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全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另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之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各自护理之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针对脑卒中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焦虑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奇偶数,对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者分别为44.23%和42.15%;系统化心理护理后,干预组HAMA及HAMD评分较入院时明显减少,t检验,P〈0.05。结论系统化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组患者入院后连续干预7d,每日1次,每次15~20min。两组患者于入院第一日及入院第14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和躯体化3个因子及状态焦虑量表20条进行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干预后抑郁、焦虑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抑郁、焦虑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存在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杨雪 《北方药学》2014,(5):178-179
目的:深入分析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抑郁心理状态的认识,有效降低抑郁心理状态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80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心理护理干预等,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周期为2月,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患者的饮食、作息时间以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3)。结论:加强对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重视,提高对其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预防和治疗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出138例,回顾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2周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降幅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理护理的应用促进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罗艳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30-1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护理于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降低,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行心理护理干预。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共48例(占96.0%),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共40例(占80.0%)。观察组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差值分别和对照组的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安抚患者情绪,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提高护理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自2013年3月~2014年间收治的脑卒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12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64例,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基本和正常情况保持一致,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同时可操作性强,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1]对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评定。结果有59例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结论通过分析原因给予护理干预,能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关翠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20-182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程度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及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和基础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表(HAMA)、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HAMD评分、HAMA评分、CNS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干预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抑郁症状善神经功能,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HAMD评分和CNS评分在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6周末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0-110
作者以抑郁评量表(SDS)为工具 ,对14名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 ,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有关因素 ,为心理护理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方法本组140例 :选取1999年1月~2001年6月期间 ,女82例 ,男58例 ,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与年龄无关 ,以内向性更易发生 ,3个月以内抑郁发生率较高。(1)有的患者伴有焦虑 ,不易入睡 ,对治疗和身体的康复缺乏信心 ;(2)精神疗法 ,消除顾虑 ;(3)作好亲属的工作 ,与医护合作 ,鼓励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2结果2 1抑郁发生率140例中共有60例 ,SDS分大于50分 ,占43 %。2.2…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与卒中性质、部位、病程、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自理程度的关系,以及加强干预性护理的必要性。方法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脑卒中恢复期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恢复期53.3%出现抑郁症状;脑卒中的性质、部位与抑郁症状发生无显著关系;抑郁症状发后高峰期在发病后2~6个月;抑郁症状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抑郁症状与患者生活自理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加强干预性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癌症化疗病人焦虑抑郁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癌症化疗病人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对癌症病人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80例癌症化疗病人的一般状况和化疗前后的SAS、SDS评分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次数、食欲、疼痛、婚姻、经济状况和家人态度等对癌症化疗病人SAS和SDS评分有影响.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病人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结论癌症化疗病人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化疗病人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偏瘫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76.68±12.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11.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20.34±6.68)分和HAMA评分(30.55±7.1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0.55±7.16)分、(29.57±6.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积极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反应,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连续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心理护理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快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杨春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64-365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神经科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4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显著性(P<0.05)。讨论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愈。  相似文献   

18.
孙玲  朱利 《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27-228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32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融洽了医患关系,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信心。结论心理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20例脑卒中患者运用HAM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168例患者患有抑郁症状,其发生率是40.0%。治疗前NDS与HAMD分别为(18.78±5.21)与(21.82士3.42),治疗4周后NDS与HAMD分别为(7.04±3.67)与(7.23士3.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灶部位、负性生活事件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在围术期焦虑和抑郁症状,探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临床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干预护理后69例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后抑郁率、焦虑率以及合并抑郁焦虑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