28%、32%、56%和38%,其中9号染色体畸变率较高,但与膀胱癌的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3、7和17号染色体数日畸变与膀胱癌的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应用FISH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胡建庭 《中国保健》2007,15(16):12-13
目的探讨RASSF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RASSF1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ASSF1A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表达,在BTCC组织中表达率为30.4%(7/23),且表达量低于正常膀胱组织,两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肿瘤分期、病理分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或下调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而与肿瘤的进展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Survivin及Caspase-3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T1期内.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1%(32/47),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8.3%(18/47),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有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Caspase-3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复发有关,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无关.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对联苯胺作业膀胱癌高发人群实行医学监护的方法和结果。指出定期进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并对其中巴氏分级Ⅲ级以上者做膀胱镜检查,不但可以早期发现膀胱肿瘤,同时也可以对尿路粘膜上皮组织炎症及增生等病变作出一定的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尿液脱落细胞检查方法简便易行,对病人安全无痛苦,并可重复检验,诊断肿瘤的阳性率较高,可以作为普查和职业人群医学监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E钙粘蛋白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恶性表型侵袭和转移是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随着肿瘤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研究的深入 ,包括肿瘤细胞粘附于基质 -蛋白水解酶降解基质 -肿瘤细胞移行等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粘附分子尤其是E钙粘蛋白 (E -cad)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1 E -cad生物学特性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膜上的跨膜糖蛋白 ,可分为整合蛋白 (inkgrin)家族、选择素 (slection)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superfamily)和钙粘蛋白 (cadherin)家族[1] 。钙粘蛋白有三大类[1] :(1 )上皮型钙粘蛋白 (epithelialcadherin,E -cad) :主要…  相似文献   

10.
<正>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鳞-柱交界处的恶性肿瘤[1],是女性中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早期筛查及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筛查宫颈癌较为常用的方法为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宫颈癌中以宫颈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大量的研究显示,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有密切的关系[2]。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2003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上尿路移行细胞癌26例,对其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讨论。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2例,为84.6%。26例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细胞癌,其中G1级3例,G2级16例,G3级7例;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6例,Ⅳ期4例。得到随访21例,14例无瘤生存3个月~14年。结论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主要临床表现。术前联合应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IVU)、B超、逆行造影、CT、MRI、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等检查,可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正确诊断率。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袖口样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永廉  孟然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31-163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并与15例正常膀胱粘膜移行细胞进行对照研究。结果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14%,而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未见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WHO肿瘤分级有相关性。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可通过抑制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凋亡,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酶(TS)启动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8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S启动基因,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检测TS蛋白表达,并计算其免疫反应评分(IRS)。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S IRS为(3.38±2.15)分。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S IRS明显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且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均<0.01)。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S启动基因表现为2R/2R、2R/3R和3R/3R 3种亚型,87例中三者分别为3,23和61例。浸润性和低分化(G3)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S启动基因多为3R/3R,分别高于表浅性及中高等分化的膀胱移行细胞癌(P均<0.05)。结论TS启动基因的串联重复序列数目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及分级呈正相关,癌组织的TS启动基因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各种类型腹水脱落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并与细胞学检查及腹水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腹水诊断的灵敏度为77.33%,显著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37.33%)及肿瘤标志物检查(58.67%),特异度和细胞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水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临床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Ⅳ系弱毒株构建新型膜融合脂质体,并用此载体制备Hep-A22肝腹水瘤疫苗,免疫小鼠并考查疫苗的效应. [方法]用NDV制备膜融合脂质体,包封肿瘤抗原制成疫苗.体外观察NDV膜融合脂质体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活性及体内抑瘤效应. [结果]游离蛋白抗原不能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以膜融合脂质体为载体的疫苗可产生强烈的CIL反应(P<0.001),且作用强于NDV与游离蛋白混合液的肿瘤抑制作用. [结论]用NDV构建的膜融合脂质体是一种有效的肿瘤疫苗载体.  相似文献   

16.
张俭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49-1350,1353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于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组)36例和观察组(吡柔比星组)36例,分别采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后将两组患者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不良反应及灌注前后血清ICAM-1、VCAM-1、VEGF及HA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血清ICAM-1、VCAM-1、VEGF及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其发病隐匿,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1]。膀胱癌患者大部分为移行细胞癌,在初次诊疗之后的复发率可高达70%,因此,做好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膀胱癌的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2]。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和膀胱镜检查,这种诊断方法为创伤性检查,并且难以发现微小和隐匿性病变[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联苯胺接触人群中核有丝分裂器蛋白22(NMP22)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联苯胺接触人群尿液中的NMP22,以巴氏分级法对尿脱落细胞进行分级。[结果]联苯胺接触人群中巴氏分级Ⅰ级组NMP22的测定值显著低于6U/ml的诊断标准(P〈0.05);巴氏分级〉Ⅰ级组NMP22的测定值显著高于6U/ml(P〈0.01)。巴氏分级〉Ⅰ级组NMP22的测定值虽高于巴氏分级Ⅰ级组,但两组间NMP22测定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09)。[结论]尿液中NMP22可作为联苯胺接触人群常规医学监护的生物指标,但尿中NMP22的测定尚不能替代尿脱落细胞巴氏染色检查法作为职业性膀胱癌高危人群医学监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比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的差别和关系。[方法]用细胞图象分析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VEGF和P53蛋白在61例上皮性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积分吸光度(IA)和平均吸光度(MA)。[结果]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表达的IA与MA值依次增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分别两两相比,其IA和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表达与P53蛋白表达结果相互间有联系(P﹤0.05)。[结论]VEGF和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可以作为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恶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滴片质量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膀胱癌的的影响。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号染色体p16基因位点探针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群的新鲜尿液进行FISH检测,分析细胞滴片对FISH结果的影响。结果标准的尿液脱落细胞滴片为细胞均匀分布,细胞核轮廓清晰,背景干净,红、绿信号清晰明亮。细胞数量太多、细胞间黏液太多、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混杂在脱落的上皮细胞中、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杆菌、球菌和精子都会导致细胞重叠或探针无法杂交到目的基因上,红、绿信号模糊不清,影响FISH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细胞滴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FISH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