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措施.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和调查方法,对医院2010年16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自我防护意识差,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淡漠的现状;在医疗安全知识的掌握方面,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知识掌握率为85.0%,医院感染、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的掌握率只占38.8%,规范洗手方法的掌握率仅占20.0%,其余知识的掌握率均<50.0%;锐器伤调查显示,以玻璃瓶划伤、针刺伤为主,分别占18.1%、10.0%;自我防护行为调查,其中工作服及时清洗与消毒、非无菌操作戴口罩这2项做得较差,其余项目也未达到100.0%满意.结论 应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倩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409-1410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自我职业防护状况与防护技能的掌握程度。方法 对62名医学实习生进行职业防护问卷调查。结果 掌握足够的职业防护知识技能的仅5人(8,06%);能正确实施标准预防技术仅2人(3.23%);58人(97.55%)只知道在无菌操作前洗手与戴口罩,操作后的洗手往往被忽视;受到锐器伤、高风险职业暴露后,担心会感染某种传染性疾病的62人(100%)。结论 医学生对标准预防认知不足,知识不系统、不完整,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应该引起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医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学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833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57.0%的实习生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教育,>50.0%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锐器伤发生率为57.9%;对其专业、是否了解职业暴露、是否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学校是否开展了职业防护课程、实习岗前培训时是否接受了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为实习生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43.6%的实习生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95.7%的实习生愿意接受医院开展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结论 实习生对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发生职业暴露比例较高,需系统化教育和定期培训,完善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269名临床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52.8%的临床实习生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一半以上临床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为52.4%,32.0%的临床实习生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结论 临床实习生对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发生职业暴露比例较高,需进行职业防护系统化教育和定期培训.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10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职业、暴露过程、暴露物品、处理、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52.73%、医生35.45%、工人6.36%;发生针刺伤62.73%,各种液体污染20.00%,玻璃伤4.55%,手术刀割伤2.73%,其他器械4.55%;暴露原因为治疗护理时占40.00%,手术及配合时占31.82%,处理器械用物时占18.1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作妥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增强检验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3名检验科医务人员中正确洗手的仅占13.9%;正确应用擦手工具9.3%;每个工作日洗手次数〈30次72.1%,〉30次27.9%;皮肤被利器刺伤过95.3%;被利器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69.8%;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41.9%;认为有必要参加防护知识培训93.0%。结论:构建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重视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确保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及行为现况,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2015届临床实习结束返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期间共发生职业暴露385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42.31%(385/910),职业暴露者以护理学专业人员为主(190名)。358名(39.34%)医学实习生能够认知自身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不同专业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率、自身保护性抗体认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222名(57.66%)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次数>1次,暴露环节以诊疗操作为主(45.45%),暴露场所以病房为主(32.21%)。职业暴露后,46.75%的医学实习生第一反应表现为紧张,35.06%表现为担心,18.18%出现严重心理反应,仅14.03%医学实习生寻求他人支持帮助。结论医学实习生对职业防护意识认知不足,应加强其职业防护教育,增加职业防护意识,关注职业暴露后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现状,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发生的142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发生人群、暴露源、暴露类型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是职业暴露最主要的人群,占50.70%,进修、实习生群体居次,占23.94%。锐器伤为导致暴露的主要原因,占到94.37%,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梅毒和丙肝,分别占51.41%(73起)、20.42%(29起)和5.63%(8起)。所有职业暴露相关医务人员在暴露发生后均能按规定流程紧急处理伤口,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相关疾病。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进修生及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预防锐器伤,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与防护措施。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某院2007--2008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认知态度及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年期间共发生68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19%,以护士为主(占80.88%),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86.76%),暴露源以血液为主(占94.11%),病原体以乙肝(48.53%)、梅毒(23.53%)、丙肝(14.71%)为主,发生原因以医务人员刺伤自己为主(87.76%),防护手套使用率为19.12%,均无使用防护眼镜。职业暴露发生后,有41.18%、22.06%的医务人员表示出害怕与无可奈何心理状态,95.59%的医护人员期望得到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及医疗保障。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较为淡簿,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健全安全防护组织网络体系,执行安全操作标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在职业暴露中的损伤及防护措施。方法:对医院临床一线150名医生、护士进行锐器损伤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中98名有过一次锐器损伤,占65.3%。结论: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较淡薄,接触锐器操作多,人员缺少。通过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建立健全意外锐器损伤防护措施及登记报告制度,医护人员的职业损伤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实习医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 日实习医学生上报登记的35名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1438名实习医学生中共收到35名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暴露率为2.43%;护理专业实习生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27名占77.14%,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器伤为导致暴露的主要形式,32名占91.43%,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77.14%;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22名,占62.86%.结论 实习医学生面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医院应加强实习医学生职业防护的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实习医学生也应提高自身防护意识,避免和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谭雪雁  赵云  汤敏  孙俊波 《职业与健康》2014,(4):488-490,493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市医护人员和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防护意识,为今后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3所医疗机构中的178名医护人员和138名实习医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问卷结果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和担忧程度明显高于实习生(P〈0.05)。医护人员认为最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的是心理因素危害(89.33%)、X线辐射(87.64%)和生理因素危害(76.97%);50%的实习生担忧x线辐射对自己产生伤害,预防针刺伤的方法和对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的处理方法两项护士的认知情况优于医生(P〈0.05),其他核心内容认知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知晓针刺伤可能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一项医护人员与实习生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内容医护人员认知情况均明显优于实习生(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度高,心理因素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大危害,应对其加强心理疏导与教育;实习生对职业防护认知度差,对职业危害相关防护知识认识不足,应加强对实习生的职业防护健康教育,这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更好地自我保护与工作学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及其防护措施。方法对186名3所综合医院供应室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对职业防护的认识水平不高。护士锐器损伤比例最高,占43.5%;其次为听力减退,占10.8%;高温烫伤和皮肤过敏分别为5.9%和3.8%。锐器损伤后的处理措施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危害对其健康有较大影响。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及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暴露行为及培训现况。方法2013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296名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96人,7道艾滋病基础知识题目全部答对的占16.22%,各项艾滋病基础知识正确率为39.53%~96.28%,8道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全部答对的占0.34%,各项职业暴露知识正确率为15.54%~69.26%。有72.97%的人曾发生过职业暴露,其中18.24%的人明确知道自己曾经接触过HIV阳性病人。发生职业暴露时刺破(伤)皮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和静脉采血针,占74.2l%;职业暴露部位主要是手上破损皮肤和眼睛黏膜,占9l_18%;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主要是处置废物时、采血时和回套针帽时,占74.84%;41.22%的医务人员曾经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97.97%的人希望得到相关培训。结论医务人员存在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防护知识缺乏,培训需求高。  相似文献   

15.
巫立琼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55-1056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范干预措施,提高对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方法分析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并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结果该院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5起,其中8起为艾滋病的职业暴露。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从培训前的58.8%,提高到培训后的97.4%;职业暴露事件未再发生: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可以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8~2010年登记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卡片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 24名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医生占16.67%(4例),护士占79.17%(19例),保洁员占4.17%(1例);暴露地点中病房占66.67%、手术室占16.67%、处置室占8.33%、污物间占8.33%;暴露方式中拔针占33.33%、手术操作占16.67%、针头回套占41.67%、清理废物占8.33%;暴露部位中手部占87.5%、眼部占8.33%、足部占4.17%。结论 应继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范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按照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进行正确处理,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与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职来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20例医务人员发生职来暴露的方式,研究其原因和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结果2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为:针刺伤4例,被具有传染性血液及体液溅染粘膜和不完整皮肤3例;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不完整皮肤和粘膜受污染13例;20例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7例为意外事故,13例因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导致职来暴露,事先对暴露源是否知晓的差别最终造成职业暴露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原则的应用不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地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警觉意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58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主要以30岁以下、工龄小于4年的医务人员为主,其中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55.18%,医师次之占25.86%;职业暴露地点主要以病房和手术室,分别占56.90%和34.48%;暴露方武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87.93%,处理针头、手术缝合分别占20.69%和18.97%,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暴露源以HBV、HCV为主,分别占60.35%和20.69%,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经随访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现象。结论:制定严格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及操作技术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执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能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杭州市卫浴洁具制造业苯乙烯接触工人的职业防护与职业危害知识进行调查,为强化劳动者职业危害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提供依据。方法对暴露苯乙烯的工人采用自制《职业卫生毒物现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6名工人平均年龄(36.4±5.7)岁,男性(39.8±4.8)岁,女性(35.3±5.6)岁。平均暴露工龄2.1年。小学及以下占67.71%。中型企业工人对毒物成分的知晓率(87.50%)明显高于小型和微型企业(55.00%和54.17%)(P〈0.01);中小型企业职业防护知晓率(100.00%)明显高于微型企业(62.50%)(P〈0.01)。结论工人文化程度偏低,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小型与微型企业是职业监督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医院校医学专业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及职业防护技能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62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大学本科)进行调查.结果 83.9%的医学专业实习生有接受过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教育,但认知及防护技能均有不足.相关专业术语认知率为48.4% ~ 74.2%,41.9%医学专业实习生未认识到“所有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应视作具有传染性”,83.9%的医学专业实习生只是有时应用七步洗手法洗手,82.3%洗手后会用工作服擦干,41.9%的医学专业实习生选择有时“可能发生体液等危险物质喷溅时戴眼罩、口罩,穿隔离衣”,96.8%的医学专业实习生表示未掌握足够的职业防护知识技能,需进一步学习.结论 中医院校职业感染及防护内容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及临床教学医院均应加强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及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