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II(dipeptidyl peptidaseII,DPPII)在正常大鼠眼球各组织中的免疫表达。方法:应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检测DPPII在正常大鼠眼球各组织中的免疫表达。结果:发现DPPII在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层、角膜内皮细胞、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免疫染色均呈阳性。结论:DPPII存在于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层、角膜内皮细胞、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II(dipeptidyl peptidaseII,DPPII)在正常大鼠眼球各组织中的免疫表达。方法:应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检测DPPII在正常大鼠眼球各组织中的免疫表达。结果:发现DPPII在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层、角膜内皮细胞、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免疫染色均呈阳性。结论:DPPII存在于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层、角膜内皮细胞、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眼科细胞培养的特殊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Hu DN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312-316
目前已建立了完整的人类眼部组织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生长良好的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睫状体色素上皮细胞、葡萄膜黑紊细胞、各部位成纤维细胞(巩膜、眼球筋膜及角膜)、血管内皮细胞、小粱细胞和部分肌细胞等。已能培养、但生长不够满意的有角膜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晶状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在(Brown Norway,BN)大鼠视网膜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氪激光损伤视网膜后Cx43分布的变化。方法应用雄性BN为研究对象,氪红激光眼底光凝(波长647nm,能量360mw,光斑直径50μm,曝光0.05s)?右眼视盘周围10个激光点。光凝后1周开始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x43在BN大鼠视网膜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正常视网膜内界膜、视神经纤维层以及神经节细胞层明显表达,神经节细胞表达的主要位置是细胞浆和细胞膜,色素上皮细胞全层表达,内外颗粒层及内外丛状层无表达。激光损伤后的内界膜,视神经纤维层以及神经节细胞层Cx43表达明显减少,瘢痕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接近消失,而激光斑周边色素上皮细胞表达不受影响,激光斑部位增殖的成纤维样细胞部分表达。结论正常视网膜的Cx43主要分布在内界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节细胞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激光损伤后内界膜、视神经纤维层以及神经节细胞层表达减弱,激光斑周围色素上皮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变化,激光损伤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有少量表达。  相似文献   

5.
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在BN大鼠视网膜中的分布特点.方法:以雄性挪威棕色大鼠(Brown Norway)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x43在BN大鼠视网膜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正常视网膜内界膜,视神经纤维层以及神经节细胞层明显表达,神经节细胞表达的主要位置是细胞质和细胞膜,色素上皮细胞全层表达,内外颗粒层及内外层状层无表达.结论:正常视网膜的Cx43主要分布在内界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节细胞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相似文献   

6.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是潜在的抗炎、抗纤维增生、抗新生血管形成及神经保护因子,其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的生理病理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PPARγ与眼科疾病的研究受到关注。目的研究PPARγ在眼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为PPARγ激动剂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SPF级C57BL/6J小鼠6只及SD大鼠1只,用质量分数3%水合氯醛麻醉处死后立即摘除眼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PPARγ在小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睫状体及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PPARγ在小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中均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显示,PPARγ在角膜组织中主要表达于上皮层,以基底细胞染色最强,而角膜内皮及基质细胞上仅有弱表达。PPARγ在晶状体中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浅皮质层;在视网膜组织中,PPARγ主要表达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内核层,此外PPARγ在SD大鼠睫状体组织中主要表达于无色素上皮。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显示,其在视网膜中与Muller细胞标志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共定位表达明显;PPARγ在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定位表达明显。结论PPARγ广泛分布于眼不同组织中并呈特异性表达,该结果为相关眼科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底煜  陆岩  杨飏  郑坤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2011,31(8):714-7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0只健康C57BL/6J小鼠进行分组,取对照组(40只)和高氧组(40只)小鼠眼球作ADP酶视网膜铺片、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及检测MMP-2、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高氧组视网膜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为(32.45±1.34)个,与对照组(1.27±0.20)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5,P<0.05)。高氧组与对照组相比,MMP-2蛋白在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中高表达(P<0.05);PEDF蛋白在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感光细胞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低表达(P<0.05)。两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85,P<0.05)。结论 MMP-2和PEDF共同维持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D81在正常大鼠神经视网膜上的表达.方法 用抗CD81抗体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神经视网膜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同时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CD81表达.结果 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外丛状层呈阳性网状致密染色;Western blot分析神经视网膜层出现CD81阳性条带;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也呈CD81阳性表达.结论 正常大鼠的神经视网膜表达CD81,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是表达CD81的一种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9.
脑红蛋白在大鼠眼球中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NGB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神经中亦有一定量的表达,在眼球内的其他组织中则没有表达。该蛋白在所有神经元中均有高强度的表达,但不存在于视网膜的色素细胞层中。其中,在视网膜的丛状层和光感受器的内节中分布最多,这与视网膜的耗氧部位线粒体的亚细胞定位基本一致。结论 NGB可能是一种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很相似的呼吸蛋白,在视网膜的氧供和氧消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与许多视网膜缺血缺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中热休克蛋白A12B(heatshockproteinA12B,HSPA12B)的表达。方法 取SPF级SD大鼠9只,用水合氯醛处死后立即摘取眼球,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HSPA12B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HSPA12B在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HSPA12B在大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均有少量表达,其中角膜组织(0.280±0.034、0.374±0.031)中表达强度相对最低,晶状体(0.331±0.036、0.453±0.040)次之,视网膜组织(0.453±0.029、0.680±0.045)中表达强度最高。免疫荧光化学法结果表明,在角膜组织中HSPA12B主要表达于上皮层,其中基底细胞染色最强,而角膜基质细胞上仅有弱表达;在晶状体组织中HSPA12B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皮质;在视网膜组织中HSPA12B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并与NeuN标记的神经元及GS标记的Müller细胞存在共定位。结论 HSPA12B在大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呈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B ,VEGF-B)及其受体Flt-1(fms liketyrosinekinase 1,Flt-1)在氪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rownNorway ,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氪激光(6 4.7nm ,36 0mW ,5 0 μm ,0 .0 5s)对实验组15只BN大鼠双眼进行眼底光凝。对照组15只大鼠只散瞳不光凝。2组分别于光凝后7d、14d、2 8d、5 6d、84d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 ,然后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B和Flt-1,原位杂交检测VEGF BmRNA。结果 VEGF BmRNA在正常BN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实验眼光凝后7d ,在激光损伤区VEGF BmRNA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及CNV增殖区,14d时CNV增殖区VEGF BmRNA阳性细胞染色密度最高(P <0 .0 1) ,1月后变化差异不显著(P >0 .1)。VEGF-B蛋白质与VEGF BmRNA的表达部位及趋势相同。Flt-1在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外界膜及外丛状层有阳性表达,视细胞层内侧及外核层有轻度着染。实验眼光凝7d后,Flt-1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及CNV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后多焦视网膜电图和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9只18眼健康有色素家兔,制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造模前及造模后检测多焦视网膜电图,并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视网膜脱离后10 d,与造模前比较有色素家兔多焦视网膜电图的P1波振幅密度降低(P=0.013),P1波振幅降低(P=0.01),N1波幅值降低(P=0.053)。光镜下神经上皮层的颗粒层变薄,神经纤维层和内颗粒层可见空泡。透射电镜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面纤毛完全消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颗粒减少,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排列紊乱,视细胞外段盘膜粗大,盘膜间隙增宽,内外丛状层空泡形成,神经节细胞、细胞器大部分消失,神经节细胞层可见细胞质有嵴性肿胀。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10 d,视网膜全层即发生病理改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的P1波振幅密度降低,P1波振幅和N1波振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RhoA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急性高眼压后1,3,7d共4组,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RhoA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及急性高眼压后1d,RhoA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神经节细胞层;3d分布于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7d分布于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外丛状层。半定量RT-PCR提示: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中,RhoA mRNA仅有微量表达,急性高眼压后1,3,7d,Rho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7d组表达量最高。结论:大鼠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视网膜RhoA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显著增加,其在介导抑制性信号阻断轴突再生的抑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Wistar鼠和RCS鼠视网膜神经递质的分布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王薇  张惠蓉  由德勃  沈丽  杨磊 《眼科研究》2001,19(2):138-140
目的:观察正常Wistar大鼠和皇家外科学院鼠(RCS)的视网膜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分布和两者间的差异。方法:74天Wistar鼠和RCS鼠各6眼分为2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光镜下观察上述组织视网膜内谷氨酸和GABG的分布。结果:Wistar鼠视网膜AGBA阳性免疫反应分布于视网膜内丛状层的部分神经纤维、GABA阳性免疫反应的无长突细胞和节细胞层的部分纤维。RCS鼠则分布于视网膜内丛状层的少量神经纤维、极少量GABA阳性免疫反应的无长突细胞和节细胞层的部分纤维。Wintar鼠视网膜Glutamate阳性免疫反应主要分布于外丛状层、内丛状层及节细胞层的神经纤维。RCS鼠则主要分布于内丛状层及节细胞层的神经纤维。RCS鼠视网膜中Glutamate阳性免疫反应的神经纤维的相对密度和GABA阳性免疫反应的无长突细胞的相对密度减少。结论:74天时RCS鼠视网膜中的视细胞完全萎缩,使Glutamate和GABA的分布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SD大鼠视网膜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的分布及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血管渗透性及Cx43表达变化.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糖尿病组(n=9)和正常对照组(n=9).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伊文思蓝测量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x43的分布,结合镜下Image 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Cx43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3个月时糖尿病大鼠标准化伊文思蓝含量为(25.43±3.45)ng·mg-1,与正常对照组(12.57±2.11)ng·mg-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在SD大鼠视网膜主要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丛状层、色素上皮全层,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Cx43阳性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值(0.12±0.03)与正常对照组(0.23±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月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Cx43表达下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下调,可能参与了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眼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问质来源的多效生长因子,具有强大的促分裂、组织形成、诱发上皮细胞迁移、侵袭以及诱发血管生成的作用。其受体c—Met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表达。HGF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c-Met结合引起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酶促反应,促发相应生物学效应。HGF在多种组织器官的发生、发展、损伤修复、保护和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诱发血管生成以及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眼部,HG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节剂,它可刺激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虹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小梁细胞的生长和移行。房水中的HGF在角膜损伤修复、维持角膜内皮完整性、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HGF及其受体在维持小梁网正常功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且可能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机制有关,在某些病理条件下,HGF可能诱发视网膜、虹膜血管生成对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眼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效生长因子 ,具有强大的促分裂、组织形成、诱发上皮细胞迁移、侵袭以及诱发血管生成的作用。其受体c Met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表达。HGF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c Met结合引起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酶促反应 ,促发相应生物学效应。HGF在多种组织器官的发生、发展、损伤修复、保护和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诱发血管生成以及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眼部 ,HG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节剂 ,它可刺激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虹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小梁细胞的生长和移行。房水中的HGF在角膜损伤修复、维持角膜内皮完整性、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HGF及其受体在维持小梁网正常功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且可能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发病机制有关 ,在某些病理条件下 ,HGF可能诱发视网膜、虹膜血管生成对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已有研究证实与羊毛甾醇结构相似的三萜类化合物对于全身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近年来发现羊毛甾醇合酶(LSS)及羊毛甾醇对白内障具有治疗作用,但羊毛甾醇及其抑制剂与其他眼病的关系尚不清楚.了解羊毛甾醇在眼组织中的分布有助于阐明其与眼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正常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中LSS及羊毛甾醇的表达及分布,为相关眼科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15只,采用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大鼠,立即摘取眼球,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LS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对LSS在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羊毛甾醇在正常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含量. 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大鼠视网膜中无LSS蛋白表达,LSS蛋白在晶状体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0.2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5,P<0.01).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无LSS mRNA表达,大鼠角膜和晶状体组织中LSS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1±0.04,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0.2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P<0.01).免疫荧光化学法结果表明,LSS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层角膜细胞的细胞质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和浅皮质层细胞,而视网膜组织中未检测到LSS表达,且视网膜中LSS与NeuN标记的神经元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标记的Müller细胞无共表达.LC-MS检测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未检测到羊毛甾醇,大鼠晶状体中含羊毛甾醇为(24.37±2.91) ng/mg,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5.31±0.58)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P<0.01).结论 LSS及羊毛甾醇分布于大鼠角膜各层组织以及晶状体组织中,在视网膜各层组织中均无LSS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yndecan-1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增殖膜及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以诱导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墨汁灌注及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的血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及人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中syndecan-1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9wk时,视网膜周边血管走形迂曲,毛细血管网明显减少,部分毛细血管灌注不良。对照组大鼠的视网膜syndecan-1呈阳性表达,其中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呈强阳性表达,内丛状层和光感受器外节呈中度阳性表达,外丛状层呈弱阳性表达。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syndecan-1的表达减低,其中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光感受器外节呈中度阳性表达,内丛状层及外丛状层呈弱阳性表达。13例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增殖膜标本中,syndecan-1弱阳性表达8例(61.5%),阴性表达5例(38.5%)。结论:临床和动物实验共同表明,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中syndecan-1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柳林  赵莺  颜永碧 《眼科研究》2006,24(1):58-60
目的 探讨最大的陆柄鸟类鸵鸟眼球的正常组织学结构,为日后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3只鸵鸟6只眼,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鸵鸟眼的角膜由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构成。虹膜组织分为内皮细胞层、前界膜层、基质层、肌肉层、色素上皮层5层。视网膜组织分为外层的色素上皮层和内层的9层神经感觉层,共10层。鸵鸟眼球的组织学结构与人类基本接近。结论鸵鸟可以作为眼科界实验动物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