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OPCABG的52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均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应用左侧桡动脉57例,55例采用序贯式搭桥,同期行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术2例,围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明显缓解,手术时间2.5 ~3.7 h,平均(3.O±0.4)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20 h,平均(8±4)h.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优点,适合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龚倩  葛建军  葛圣林  林敏  周汝元  张琼 《安徽医药》2013,17(9):1552-155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CABG和OPCAB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其中156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其余97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按常规处理.结果 OPCAB组在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死亡率上较CABG组都显示出优越性(P〈0.05),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ABG组比较,OPCAB组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3.
4.
孙煦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82-358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5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行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留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78±0。65)h、(518.82±114.48)ml、(427.6t±153.18)ml,对照组分别为(7.62±0.83)h、(704.17±133.75)ml、(818.9±179.59)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5、13.256、10.287,均P〈0.05)。观察组ICU留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3.82-i-10.49)h、(6.27±1.16)h、(10.71±2.30)d、(54683±4990)元,对照组分别为(82.71±8.26)h、(19.47±3.88)h、(15.84±1.97)d、(84358±5120)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45、11.247、19.285、13.209,均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为3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7,P=0.020)。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共完成109例OPCAB,其中左主干病变13例,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8例、23例和78例。108例经正中切口,2例经左前外切口行OPCAB人均旁路移植3.12支(1~5支)。应用左乳内动脉107例,余为大隐静脉。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7h。胸腔引流液(270±80)m l,二次开胸1例。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张鹏  郑锴  陈钢  宋世辉  彭民  张鹏 《天津医药》2005,33(11):727-72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心外科自1999年3月-2005年1月共完成CABG400例。现总结有关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
尹维宁 《河北医药》2011,33(13):2059-2060
近年来,要求减轻手术创伤且合并高危因素的手术患者增多,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术室护理工作也增加了新元素。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10年3月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273例,经过全面精心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手术过程顺利,效果满意,手术室配合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有效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44例均在全麻ECC下行急诊CABG。用膜式氧合器,非搏动灌注,流量2.2~2.6L/(min.m2),灌注压力维持在60~80mmHg。采用浅低温ECC技术,ECC中Hct0.23~0.27。阻断升主动脉后间断灌注4:1温血停搏液。18例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结果 ECC平均时间(118.7±30.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2±20.6)min。平均辅助时间(44.4±17.5)min。39例开放升主动脉时自动复跳;5例开放后室颤,经lOWS除颤后复跳。本组未见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温血心肌保护液灌注有利于术中保护心肌,浅低温和改良超滤技术可提高疗效,合理的ECC管理是急诊CABG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在我国逐步兴起。我院2002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不停跳搭桥(OPCAB)与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CABG)的近期及中期效果。方法1268例行单纯搭桥手术的患者,其中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722例,为CABG组;不停跳搭桥546例,为OPCAB组。结果CABG组围手术期输血量(1194±1405)ml,术后并发症73例(10.1%),死亡23例(3.2%);OPCAB组围手术期输血量(876±1486)ml,术后并发症29例(5.3%),死亡10例(1.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随访441例(61%),平均随访时间(8.3±2.9)月,术后6个月CSS心绞痛分级为(1.4±0.6)级;OPCAB组随访371例(68%),平均随访时间(7.9±3.1)月,术后6个月CSS心绞痛分级为(1.6±0.8)级。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与传统CABG相比近期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术后恢复快;中期效果OPCAB与传统CABG相比,心绞痛改善相似,死亡事件无差异,对生活质量均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1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例。方法 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5例。其中冠状动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术5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加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结果 1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 IEE)检查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患者,评价该超声技术在CABG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例冠心病患者(单纯冠心病20例,合并高血压病6例、合并瓣膜病5例),分别用IEE观察CABG术前、术后心肌的收缩功能,瓣膜的形态、位置及启闭活动,血管吻合口处的血流情况等。结果 IEE术中发现6例患者左心收缩活动减弱,提示低心排血量;2例患者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拟吻合口处有钙化斑块,改远端吻合后检测血流良好;1例患者见升主动脉根部拟吻合处有钙化斑块,改变吻合口位置后,血流情况良好;1例患者拟行二尖瓣成形术,后因二尖瓣反流显著导致成形困难,遂改植入机械瓣,术后IEE未探及异常反流和瓣周漏,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IEE能准确观测心脏的结构及舒缩功能,及时、清晰地显示桥血管吻合处的血流情况,指导手术操作方法和吻合口位置的选择,在CABG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1-10~2008-08共施行CABG112例,其中行体外循环CABG10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6例;每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2.9±0.8)支。同期行心瓣膜手术6例,室壁瘤切除术3例。结果围术期病死3例(2.7%,3/112),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发生心房纤颤2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9)h,住ICU时间(4.2±2.0)d,术后住院时间(13.2±5.6)d。随访85例(75.9%),随访时间1个月至8年,其中82例(96.5%)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级47例,Ⅱ级30例,Ⅲ级8例。结论加强CABG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孙笑天  庞烈文 《上海医药》2012,33(2):11-14,20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历史和现况,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术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危险因素、手术方法和预后等进行综述.结合微创手术,展望CABG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目前几种常用旁路材料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10~2006-10连续10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材料包括左乳内动脉(106根)、游离右乳内动脉(42根)、桡动脉(46根)和大隐静脉(86根),回顾分析不同旁路材料的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桡动脉移植后旁路血管“线样征”1例;无胸骨、前臂并发症;下肢切口感染2例,均为糖尿病、大体重患者,治疗后痊愈。结论注意旁路材料的取制技巧,针对不同病变冠脉血管选取应用不同旁路血管,以及术后及时监护处理是保证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5 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 4例 ,单支病变 10例 ,双支病变 15例 ,三支病变 2 6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 ,人均旁路移植 2 73支 (1~ 5支 )。应用左乳内动脉 5 5支 ,大隐静脉 95支。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5 4例在术后 2~ 12 (平均 4 9± 2 6 )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2 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骆明浩  谢兴 《安徽医药》2016,20(8):1551-1553
目的 评价胃网膜右动脉(RGEA)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可行性。方法选取实验用猪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心脏不停跳搭桥术,实验组采用乳内动脉-前降支、RGEA-后降支的方式搭桥,对照组采用乳内动脉-前降支、大隐静脉-后降支的方式搭桥。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桥血管流量和搏动指数、术后24小时内心包纵隔引流管引流量和术后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总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增加(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桥血管流量和搏动指数、术后24小时内心包纵隔引流管引流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网膜右动脉是可供选择的动脉移植物之一,在冠脉外科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疾病 中远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系统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ry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计算每项研究中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 区间(95%CI),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9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研究对象4 030例,其中1 142例 接受HCR治疗,2 888例接受传统CABG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远期随访中HCR组术后全因病死率(OR= 0.72,95%CI:0.54~0.96)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OR=0.54,95%CI:0.35~0.82)均低于CABG组。而在血运重 建(OR=0.90,95%CI:0.61~1.34)及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OR=0.51,95%CI:0.18~1.4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中期随访中 HCR 组的 MACCE 发生率低于 CABG 组(OR=0.31,95%CI:0.15~0.66),而全因病死率(OR=0.79, 95%CI:0.52~1.22)、血运重建(OR=0.77,95%CI:0.30~1.96)以及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OR=0.71,95%CI:0.05~ 9.46)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远期随访中HCR组术后全因病死率(OR=0.67,95%CI:0.46~0.98)及心肌梗死或心绞 痛发生率(OR=0.32,95%CI:0.15~0.68)均低于 CABG 组。而在 MACCE(OR=0.72,95%CI:0.43~1.21)与血运重建 (OR=0.93,95%CI:0.60~1.4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R相比CABG可降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中 期MACCE和远期全因病死率、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柳尧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123-1124
目的:总结11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1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共行动脉搭桥吻合113支,静脉搭桥吻合249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5例,死亡2例,围术期死亡率1.8%.结论:确切、准确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及适当的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