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侵袭性真菌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相关病死率仍较高,随着移植类型、预处理治疗、真菌预防治疗的应用等因素的变化,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也发生了变化;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理选择方案,能够降低移植后真菌相关病死率;该综述简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流行病学概况、抗真菌药物种类的发展及治疗策略的更新,同时指出了目前真菌治疗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预测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确诊8例、拟诊28例、疑似6例,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菌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组8例病死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拟诊组28例病死11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0例;疑似组6例中病死、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2例,总病死率为40.48%。结论血液病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的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不能明确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资料,利于早期把握抗真菌治疗时机,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118例血液系统疾病且不能明确诊断IFD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感染部位及各不同相关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例未达到IFD诊断患者分为不能诊断IFD但治疗有效88例和排除IFD诊断30例;真菌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为主,占64.77%;以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者发生率最高,10.24%;8~14d粒细胞缺乏更为明显;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患者;所有上述病例应用抗真菌药物时均已同时应用≥3种抗菌药物,以碳青霉烯类为主,并均联合应用了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结论临床可能对最终排除IFD诊断的患者应用了抗真菌治疗,但在患者重症感染而高度疑似IFD阶段,抗真菌治疗利大于弊,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院血液科住院合并各诊断层次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对其诊断层次、临床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抗真菌治疗药物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合并各诊断层次IFD患者1048例,诊断层次分别为拟诊、未确定、临床诊断和确诊,发生率依次为39.79%、32.82%、20.52%和6.87%;704例IFD诊断组(包括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和344例未确定IFD组最常见基础血液病均为AML,但AML中未确定IFD发生率高于诊断组(P<0.05);未确定IFD组接受化学治疗患者比例低于IFD诊断组,接受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比例高于IFD诊断组(P<0.05);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粒缺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为伏立康唑,且IFD诊断组联合用药比例较高,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诊/临床诊断组12周病死率高于未确定/拟诊组(P<0.05)。结论 未确定IFD的分层诊断以及对应的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IFD疗效,降低IFD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肺真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真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断、误诊、漏诊、过治较多,愈后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介绍肺真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并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2例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应用米卡芬净,剂量100~150mg/d静脉滴注,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为68.2%,临床诊断病例有效率为68.7%,拟诊病例有效率为66.7%;22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米卡芬净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真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9例符合临床诊断和临床拟诊肺部曲霉菌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临床诊断和拟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患者中,血培养确诊黑曲霉菌性肺炎1例次,痰培养诊断肺曲霉菌属感染3例次,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阳性5例次,CT扫描典型表现诊断2例次,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或细菌感染6例,合并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例,单纯IPA 2例;7例临床拟诊后立即给与伏立康唑静脉注射,其中有2例合并或序贯给予米卡芬净治疗,1例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1例给予卡泊芬净注射液治疗;合并CMV感染者给予更昔洛韦,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愈8例,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拟诊曲霉菌属感染者应结合GM试验、CT扫描和临床表现,尽早进行经验性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临床医师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IPA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具备应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高危因素,入院时胸部影像学基本正常,2例患者痰液中检出曲霉菌属感染临床确诊,1例临床拟诊;1例影像学进展迅速并出现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2例在取得初步证据后立即开始联合抗曲霉菌属治疗,病变吸收而治愈。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IPA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能早期发现、及早开始经验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用于经验性治疗与诊断驱动治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费用。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3月接受HSCT的患者随机分为经验性治疗组121例,诊断驱动治疗组119例,观察两组患者自预处理开始至移植共60d临床资料,对于预处理后粒细胞缺乏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d以上仍持续发热的患者,应用伏立康唑经验性治疗或诊断驱动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验性治疗组和诊断驱动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0%和93.3%(P=0.607),因伏立康唑无效退出的患者经验性治疗组和诊断驱动治疗组退出率分别为14.3%和29.0%;因应用伏立康唑发生不良反应退出的患者经验性治疗组和诊断驱动治疗组退出率分别为10.2%和3.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诊断和确诊IFD的患者分别为2.5%和9.2%(P=0.029)。结论与经验性治疗相比,诊断驱动治疗虽然增加了IFD的诊断率,但未降低总体生存率,并且显著降低了抗真菌治疗的治疗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及重症医学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住的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先给予伏立康唑针剂静脉滴注治疗,后序贯伏立康唑片口服,根据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42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0例、总有效25例,分别占35.72%、23.81%、59.52%,进步11例、无效6例(均死亡)分别占26.19%、14.28%;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8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9.05%。结论伏立康唑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可作为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一线用药,高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真菌实验室检查、两性霉素B药品的用法用量等资料。结果 共纳入131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26例(19.85%),拟诊52例(39.69%),未确定53例(40.46%)。28.57%(34/119)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13.45%(16/119)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44.64%(50/112)患者真菌培养阳性。共培养64株真菌,以念珠菌属居多(55株)。两性霉素B用法用量情况:111例(84.73%)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d-AmB),61例(46.56%)患者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13例(9.92%)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55例(41.98%)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作为治疗前用药。109例(83.21%)患者采用抗真菌联合用药方案,以d-AmB联合...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伴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上升,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如何快速、准确的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是治疗的关键。血清抗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发展迅速,是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曲霉病的早期识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9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肝衰竭合并IPA临床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最常见为发热,发生率为66.7%,早期影像学表现以多发结节或团块影为主,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生感染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率、白细胞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升高,而白蛋白、球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血小板值明显下降,病情快速恶化;39例患者中,8例抗真菌治疗有效,肝功能好转后出院,其余31例均在发病后<2个月病死,病死率达79.5%;其中住院期间病死17例,从出现首发症状至病死平均时间为(5.3±4.7)d;发生IPA前存活组人口学特征、肝衰竭分期、病因构成与病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ELD评分好于病死组,存活组确诊时间及开始有效抗真菌治疗均早于病死组;8例存活患者接受棘白菌素抗真菌治疗,其中2例联用伏立康唑,平均疗程(70.9±26.4)d,未出现肝功能反跳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结论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后病情快速恶化,病死率极高,但临床表现特异性少,早期诊断困难,应提高对曲霉菌属感染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痰培养、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真菌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49例平扫,7例增强。结果 CT显示,空洞伴结节的"空气新月征"8例占11.8%,不规则多发空洞病灶7例占12.5%,不规则空洞伴斑片影5例占8.9%,单发肺结节11例占19.6%,多发肺结节12例占21.4%,结节伴斑片状影7例占12.5%,6例呈实变样表现占10.7%;56例经痰培养证实15例,纤维支气管镜证实9例,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6例,手术病理证实6例。结论 CT对于典型的肺真菌病可作出诊断,对于肺部难以确诊的肺真菌病例,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病理确诊的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了解IPF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特点,加深对IPFI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7-2014年医院病理确诊的IPFI患者32例,对资料记载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原学、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比较继发性和原发性IPFI的临床特点。结果 IPFI临床表现不特异,继发性IPFI年龄大,更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或咳痰、呼吸困难;原发性IPFI影像学表现以结节或肿块为主;32例确诊IPFI患者,25例继发性IPFI患者中13例为曲霉菌感染;7例原发性IPFI中6例隐球菌感染;8例死亡病例均为继发性IPFI。结论 IPFI以曲霉菌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特异;继发性IPFI患者年龄大、病死率高,原发性IPFI临床症状少,需尽早行侵袭性治疗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区诊断为合并IFD,并且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57例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对本组血液病合并不同诊断级别IFD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各诊断级别IFD卡泊芬净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有效率及不同诊断级别IFD的血液病患儿卡泊芬净治疗后12周生存率,卡泊芬净治疗有效和无效患儿的疗程,以及不同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评价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合并IFD的安全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卡泊芬净使用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组血液病患儿中,91.2%(52/57)为单一部位合并IFD,以肺部最为常见(78.9%,45/57);确诊IFD为5例(8.8%),临床诊断IFD为38例(66.7%),拟诊IFD为14例(24.5%)。②卡泊芬净治疗57例血液病合并IFD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0%(49/57)。临床诊断和拟诊IFD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为90.4%(47/52),高于确诊IFD患儿的40.0%(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7,P=0.001)。③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患儿的卡泊芬净一线治疗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二线治疗的76.9%(10/1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P=0.041)。拟诊IFD患儿卡泊芬净一线治疗有效率为90.0%(9/10),亦显著高于二线治疗的25.0%(1/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5,P=0.015)。④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IFD的血液病患儿卡泊芬净治疗后12周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卡泊芬净治疗有效患儿的疗程为(16±7) d,显著长于治疗无效患儿的(8±6) d,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P=0.032)。⑥卡泊芬净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6.6%,显著低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患儿的92.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4,P=0.012)。⑦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与使用卡泊芬净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IFD疗效确切,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可影响其疗效。该药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推荐应用于血液病合并IFD儿童一线抗真菌治疗,治疗疗程建议>14 d。  相似文献   

19.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pergillosis,IPA)是曲霉菌侵入肺组织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以烟曲霉最多,其次为黄曲霉、黑曲霉,曲霉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寄生于呼吸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真菌感染增加,诱发该病。一旦致病,发展迅速,对血管侵袭性较强,确诊困难,病死率较高,待确诊后再治疗往往已失去治疗时机,威胁患者的生命^[1]。由于临床上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加,加之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原因,使IPA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为进一步提高对IPA的认识,现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临床确诊的22例IPA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时,真菌便会大量繁殖,引起疾病,出现在肺部即为肺真菌病。预防肺部真菌感染须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提高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