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1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防止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术后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避免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成功栓塞218例动脉瘤,病人除1例因颅内多发动脉瘤未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另2例因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30例原因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例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介入治疗),4例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结果 26例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全部成功,1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完全康复,4例开颅手术夹闭患者3例成功、1例术中出血后留下后遗症。结论介入技术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提供了崭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总结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CT血管造影(CTA)脑血管三维重建发现61例共64枚动脉瘤043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30例共33枚.19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20例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转院治疗3例.其余19例动脉瘤患者予以保守治疗.结果 19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治愈18例,继发脑血管痉挛、延迟性脑缺血梗死而死亡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患者中死亡2例.转院治疗3例随访死亡1例.保守治疗19例患者中随访死亡8例.结论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选择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捷妤 《药物与人》2014,(5):146-146
目的:探讨30例应用弹簧圈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合理、细致的术前、围手术期、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经临床治疗康复出院,未发生与护理不当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合理完善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致死率及致残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张芸芸  李莺 《现代养生》2014,(20):163-163
目的:探讨颅内前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我科从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9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3例患者中24例偏瘫经康复训练后可辅助活动或者完全自主活动,3例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其余66例生活完全自理。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前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我科从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9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3例患者中24例偏瘫经康复训练后可辅助活动或者完全自主活动,3例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其余66例生活完全自理。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对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栓塞介入术治疗,充分及时的术前和术后观察及护理,使治疗达到了一个最佳的效果,因此介入治疗前后采取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探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在我科收集6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68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的有关情况,从而总结围手术期内中先进的经验,对6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要做好记录,总结并发症的护理,调查患者出院后的满意度。结果根据记录分析后,所有患者行栓塞术的手术均得到成功,术中未发现出血现象,所有患者生命体征表现平稳,并在合理时间内出院。6个月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随访调查,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满意率为100%。结论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可以大大降低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损伤小,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例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与脑外科合作,自1998年起,对经CT、MRI检查确诊有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有93.55%的患者存在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对其中31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栓塞全部获得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由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的网膜刺激征得到控制、缓解。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可起到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的目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着重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5年1月对2例颅内动脉瘤经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结果:2例病人均成功置入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出血,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有助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102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囤手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有97例顺利出院,恢复情况良好。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二次出血情况,对其进行半年随访,并发症全部消失,没有复发病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要对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强化,这样可以提升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45例和手术夹闭33例的疗效。结果介入栓塞45例46枚动脉瘤中44枚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2枚行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后恢复良好者36例,轻残6例,重残0例,死亡3例;手术33例42枚动脉瘤40枚行单个动脉瘤夹夹闭,2枚行两个动脉瘤夹夹闭,术后恢复良好者12例,轻残15例,重残1例,死亡5例。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介入栓塞较手术治疗创伤小,见效快,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低,但费用相对昂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动脉瘤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人住宣武医院的126例老年患者,急诊CT扫描确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经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动脉瘤。发生在前交通、后交通、床突上段、眼动脉段及脉络膜前动脉段部位。依Hunt&Hess分级:Ⅱ级39例,Ⅲ级45例,Ⅳ级及以上42例。急诊人院后DSA发现124个动脉瘤,采取介入治疗,根据动脉瘤的不同位置及不同结构,采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结合栓塞与球囊辅助栓塞,术后实施扩容、“尼莫地平”防止血管痉挛及适当升高血压等以及腰穿或间断腰大池引流。对患者的并存疾病,同时展开治疗。结果:成功栓塞119个动脉瘤,治疗成功率高达95.9%。术后评分优良占103例,中残占¨例,重残与死亡各占6例。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早期介人治疗,可以有效进行栓塞,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及,延续患者生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1例行DSA检查,6例确诊动脉瘤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6例10个动脉瘤。1例术中渗血,经治疗后康复。结论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为许多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46例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或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常规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结果 44例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缩短,1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经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因躁动导致引流管脱落行二次置管。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术后重点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随时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结果 46例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无一例发生特殊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耐心认真的心理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林佳蕙 《中国校医》2014,(6):445-445,448
目的加强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降低颅内动脉瘤术后病人的死亡率及病残率,促进术后康复。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1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7例并发梗阻性脑积水,3例再出血,2例死亡。结论围手术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无误地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操作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认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应加强责任心,实行预见性护理,配合医生采取迅速有效的抢救护理,可明显降低颅内动脉瘤术后病人的死亡率及病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本组1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出现继发癫痫3例,1例大面积脑梗,8例术后恢复正常。结论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预防再出血和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特殊临床特点与早期诊断、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5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结果 9例患者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合并颅内动脉瘤,占同期颅脑外伤住院患者的0.2%(9/4552);其中5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重残1例,中残1例,3例痊愈;另外4例病情危重或家属拒绝,未行颅内动脉瘤特殊处理,均死亡.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后出现广泛而大量的纵裂池、鞍上池、环池等部位的蛛网膜下隙出血,不能用外伤所解释时,应考虑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可能;头颅CTA或DSA检查是诊断合并存在的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及时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提高此类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介入栓塞已成为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首选方法。本研究探讨超早期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Hunt-Hess分级Ⅰ~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09-10-2018-10-1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早期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6个月后以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评分分级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90例患者中,弹簧圈单纯致密栓塞34例,椎动脉动脉瘤行椎动脉闭塞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2例。所有患者中,1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2例术后<1周死亡,术中脑血管痉挛5例,术后脑梗死2例。影像学随访70例,2例复发;共随访85例,完全康复77例。结论超早期介入栓塞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