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要目的探讨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开展的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全部患者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患者随诊最长时间14个月。结论PTCD并支架种植术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者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对 10例 75岁以上患有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采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治疗 ,在治疗观察的过程中给予对症护理。结果 :病人治疗前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肝功能严重损害 ,伴腹胀、纳差 ,经采用这种方法病人一周后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消退 ,腹胀缓解 ,肝功能改善 ,食欲提高。结论 :应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 ,给予对症的护理 ,患者可明显改善黄疸及伴随症状 ,且促进高龄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者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75岁以上患有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采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治疗,在治疗观察的过程中给予对症护理.结果:病人治疗前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功能严重损害,伴腹胀、纳差,经采用这种方法病人一周后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消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结论:应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给予对症的护理,患者可明显改善黄疸及伴随症状,且促进高龄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4.
吕达  陈英慧  王洋 《吉林医学》2011,(7):1357-1358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不宜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通过内镜、经皮经肝两种方式行胆道支架置人术。回顾其支架通畅、胆红素下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应用内镜治疗23例,经皮经肝穿刺4例。14例放置金属支架的患者中3例术后2个月支架阻塞,经过放置塑料支架后引流通畅,其他11例置入支架后平均通畅266 d。13例放置塑料支架的患者中2例术后4周内支架移位或梗阻,重新置入塑料支架,其他11例支架通畅平均110 d。治疗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放置内支架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AST、ALT均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26个月,存活3个月以上18例。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适用于不宜手术的患者,对于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症状的缓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金属内支架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金属内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1例中26例经PTCD置放金属内支架,15例外科直视手术下置放。置放的支架有进口和国产两种。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1例蛤入法放置术后2h出现胆道出血,经处理后出血停止。3例置放术后出现胆道杂,1.5月死亡,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术前平均225.3μmol/L,术后3-10周内(平均6.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410例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意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并成功接受胆道支架置入,单纯放置胆管支架254例(对照组),胆道支架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156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黄疸、肝功改善情况、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1周后TBIL、DBIL和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道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延长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而致皮肤巩膜黄染,常见于肝门胆管癌、肝癌、胰头癌、壶腹癌、胃癌肝转移等造成的肝胆管受压。若黄疸得不到及时改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机制会迅速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作为减黄手段创伤大、费用高,难以为患者接受。自2005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9.
10.
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置放成功者24例(其中置放胆管金属支架14例,圣诞树支架10例),成功率92%。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316.68±105.12)μmol/L下降为术后1周的(147.89±58.07)μmol/L,黄疸明显减轻,肝功能改善。24例均随访至死亡发现胆道金属支架平均保持通畅的时间185 d,圣诞树支架平均保持通畅的时间189 d,两者无明显差别。生存时间3~15个月。结论: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创伤小、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途径置入胆管金属支架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及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138例MOJ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方式,分为PTCD组(n=65)和ERCP组(n=73);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黄疸消退情况、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作为观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手术成功率方面,ERCP组为93.15%,高于PTCD组(81.54%),P<0.05;患者手术后黄疸缓解率方面,ERCP组(91.78%)明显高于PTCD组(78.46%),P<0.05;住院总天数及总费用方面,ERCP组较PTCD组明显减少,P<0.001;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情况,ERCP发生率为5.48%,PTCD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ERCP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效果好,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整体花费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放置导丝(PTC)治疗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胆道恶性梗阻ERCP治疗失败患者,先超声引导下PTC放置导丝入十二指肠,ERCP时经过此导丝行奥迪氏括约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8例均获得成功,其中右侧肝管穿刺12例,左侧肝管6例,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7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 PTC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胛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对4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引导PTBD治疗,其中142例单纯行PTBD外引流治疗,131例获得完整随访;283例PTBD治疗后接受了胆道支架植入术,26例行内外引流术。结果:全组452例患者共行474人次的PTBD治疗,置管成功率99.8%(473/474),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74)。单纯行PTBD治疗的13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9例黄疸减退,平均生存时间6.8个月。结论: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的减低黄疸,改善肝功能,同时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延平 《当代医学》2010,16(23):478-47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4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8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19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5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0.55±89.86)mmol/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34/34)、97.0%(33/34)、58.8(19/34)%。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简单,近期疗效确切,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OJ病人113例临床资料,按照支架置入途径分为ERCP组48例和PTCD组65例。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ERCP组与PTCD组总体手术成功率、高位及低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总体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病人住院时间均低于PTCD组(P < 0.05)。ERCP组低位梗阻黄疸缓解率高于PTCD组(P < 0.05)。结论ERCP与PTCD治疗MOJ病人具有显著临床疗效,ERCP对于低位梗阻更有优势,PTCD对于高位梗阻更具优势。临床医师需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选择ERCP或PTC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在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前准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为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组,介入治疗组38例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保守治疗组44例采用常规保肝支持治疗。结果介入治疗全部穿刺成功,10天后复查肝功能显示介入治疗组总胆红素(TBI)及直接胆红素(DBI)显著下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是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前准备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3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例分别行胆道支架置人+后装腔内放疗+适形放疗(综合组,15例)和单纯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血总胆红素在胆道支架置入后1个月内明显下降,对照组6个月后开始升高,而综合组6个月后继续降低;肿瘤最大径对照组增大,综合组缩小。对照组无完全与部分缓解,综合组肿瘤缓解比例为13/15;综合组0.5年、1年和2年生存比例分别为15/15,14/15,和10/15,高于对照组的15/15,5/15和1/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护理体会并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9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行经ERCP途径胆道支架置入的10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总结术后护理情况,分析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随访至2017年9月或患者死亡,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支架,术后皮肤瘙痒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血清中TBIL、DBIL、ALP、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血清中AL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42.6%(43/101),给予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均治愈。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8.96±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 结论 经ERCP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且术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明显解除。血清总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233.6±109.1)vs(110.2±73.9)μmol/L,t=7.681,P<0.001);直接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192.0±96.0)vs(81.7±54.4)μmol/L,t=7.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vs术后为(117.2±67.7)vs(41.8±20.7)U/L,t=6.614,P<0.001]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术后胆道出血,其中1例血栓阻塞胆道支架;10例高淀粉酶血症,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5例;支架阻塞6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操作安全,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