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陡轴向切口、平坦轴切口手术治疗对术前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水平、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120例(163只眼)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81只眼,作陡轴向切口)和B组(60例,82只眼,作平坦轴切口),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手术源性散光(SIA)大小及散光轴向分布。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P <0.05),但A组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较B提高更显著(P <0.05)。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较B组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SIA均较B组小(P <0.05)。A组术后各时刻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陡轴向切口手术治疗改善术前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角膜散光的效果优于平坦轴切口,更有助于稳定术后角膜散光轴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进行临床分组,治疗Ⅰ组25例和治疗Ⅱ组25例。结果两组白内障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Ⅱ组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明显优于治疗Ⅰ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巩膜反眉状隧道切口,根据术前散光轴位选择小切角可以降低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1例,共计7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切口分为两组,38眼采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对照组,38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临床疗效优于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视力恢复更好且角膜散光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膜缘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3眼老年性白内障眼在上方角膜缘做隧道小切口,在侧切口用调位钩及隧道切口用晶体圈套器同时挤压的方法碎核,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0.5者占86.02%,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为(0.98±0.57)D,仅比术前多0.1D,明显低于大切口组(P<0.01)。结论提示角膜缘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并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8 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手术源性散光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ICL术的患者21例(39眼),测得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综合验光、角膜曲率。比较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值、散光矢量J0及J45的差异,比较预期散光与实际散光的差异;使用手术源性散光(SIA)矢量分析软件评估SIA的大小及分布;观察SIA对术后裸眼视力及实际残余散光的影响。结果 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值分别为(0.90±0.43)D、(1.0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J45分别为(0.002±0.17)D、(0.08±0.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残余散光(-0.12±0.19)D,实际残余散光(-0.25±0.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SIA大小(0.32±0.21)D,Centroid SIA 0.17 D@122°。结论 角膜切口能改变散光的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反眉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9例48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反眉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9例48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1.00.6者占29.17%,0.50.6者占29.17%,0.50.3者占45.83%,0.20.3者占45.83%,0.20.1者占14.58%,0.1以下者占10.42%。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瞳孔区纤维素膜渗出等。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施行反眉状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并发症少,设备简单,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相似文献   

7.
角膜地形图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切口选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切口位置的优越性,方法双眼白内障23例,每人一眼做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另一眼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曲率较大的轴向作手术切口.由同一人手术,双眼分次手术,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研究组。结论根据角膜地形图结果选择手术切口位置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散光度减少,视力提高多。  相似文献   

8.
连曙光  杨金华 《江西医药》2007,42(8):677-678
目的 评价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不同切口对术后视力和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10mm角巩膜阶梯状弧形切口和改良6mm巩膜隧道式眉状切口对108只患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于术后3个不同时期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 改良的巩膜隧道式切口组术后0.5,3和6个月的角膜屈光力差明显低于传统的角巩膜阶梯状切口组(P<0.05),且视力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 改良的巩膜隧道式眉状切口为一有效控制术后角膜散光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诊治的4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并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超声乳化组,分别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裸眼视力、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超声乳化组治疗后7 d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P<0.05),其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均P<0.05);而治疗1个月、3个月后,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超声乳化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27%,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的4.5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远期疗效大体相同,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更为简便,值得推广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0.
关和雨  罗惠兰 《江西医药》2006,41(5):313-3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为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选择术式。方法在上方角膜缘后做5.5-6.5mm反眉状隧道切口,采用晶状体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对76例76暇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76例76眼全部成功完成囊袋内碎核。术后第1d裸眼视力≥0.6者为(63.2%)。半年后裸眼视力≥0.6者为(71%)。结论小切口囊袋内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继承了大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的手术经典。吸收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优点,小切口术后不用缝线、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而且手术消耗成本低,所需器械简单,是一种适合贫困地区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非洲偏远地区两种不同切口位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方法将当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施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术后2周,上方巩膜隧道散光值大于颞侧,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别,视功能生存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洲偏远地区无论采用上方巩膜切口还是颞侧巩膜切口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均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两种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角膜缘直线型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137例老年性白内障眼 ,行 5 .5~ 6 .0mm角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治疗组 ,与同期常规大切口手术组作术后视力及术后散光度比较。结果 直线型隧道式切口手术病例组 ,术后 1月视力≥ 0 .5者为 83.2 % ;术后 1月角膜散光度为 0 .90± 0 .4 3D。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直线型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是较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19例(130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循规性散光组,C组为逆规性散光组;A、B两组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C组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A、B、C三组术后90d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64±0.65)D、(0.75±0.58)D和(0.69±0.55)D,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角膜散光度A组较术前增加0.07D,B、C两组较术前减少0.34、0.37D,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透明小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度小,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反映角膜曲率变化,对指导术前角膜切口位置的选择及评价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7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眼为颞侧8~10点切口,左眼为颞侧2~4点切口)和对照组(11~1点切口)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散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患者术后散光度产生影响,其中以颞侧位置切口对患者术后散光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高龄白内障患者56例,分别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A组,26例)和超声乳化吸出术(B组,30例),同时一期植入同型号硬性人工晶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散光及术后角膜水肿。结果术后1周B组视力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散光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3个月内恢复(P>0.05);术后不同时期两组间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操作及设备简便,不受晶状体核硬度限制,费用低,疗效与超声乳化等同,适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适用性.方法:对经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的168例230只眼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 d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120只眼(52.17%);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以上者172只眼(74.78%),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1.47%,角膜散光较术前平均逆规化0.20DC.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具有手术操作风险低、成本低、时间短的优点,术后早期就能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不需要缝线因而无缝线的不良反应,为一种非常适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值入术80例(15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高于0.5达86%,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高于0.5的为9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的差异分别为(1.16±0.55)D、(1.05±0.48)D、(0.58±0.35)D。结论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能够有效地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位置切口白内障术后的散光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迅速发展.使白内障患术后早期即能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手术切口会造成散光从而影响术后的视力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手术切口本身,如:大小、位置、方式等的改变对角膜散光的影响而忽略了患术前术后的屈光状态。其实,对术前原已存在的散光,术后可有目的地通过合适的切口以矫正部分术前散光,从而使术后视力更好。本研究根据术前患散光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位置的切口.观察其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情况,以了解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前患的不同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情况、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相似文献   

20.
陈强 《北方药学》2014,(8):154-155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散光的不同手术方法及术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术前检查的角膜散光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手术方法:改变白内障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角膜缘松解切口;植入能矫正散光的Tofic复曲面人工晶体。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临床治疗24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轻,经过抗炎治疗在2周内基本控制。无角膜穿孔、切口裂开、浅前房甚至前房消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主要问题是矫正不足。结论:角膜缘松解切口术、植入能矫正散光的Tofic复曲面人工晶体是最佳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视力获得良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