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平湖洲垸亚型疫区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观察点五一村居民病情、疫水接触史、家畜病情和螺情进行纵向观察。结果2002~2005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7.84%、11.44%、12.28%、12.05%。居民疫水暴露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及再感染率,男性都高于女性,渔民及副业渔民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粪检阳性者化疗后一年内疫水暴露率93.44%,居民重复感染率为29.89%。2002~2005年耕牛粪检阳性率10.69%~17.50%。三峡建坝前(1993年)目平湖7~8月洪水期平均水位比建坝后的2002~2005年高1~2m,其他月份平均水位建坝后比建坝前高。五一外洲感染螺分布广泛,2003年春季钉螺感染率达0.90%,感染螺平均密度0.0263只/0.1m2。2003~2005年钉螺调查,春季阳性钉螺密度及感染率明显高于秋季,活螺平均密度秋季明显高于春季。2006年春季调查未发现阳性钉螺。垸外草洲栽种欧美杨,当地耕牛存栏数量减少,由常年敞放改为轮值群放。结论该型疫区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及再感染率高,垸外易感地带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1980—1993年在湖南省汉寿县五一村,分3个阶段采用不同防制对策纵向观察其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试点村概况五一村位于目坪湖西岸,与垸外易感地带仅一堤之隔.1980年垸外易感地带活螺平均密度4.4只/0.11m~2,阳性螺平均密度0.01只/0.11m~2.垸内灌渠有钉螺分布,活螺平均密度7.7只/0.11m~2,阳性螺平均密度0.02只/0.11m~2.全村6个村民小组1114人,沿大堤100m内居住4个小组,2个小组距大堤800m外居住.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农闲时有去外湖捕鱼捞虾习惯.大部分居民饮用湖水.截止1980年,85.0%的居民有接触疫水与查病史,累计查出病人544人,占总人口的48.8%.1980年居民感染率34.7%.耕牛敞放湖洲,年平均270d以上,感染率32.4%,该村属湖沼型洲垸亚型疫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省南洞庭洲垸亚型血吸虫病重疫区单纯化疗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我们选择了资阳区石码村作为试点,于1984~1996年进行了纵向观察。1试区概况该村位于南洞庭的万子湖南岸。全村1244人,其中沿堤一线居民1083人。垸外有螺洲滩306.82万m2,是本村与外地人群放牧、捕鱼捞虾、采摘野菜的活动场所,人、畜接触疫水频繁,这些洲滩多属一类易感地带[1],属洲垸开放型血吸虫病重疫区。2内容和方法2.1人群化疗1984~1991年以每年粪检阳性者为化疗对象。1992~1996年采用扩大化疗,对象是粪检和血清检查阳性者以及询检体检有接触疫水史和血吸…  相似文献   

4.
扩大化疗结合改水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寿县五一村位于西洞庭目平湖西岸,属洲垸型血吸虫病疫区.垸外有螺洲滩垸内一堤之隔.全村6个村民小组有4个沿江堤1线(距堤≤100m)居住,2个小组居住2线(离堤≥800m),耕作区范围为>100m—<800m.全村301户,总人口1103人,居民接触疫水频繁.该村从1983年开始用吡喹酮扩大化疗,但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仍居高不下.1990年采取扩大化疗结合建井改水的防治措施,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移民建镇地区安全居住平台地址选择与外洲易感地带处理和降低居民血吸虫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移民建镇选址平台采用现场调查疫情和处理的方法,比较不同选址平台外洲螺情和居民感染率,从居民生产生活和长居久安等方面评价傍堤或傍山建镇对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结果就近转垸建镇,居民远离易感地带,生产生活接触疫水频率低,居民感染率显著低于傍堤建平台并且外洲有螺的安全平台}傍堤建镇平台而外洲无螺环境居民感染率低于外洲有螺环境平台;傍堤建镇平台而外洲有隔离沟等环境处理的安全平台,居民感染率低于外洲环境未处理安全平台。结论移民建镇的方式以转垸建镇为最佳方式,傍堤建镇的安全居住平台以外洲无螺或有螺环境进行改造的方式优于外洲有螺或外洲未境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策略后 ,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 :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实施前 ( 1 992年 )的 1 0 .39%降至实施结束时 ( 1 995年 )的 0 .96% ,而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则分别下降了 64.2 9%和 86.32 %。在对策中止实施 3年后 ,疫情出现回升 ,居民感染率升至 6.2 5% ,其中尤以 1 0~ 1 5岁年龄段升幅最大 ,男、女性感染率分别由 2 .82 %、1 .30 %升至 1 6.30 %和 1 1 .1 1 % ;钉螺感染率及阳性螺密度分别回升 2 4 0 .0 0 %和 92 8.85%。同时比较健教前后小学生疫水接触情况 ,结果显示健教减少了接触疫水频数 ,但其在对策中止 3年后出现上升。由此提出 :为巩固洲滩型流行区防治效果 ,在易感人群重点化疗的同时 ,应辅以易感地带局部灭螺 ,并保证儿童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结果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江滩地区钉螺干预措施的效果,作者通过雷池江滩连续8年观察发现,由于畜粪污染,堤脚柳林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高,人畜接触水套疫水感染血吸虫病;芦苇潍螺口数高,是全滩钉螺扩散的根源,经过8年综合防制,螺情上升势头有增无减,作者建议,从改变不健康行为入手,将每年易感地带灭螺投资和于扶持“以机代牛”制定江滩地区禁养养放耕井的条例或乡规民约,以解决滩地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策略在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远期效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方法通过纵向观察比较流行区防治策略实施前后的病情和螺情以及小学生的疫水接触行为。结果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实施前(1992年)的10.39%降至实施结束时(1995年)的0.96%,而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则分别下降了64.3%和86.3%。在对策中止实施3年后,疫情出现回升,居民感染率升至6.25%,其中尤以10~15岁年龄段升幅最大、男、女性感染率分别由2.82%、1.30%升至16.30%和11.11%;钉螺感染率及阳性螺密度分别回升240.00%和928.85%。同时比较健教前后小学生疫水接触情况,结果显示健教减少了接触疫水频数,但其在对策中止3年后出现上升。结论为巩固洲滩型流行区防治效果,在易感人群重点化疗的同时,应辅以易感地带局部灭螺,并保证儿童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长江故道废弃集成垸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废弃垸返流人群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及若干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常规查螺、查病和访谈调查,比较移民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1998年移民,至2002年10月止返流人数2300人,主要从事捕鱼、养殖和春收作物种植等,感染率68%;家畜(牛、羊)1997头,感染率87.8%。废堤完整,原垸内钉螺面积尚未扩大,但堤外草洲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较高。结论返流人群以废堤为依托居住,生产生活与疫水接触频繁,人畜粪便对有螺环境污染大,构成了向周边地区输送传染源的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江滩地区钉螺干预措施的效果,作者通过雷池江滩连续8年观察发现:由于畜粪污染,堤脚柳林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高,人畜接触水套疫水感染血吸虫病;芦苇滩螺口数高,是全滩钉螺扩散的根源;经过8年综合防制,螺情上升势头有增无减。作者建议,从改变不健康行为入手,将每年易感地带灭螺投资用于扶持“以机代牛”,制定江滩地区禁养禁放耕牛的条例或乡规民约,以解决滩地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平湖沿堤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解湖沼型疫区沿堤居民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和重复感染情况 ,我们选择目平湖西岸沿堤的南堤、五一、车石昏、全兴 4个村进行了病情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概况目平湖位于西洞庭湖 ,由汉寿县与沅江市、南县交界汇合组成。居民沿堤居住 ,其中汉寿县有 8个乡(镇 )、3 2个村沿堤居住 ,距离圩堤 2 0 0 m以内的居民 1 85 6 1人 ,垸外有螺面积 2 .0× 1 0 8m2 ,易感地带有螺面积 2 .3× 1 0 7m2 。居民以捕鱼、放牧等生产性接触疫水为主 ,血吸虫感染非常严重。2 内容与方法2 .1 建立流调卡 在沿堤 2 0 0 m以内的 5~ 6 5岁居民建流调卡 ,询问疫水…  相似文献   

13.
早期治疗对控制血吸虫病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7月,连降暴雨,致使我县9879万m~2钉螺面积(占现有钉螺面积的99.99%)被淹,从而使短期内接触疫水人数达52452人,占全县总人口495030的10.59%,其中易感人群5994人。我们在开展血防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在易感地带接触疫水的人群进行了早期治疗。为观察其效果,选择了有代表性,且条件相似的两个村(挖沟、九沟)进行观察,并将接触疫水后未进行治疗的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观察点基本情况 观察点是一个湖沼型的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居民在垸内沿堤居住。地面高程24m,堤防高程26.5m。1968年围垸(取名南边湖垸),使垸内1266.67万m~2钉螺面积得到了有效改造,目前尚有钉螺面积229.27万m~2。总人口4090人,有2344人患过血吸虫病。今年7月南边湖垸溃口进水,全部民房与耕地被淹,居民住在分洪区堤上搭盖的棚内,因而生产、生活均要接触疫水。两村接  相似文献   

14.
喷粉灭螺法控制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感染性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控制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感染性的方法.方法选择有感染性钉螺的河滩为试验现场,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进行喷粉灭螺,连续2次,每次间隔15 d,观察对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杀灭效果,并采用哨鼠法进行易感地带水体感染性测定.结果第1次喷粉后15天,感染螺密度即降为0,钉螺感染率亦降为0,感染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第2次喷粉后15天,感染螺密度为0,钉螺感染率为0,活螺密度下降率为99.08%,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9.03%.哨鼠测定均为阴性.结论喷粉灭螺法可快速杀灭感染性钉螺,且简单易行、省工高效,可作为控制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感染性的常规方法及防止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陆水河下游是洲垸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两岸河滩弃耕抛荒,上段垸内仍有残存钉螺,人群沿堤居住,生产生活频繁接触疫水,为我市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下称急感)高发区。1986年夏,该地的东埠、柳山湖和赤壁3镇,曾发生大批急感,我们于1987~1990年,根据上年大批急感发生的原因与流行因素,采取以消灭易感地带钉螺为主,辅以血防知识宣传教育和疑似感染对象预防性治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较好地控制了急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洞庭湖洲垸亚型疫区采取不同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选择西洞庭湖洲垸型疫区五一村为试点,连续27年分阶段实施常规防治、人畜同步化疗、化疗结合改水的不同防治措施,观察人畜病情和螺情的变化。结果湖沼型洲垸亚型重流行区,常规防治措施,居民感染率维持在33.10%~34.73%的较高水平。以人畜同步扩大化疗为主的措施,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分别从30.00%以上降至10.00%左右,儿童新感染率从15.00%下降到5.00%以下。化疗结合改水居民感染率维持在2.66%~7.61%,儿童新感染率为1.20%~3.70%。各阶段垸外易感地带感染性钉螺无明显变化。结论人畜同步扩大化疗为主的防治策略,短期可迅速降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是控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方法,但化疗措施仍无法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大堤外侧隔离沟改造血吸虫易感地带的效果。方法 采用纵向和横向对照研究,调查隔离沟区域钉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横向比较居民感染率。结果 改造后,试点区域钉螺感染率下降76.50%-100%;感染螺密度降低78.46%-100%;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45.65%。结论 在大堤外侧设置隔离沟既可加固大堤,又可改造钉累孳生环境,减少人,畜接触疫水频率,对保护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为优化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设框查螺。整群抽取5—65岁居民为观察对象,建立个案卡,询问接触疫水史及体检,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Kato—Katz法粪检查病,用集卵孵化粪检法对耕牛查病。垸内有螺环境进行药物灭螺,对粪检阳性、血检阳性和频繁接触疫水者以及全村所有耕牛予以化疗。结果 垸外湖洲活螺框出现率76.71%,活螺平均密度2.26只/框,钉螺阳性率0.11%;垸内活螺框出现率1.04%,活螺平均密度0.02只/框,未发现阳性钉螺。居民疫水暴露率43.1%,症状、体征阳性率分别为14.4%和37.5%,IHA阳性率36.4%,粪检阳性率12.3%:耕牛粪检阳性率6.06%。结论 五一村仍属重度流行村,血吸虫重复感染严重,应采取健康教育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综合性防治对策,才能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9.
望江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是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垸内钉螺已于1983年底“基本消灭”.但垸外钉螺仍大量分布,据统计现有江洲湖滩钉螺面积1488.64万m~2,其中易感地带钉螺面积606.21万m~2(占40.7%).这些滩地植被复杂,水位无法控制,钉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高,人、畜上滩活动频繁,是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疫源地,也是暴发集体急性感染的“高危地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湖南省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疫情变化。方法 对湖南省洲垸型试点村人、畜血吸虫病情及螺情进行纵向观察。结果 试点村居民距易感染地带一堤之隔,垸外洲滩感染钉螺密度较高,居民血吸虫感染率较高。结论 湖南省洲垸型血吸虫病疫情仍然有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