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病例资料男,34岁。因双下肢乏力,左面部感觉异常,吞咽异常15 d入院。追问病史,18 d前头部有轻微外伤史,当时无意识障碍。查体: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咽反射消失,左侧角膜反射消失,双眼视力及双耳听力均正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6岁,住院号16238,病案号04074674.因头晕、视物成双2 d于2004年7月2日收住眼科.以往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波动在160/100 mmHg,否认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病史.1 d前在其他医院颅脑CT检查无明显异常.眼科情况:双眼视力5.0,外眼(-),角膜透明,KP(-),前房2 mm,虹膜(-),瞳孔3 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玻璃体无浑浊,眼底、眼压正常,眼球运动正常.眼球外转受限而内视.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ECG正常.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6 0岁。因昏迷 2小时入院。清晨起床时发现患者昏迷不醒 ,无呕吐物及肢体抽搐。既往有糖尿病史 5年 ,自服二甲双胍等治疗。查体 :血压15 0 / 95mmHg。浅中度昏迷 ,喉中有痰鸣 ,双上肢坠落试验 ( ) ,双侧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均 ( )。颅脑CT扫描未见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功能疗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脑干梗死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诊断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经MRI证实的脑干梗死40例,选择其中检查前未确诊或诊断有误的16例,就其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体征进行分析,并与头颅CT及MRI对照,分析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特点。结果误诊病例多为桥脑梗死,多有卒中危险因素,部分病例有前驱症状,体征多样化,均无典型交叉瘫等脑干症状和体征。结论部分脑干梗死患者可无典型症状体征,在没有特殊确诊手段的情况下,诊断时要考虑到脑干病变的可能性,尽快完善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延误诊断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160例脑干梗死患者,对入院时诊断不明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入院时诊断不明患者中,以头晕或眩晕(35.48%)和头痛(19.35%)作为首发症状者居多,二者合计达54.83%;在初步考虑的疾病中,以多发脑梗死(45.16%)和基底核梗死(22.58%)居多,二者合计达67.74%;本文以MRI诊断为金标准,对比CT检查,CT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MRI(45.16%vs100%,P<0.01)。结论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后脑干梗死1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我院 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4月颅脑损伤后脑干梗死16例 ,据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6~ 62岁 ,平均 42 5岁。致伤原因 :车祸 9例 ,坠落伤 5例 ,打击伤 2例。1 2 伤后诊断  16例均有脑挫伤 ,其中 7例伴有颅骨骨折 ,6例硬膜下血肿 ,7例硬膜外血肿 ,5例颅底骨折 ,伤后GCS计分≤ 8分 13例 ,9~ 12分 3例。外伤至梗死出现时间最短 6d ,最长1个月 ,平均 9d。1 3 临床表现 本组 16例均有伤后原发昏迷 ,其中 13例经治疗后转为清醒 ,能自动进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9.
吴寿清  刘婧  林凤阳 《家庭护士》2009,7(18):1619-1620
通过对38例脑干梗死病人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认为在脑干梗死急性期应密切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恢复期加强基础护理,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及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家属学会出院后家庭护理技术,帮助病人尽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吴寿清  刘婧  林凤阳 《全科护理》2009,(18):1619-1620
通过对38例脑干梗死病人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认为在脑干梗死急性期应密切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恢复期加强基础护理,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及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家属学会出院后家庭护理技术,帮助病人尽旱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脑干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英  刘文丽  范晴 《护理学报》2004,11(7):37-38
通过对40例脑干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认为在脑干梗死急性期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恢复期加强基础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及做好心理护理,同时指导家属学会出院后家庭护理技术,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宋和风  彭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65-2565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干梗死患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9例确诊脑干梗死患进行检测与随访观察。结果 39例患在发病1-3d内,BAEP为双侧异常29例,单侧异常10例。3周后复查5例好转,3周后复查恢复正常1例,好转10例,半年后BAEP没有变化11例,且这11例患临床症状较重,有严重的后遗症。结论 BAEP事作为评价脑干梗死诊断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13例脑干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干梗死早期诊断较困难。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13例脑干梗死患者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干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9例确诊脑干梗死患者进行检测与随访观察。结果39例患者在发病1~3d内,BAEP为双侧异常29例,单侧异常10例。3周后复查5例好转,4周后复查恢复正常1例,好转10例,半年后BAEP没有变化11例,且这11例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有严重的后遗症。结论BAEP事作为评价脑干梗死诊断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脑干梗死MR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理机理及MR表现特点。方法:本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21~86岁,平均66岁。采用GE 2.OT超导型磁共振仪。SE序列,T1加权,轴位;FSE序列,T2加权,轴位和冠状位。结果:72例中,中脑梗死16例,脑桥梗死52例(合并中脑梗死13例),延髓梗死4例。梗死灶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低~等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随着病程的发展,T1和T2的延长愈明显,T2WI对脑干梗死灶最敏感。结论:MRI是诊断脑干梗死的最好检查方法,能够显示脑干梗死的部位、数目和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脑干急性梗死的发生率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对连续8 063例行头颅MRI和DWI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98岁,平均62岁。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观察脑干急性梗死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063例中,脑干急性梗死175例,发生率为2.17%,<20岁、20~39岁、40~59岁、60~79岁和≥80岁年龄组脑干急性梗死的发生率依次为0(0/552)、0.70%(4/568)、1.99%(59/2 966)、2.61%(91/3 484)和4.26%(21/493)。脑干急性梗死男、女发生率分别为2.87%(120/4 177)和1.42%(55/3 886),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42,P=0.000)。结论脑干急性梗死的总体发生率为2.17%,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65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结果。分析比较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血管病变特点。结果①脑干梗死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83. 03%)、吸烟(55. 76%)、糖尿病(50. 91%)、高脂血症(50. 30%)和饮酒史(47. 88%)。各项危险因素在不同梗死部位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②脑干梗死常见症状和体征依次为肢体无力(69. 70%)、头晕/眩晕(58. 79%)、感觉障碍(41. 82%)、共济失调(35. 15%)和构音障碍(34. 55%)。③脑干梗死多发于脑桥(73. 94%),其次为延髓(10. 91%)、中脑(4. 85%);合并脑干外多病灶患者占10. 91%。④头颈部CTA结果显示,165例患者中,椎动脉狭窄患者79例,占47. 88%;基底动脉狭窄患者13例,占7. 88%;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30例,占18. 18%。不同梗死部位患者椎动脉狭窄及椎动脉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在不同梗死部位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干梗死最易发生于脑桥,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脑干不同部位梗死的患者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脑干梗死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病理基础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疗效。方法72例脑干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和MRI确诊,并分析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延髓和中脑梗死均具有交叉性瘫痪,脑桥梗死则有不同的临床征象,可概括为四种类型:交叉性瘫痪、四肢瘫、纯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结论脑干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病例早期诊断困难,MRI对脑干早期诊断最有意义,CT不能确诊脑干梗死,但有助于排除脑干出血。  相似文献   

19.
脑干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62例患者平均年龄71.7±23.23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56例(90.32%),糖尿病40例(64.52%),冠心病40例(64.52%);常见症状为眩晕36例(58.06%)、肢体无力32例(51.61%)、肢体麻木30例(48.39%);头MRI检查发病部位依次为桥脑38例(61.29%),延髓16例(25.81%),中脑8例(12.9%).梗死灶直径〈0.5cm 36例(58.06%),0.5~1.0cm 16例(25.81%),〉1.0cm 10例(16.13%).结论 脑干梗死常见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常见临床症状是眩晕、肢体无力,常见发病部位是桥脑,但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严重时死亡,轻症病人可以无神经定位体征,部分病人临床表现酷似大脑半球病变,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资料及诊治经过患者男性,51岁,木工。无高血压、糖尿病、风湿免疫病史,无吸烟史,否认冶游史,无早发脑卒中家族史。2012年8月16日于日常活动中急起左枕部头痛,头晕,全身出冷汗,行走不稳,言语不利,右偏身麻木,发病2h后出现反复呕吐,于发病后6h入我院。急诊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