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现状并提出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降低意外伤害对大学生造成的损失。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意识薄弱,急救知识不足,急救技能欠缺。结论学校应将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的力度,提高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紧急自救与互救能力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紧急状况下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应对常见伤害及灾害的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3所大学的1 35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及模拟测试。结果: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对常见伤害及灾害(除触电、煤气中毒、地震外)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均较低。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常见伤害及灾害(煤气中毒、交通伤、地震除外)的自救与互救能力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常见伤害及灾害(除煤气中毒、电击、灼烫伤、火灾、泥石流、雪灾外)的自救与互救能力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的紧急自救与互救能力普遍欠缺,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急救能力培训来提高其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救、互救及院前急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焦连清 《四川医学》2002,23(8):F003-F003
1 临床资料1997年 11月至 1998年 11月我院急诊科接诊及抢救后无效死亡人数共 2 0 0例 ,占同期抢救总人数 4 ,4 2 1例次的 4 .5 %。死亡人数中男性 115例 ,女性 85例 ;>6 0岁 113例占 6 5 .5 % ,<6 0岁 6 9例占 34.5 % ;因病正常死亡 15 5例占 77.5 % ,意外死亡 (车祸、外伤、中毒、自杀等等 ) 31例占 15 .5 % ,死因不详 14例占7%。 >6 0岁占正常死亡的 94 .7% ,非正常死亡的5 .13% ;<6 0岁非正常死亡占 79.9% ,正常死亡的2 0 .0 7%。其中非正常死亡者中男性占 81.34% ,女性占 18.6 6 % ;死于发病当地 (医护人员到达时已经死亡 ) 10 5例占 …  相似文献   

4.
以医学大专新生为对象,就医学生对防灾与自救互救的能力和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防灾意识、防灾理论知识及现场急救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暴露了我国现阶段学生学习防灾、救护知识的教育系统不够完善的问题,应尽快确立灾难医学的地位,构建以校园为支点,以社会宣传为辅助的灾难医学教育模式,探索一种能全面普及的指导大学生防灾、救护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普及大众防灾救护知识,完善我国灾难医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6.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26-26
地震发生后造成人体伤害的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软组织损伤占第二位,挤压综合症是第三位。因此,自救和互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赢得宝贵的时间,一般自救互救率为40%—80%。在废墟中挖出伤员首先要确定头部,快速、轻,了暴露头部,清除灰土,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人工呼吸。不能强行硬拉。  相似文献   

7.
郑洁泉 《大家健康》2014,(10):74-74
大自然中,无论是陆上、空中还是水里,许多动物在生存斗争中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保护机制。海豚的最大敌人是鲨鱼,如果有一条鲨鱼正在威胁一头小海豚,就会有两头成年海豚离开群体,吸引鲨鱼的注意力,一旦鲨鱼上当,这时其他海豚将鲨鱼包围起来,齐心协力奋歼鲨鱼。在和敌人作战过程中万一有一头海豚受重伤,因而身体不断下沉,同伴们会全力相帮,将它托出水面,让它能继续呼吸。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35-35
1.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相似文献   

9.
未来作战中,由于高技术武器的大量使用,短时间内可能产生大批伤员,伤员急救、搬运、隐蔽难度大,单靠卫生人员来完成救护任务十分困难,必须依靠广泛扎实的自救互救,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救治手段。近年来,部队加大了自救互救训练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镇江地区近2年小儿意外伤害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意外伤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诊的711例小儿意外伤害患儿的种类、构成比、年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意外伤害常发生在儿童每日活动最多的地方,5~9岁是意外伤害的最高发年龄,而意外伤害死亡分布以<1岁组最高,大部分致伤因素均有监护人照顾不周的因素。结论意外伤害不仅与小儿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而且与地域、家庭环境、社会条件、文化程度密不可分,加强对小儿监护人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小儿避免伤害能力以及加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是预防意外伤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5年1月,陆路交通事故伤的防治与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死亡316例中,男210例,女106例。院前现场死亡120例,运输途中死亡39例,二者占死亡率的50.3%3急诊室死亡110例,占病死率34.8%,住院后死亡47例,占病死率14.9%。陆路交须事故伤的死亡有3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伤后1小时内死亡,150例,占50.3%;第2个高峰在伤后1小时~2小时内死亡.110例,占34.8%;第3个高峰在入院后30天期限内死亡47例,占14.9%。现场1小时内有效地进行初步基本生命支援的救护(BIS),同时给予机动强化治疗(MICUS).保证运送途中的有效急救,送到医院再行高质量的紧急救护,那么抢救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如心跳、呼吸停止12分钟以内,能及时行CPCR.其成功率可高达43%。超过12分钟之后,尚未采用有效地措施者,其成功率几乎是0。此外,本文对防止陆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救护培训及社区救护普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的急救知识普及率还很低的现状,我校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主要形式为讲座、社团活动、选修课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救护知识及技能,并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进行以救护新概念为主题的救护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创伤是全球性的社会突出问题,每年全世界死于创伤的人数达580万[1]。建筑工伤和交通伤成为日常创伤的主要原因,目前严重创伤已成为我国青壮年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这不仅由于创伤的持续高发,也与我国创伤救治的整体发展滞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崔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10-3411
重型颅脑损伤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其病情严重,来势凶猛,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病死率较高。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患者中约70%死于伤后8h内,如何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观察病情变化1.1意识的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要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如意识逐渐恢复是病情好转的征象;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1.2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受压;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有脑干损伤;如果先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患者呈深昏迷,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1.3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后每15min~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如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高,多提示颅内压升高,或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如出现呼吸浅促,脉搏快而微弱,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说明病情危重,应立即报告医...  相似文献   

15.
张中东  胡爱民 《河北医学》2007,13(4):447-449
目的:闭合性腹部损伤(Blunt Abdominal Injury,BAI)具有伤情较重、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等特点.本文通过自身实践,以探索及时、妥善处理病人方面的经验.方法:本文回顾性地总结了我部2002年5月至2005年11月处置的73例BAI患者资料,以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结果与结论:①急诊外科医生必须尽快了解病情,边抢救、边诊断.②结合腹腔穿刺和床旁B超检查,是诊断BAI最有效、简便、快捷的措施.③根据病情及时抗休克和手术,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大批车祸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33-3133
邵阳市紧急救援中心挂靠在我院,是以“120”特服号码为标志、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体系。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车祸致伤常见,“120”急救中心成了急救大批伤员的最前哨,院前急救的好坏直接影响伤员的救治成功率。车祸伤员人数多,伤情严重、复杂,缩短反应时间、实施快速的伤情评估和有效的现场处理、有条不紊地安全护送、及时报告医院主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作好相应的抢救准备,是提高伤员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的保障。我院“120”急救中心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对10起重大车祸的大批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起重大车祸共172名伤员,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年龄1岁~72岁,颅脑损伤43例,胸部伤22例,腹部伤15例,脊柱伤5例,骨盆伤4例,四肢伤33例,多发伤20例,轻伤30例。经治疗,死亡3例,其余治愈出院。2院前急救护理2.1快速反应“120”接到重大交通事故的呼救电话后,一线人员在1min内出发,二线人员在5min内出发。10起重大车祸中反应时间最快6min,最慢18min,平均12min。2.2环境与伤情评估2.2.1环境评估护理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即察看现场,让伤...  相似文献   

17.
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直线上升,严重多发伤患者逐年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至少有10余万人,伤数百万。多发伤涉及多个专科,如何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早期死亡率是当前急诊医学面临艰巨而紧迫的课题。现将近年来我院在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发伤的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政萍 《医学综述》2006,12(18):1130-1131
多发伤是平时和战时均很常见的一种创伤,伤情大都很严重,治疗难度大,病死率也较高。从多发伤的定义、临床特点、诊断、分类、多发伤的急救系统、急救模式对多发伤各阶段的急救进行阐述和分析。从而掌握多发伤的急救、救治要点,研究多发伤急救发展方向。我们应通过建立整体的、系统的、专业化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专业化的创伤急救医师,来有效地救治创伤患者,降低伤后的病死率和伤残率,从而达到提高创伤患者救治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伤的特点及其现场急救新概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伤的特点及其现场急救新概念。方法 结合我们已进行的大量相关实验研究和多次参加抢救道路交通伤伤员的临床求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著作,提出急救新概念。结果 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使交通伤现场急救方案更趋合理,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结论 道路交通伤伤员初期的现场急救特别重要最好将救命性的外科处理延伸到事故现场,可以及时对病情进行包括简单手术在内的决定性治疗。真正体现“医疗与伤员同在”的现代求护新概念,这种策略有可能改善预后,降低道路交通伤伤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描述北京急救中心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救治城区道路交通损伤的现状,总结其社会学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改善方法.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急救中心病案室,在收集后者数据时检索并录入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7年期间由北京急救中心参与救治的道路交通损伤病例,应用Excel 2007、SPSS 17.0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共收集符合准入标准的完整病例19 550例,道路交通伤的年发病率约为120人/10万人,死亡率约为4.97人/10万人,其中男性(11 737,60.04%)明显多于女性(7 813,39.96%),平均年龄(38.76±16.84)岁.各年龄组交通伤均多发于每年的10月份,日间多于夜间,以中午前、后最多,但不同年龄患者交通损伤发生的每日时间分布特点不同.受伤者多为行人(7 588,38.81%)和骑自行车者(3 790,19.39%),发生部位多在头面(8 343,42.68%)和下肢(6 828,34.93%),损伤程度以中等损伤为主(11 718,59.94%),造成损伤的一方多为小型汽车(11 490,58.77%).结论:防治道路交通损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院前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