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年近七旬的女士,因咳嗽、盗汗经某医院胸片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治疗半年,不仅未见好转,而且出现顽固性胸痛,咳嗽频繁,痰中带血明显增加,进行性呼吸困难,右侧胸腔积液。转来我院后经胸片、CT检查发现右上肺结核,右上叶前段肺不张,肺门阴影增大,右胸腔积液。支纤镜检查:右支气管肿块,病理报告为  相似文献   

2.
老王反复咳嗽2个月了,咳嗽为阵发性干咳或痉挛性咳嗽,展起、入睡前以及活动后加重,无气喘,不发热。多家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及中药治疗无效。来我院检查发现:咽无充血,肺部听诊无干、湿。罗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拍摄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粗乱,未见斑片状阴影。初步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治疗:博利康尼片0.125毫克,每日2次;缓释茶碱0.2克,每日2次;酮替酚1毫克,每晚1次。3天后复诊,患者咳嗽明显减少,治疗结果支持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建议老王做支气管激发试验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     
1病史 1.1病史概要患者男,37岁,干部。以“咳嗽、喘息13年,加重7d”为主诉来诊。患者于1990年淋雨后出现喘憋,喉中发出喘鸣音,患者有呼吸困难和窒息感,伴流涕、咳嗽,咯白色黏痰。在当地予青霉素和氨茶碱治疗后缓解。此后,每年3月-5月,咳嗽、喘息易发作,常自服氨茶碱有效。半年后,来我院门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开始规律使用丙酸倍氯米松200μg,2次/d,缓释茶碱片0.2g,2次/d;沙丁胺醇不规律吸入。用药后,仍有间歇咳嗽、气促和夜间轻度喘息,可耐受,7d前感冒后,每天白天和夜间均有气促,活动后明显,尚可平卧、吸入沙丁胺醇可缓解,无发热、无脓痰、无盗汗。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家族中,其母亲有支气管哮喘病史。  相似文献   

4.
许兴军  王文 《工企医刊》2001,14(5):55-56
1 病历摘要患儿,男,10岁,因胸闷、气促月余就诊。患儿一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胸闷、气促,无咯痰、咯血及呼吸困难,不伴发热。在当地医院输液,抗炎治疗2周后,咳嗽消失,但患儿仍感胸闷、气促,拍X片诊为“右胸腔积液”,穿刺未抽出任何液体,继续治疗1周,症状仍无好转,亦无明显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相似文献   

5.
《家庭健康》2009,(3):54-54
我女儿4岁,因阵发性干咳和发热到当地医院就诊,按照肺部感染治疗,约一周后好转。但随后约每一个月就出现类似症状一次。前不久,孩子活动后出现气促。且反复咳嗽、低热。行支气管纤维镜灌洗检查后诊断为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这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如此难以诊治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5岁,畏寒、发热50d,气促30d于2006年6月5日入院。患者于5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为38.5℃,热型不规则,无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盗汗等症状,到当地医院按“感冒”输液治疗1周(用药不详)后畏寒、发热消失,间隔10d后出现气促,活动后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周,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因咳嗽,咳痰伴胸闷5天,于2004年3月1 日入院。无发热,腹痛、腹泻,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经支气管冲洗液病原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给予异烟肼0.3克qd,利福平0.45克qd,乙胺丁醇0.75克qd,吡泰酰胺0.5克tid,  相似文献   

8.
某些肺癌患者症状不典型 ,易致误诊 ,现将我院近期发生 1例类似病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9岁 ,留学生。 2 0 0 1年 5月以“左侧胸痛 ,咳嗽 ,乏力 3个月”为主诉就诊国外某医院。胸痛为针刺样疼痛 ,伴有刺激性干咳、低热、乏力。考虑为“肌肉拉伤”给予止痛药物治疗 ,未见好转。因症状进行性加重于 2 0 0 1年 7月 2 7日在北京某大医院外科门诊就诊 ,仍依国外医院的诊断顺诊为“肌肉损伤” ,未行任何辅助检查。 2 0 0 1年 8月 3日以“左侧胸痛 6个月 ,胸闷气短 ,不能平卧 1周”住入我科。查体 :T36 7℃ ,P110次 /min ,B…  相似文献   

9.
咳嗽右胸痛     
主治医师:这次查房讨论一例男性青年患者诊断问题,请实习医师报告病历。实习医师:男患者,19岁,住院号206229。因咳嗽3个月。右胸痛2月,加重5天,痰中带血3日,于1982年12月20日入院。1982年4月20日饮酒后出现咳嗽,一个月后右季肋钝痛,当地县医院检查诊断“支气管周围炎,反应性胸膜炎”,给予青、链霉素治疗三周后。胸痛缓解,X线检查“右肺下叶不张”,继续用上述治疗,并加用氢化考的松,病情未见好转。20天前去某医院,经X线检查发现“右肺门淋巴结核,右肺中叶不张”,用链霉素、雷米封、维生素B;等治疗,仍未见好转。胸痛加重。侧卧时剧  相似文献   

10.
今年60岁的李建军1个多月前因咳嗽、咯血在当地医院就诊,完善系列检查后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嗉酰胺四联抗结核药治疗。“用药1个星期后咳嗽得到了缓解,我以为只要坚持吃抗结核药,病自然会好。”让李建军没想到的是,服药1个月后,他突然出现发热,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家人以为他是秋季皮肤干燥导致的,并未重视,他也未去医院复查。  相似文献   

11.
一位年近七旬的女士,因咳嗽、盗汗、咯血,经某医院胸片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治疗半年,不仅未见好转,且出现顽固性胸痛,咳嗽频繁,痰中带血明显增加,进行性呼吸困难,右侧胸腔积液,疑为肺癌转来我院,经胸片、CT发现左上肺结核,右上叶前段肺不张,肺门阴影增大,右胸腔积液。支纤镜检查:右支气管肿块,病理报告为腺癌。遂诊断为肺结核合并肺癌。医师因本病能迅速得到确诊而感到欣慰,但也有几分遗憾,患者已错失手术治疗的良机,留给她的时间已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血管外科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教授.2005年出现不明原因流涕.最初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不久,渐渐出现和睡眠、进食相关的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由于这些均属于典型的哮喘症状,他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5岁,农民,因咳嗽、咳痰10月,活动后气促4月,加重1月于2008年11月28日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2008年1月份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偶尔咳少许白色痰液,7月份开始感活动后气促,在某医院门诊行胸片检查诊断为“间质性肺炎”,近一个月症状加重,无关节疼痛、口腔溃疡、脱发、光过敏,亦无口干、眼干。  相似文献   

14.
典型支气管肺囊肿根据X线表现及临床症状容易诊断。但因其与支气管沟通 ,则易并发感染。因此导致X线表现复杂性及临床症状的多样性 ,常易误诊。我院 1989至 1999年外科手术治疗并获病理诊断的支气管肺囊肿 5 5例 ,术前误诊 2 1例。现就 2 1例X线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3例 ,女性 8例。年龄 14~ 5 6岁 ,平均年龄为 2 5岁。其中 2 0~ 30岁 12例 ,占5 7 1%。均有临床症状 :咳嗽 17例 ,咳脓痰 9例 ,咳粘液痰 4例 ,咯血或痰中带血 11例 ,咯血 10 0~ 30 0ml 3例 ,30 0ml以上 2例。胸痛、气促 5…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7月份 ,我市发现 1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例 ,报告如下 :1 病例情况患者男 ,5 4岁 ,初中文化 ,旅馆经理 ,石狮市人。于 1996年下半年以来常出现全身无力 ,疲乏和盗汗等症状 ,经当地卫生院给予“人血白蛋白”静滴等治疗 ,2 0 0 0年 2月后体重明显下降(10 %以上 ) ,伴有咳嗽和腹泻。经多家医院对症治疗 ,病情时好时坏。 2 0 0 0年 7月 15日 ,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高热 ,体温达39℃ ,伴咳嗽和气喘等症状 ,就诊于石狮市医院 ,拟为“支气管炎”,给予“抗菌素、激素”治疗后热退 ,停药后症状又复发。 7月30日转至福建医大附二院治…  相似文献   

16.
男性,36岁,因反复咳嗽、间断咯血伴胸闷3年于2004年3月26日入院。3年前因咳嗽、咯血到医院就诊,肺CT平扫:两下肺纹理增粗、紊乱,右中叶、左舌叶及两下肺见满布点状高密度灶,边界清楚,大小均一,诊断为“粟粒型肺结核”,行正规抗结核治疗1年,但症状无缓解,尔后反复咳嗽、咯血,伴胸闷、活动后气促;入院后查血常规:RBC 3·10×109/L,Hb 80 g/L,ESR 28 mm/h;经过15 d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后经肺功能检查示中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痰及经纤支镜肺活检组织中可见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诊断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HN)”,予以…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4岁。因咳嗽、咯痰曾在巢湖市立医院就诊。诊断肺结核,给予HR治疗6个月,症状明显好转后停药。2个月后因咳嗽、低热、盗汗2周来本院就诊。胸片提示:右下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形成;右下支气管播散,给予HRS2抗痨治疗、青霉素、先锋霉素V号抗感染及小剂量地塞米松等治疗,咳嗽、咯痰等症状控制,但体温却持续上升,每于傍晚达40℃,给复方奎宁2ml肌注3天无效。查体:贫血貌,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7岁,腰痛病史5年,近2年加重,并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以右侧肢体为著,现已不能独立行走,伴有二便费力。曾于当地医院先后诊断为“腰肌劳损”、“风湿病”、“腰间盘突出症”,予保守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3个月前在一家市级医院行腰部CT检查,结果提示“腰4.5间盘突出”,给予卧床休息、牵引、抗炎、对症治疗,但症状呈现进行性加重。现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而入院。  相似文献   

19.
杨巍巍 《中国校医》2008,22(1):80-80
患者,男,61岁,主诉“间断咳嗽、咳痰2年,间断耳鸣、耳聋1年,加重伴发热半月余”,于2006年8月21日收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大量白色泡沫痰,伴喘憋,某大医院查肺功能等,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治疗症状逐渐缓解。之后因反复鼻塞,就诊于该院耳鼻喉科,诊断为“鼻窦息肉”并行手术切除。1年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耳聋,就诊于耳鼻喉科,诊断为“中耳炎”,经予中药活血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6岁。因乏力、胸闷、气促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乏力、胸闷,偶有心悸气促,活动后加重,无咳嗽。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包积液”,多次行心包穿刺,抽出液为渗出性积液,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予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近1月胸闷气促加重并出现全身水肿,以双下肢为重,不能平卧,转入我院。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5C,脉搏76次/分,血压14.6/9.3Kpa。消瘦,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反映迟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