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8例髋关节置换术合并老年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疾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结果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应重点掌握老年护理特点及心脑血管病护理特点包括术后容量管理、疼痛管理、急性功能障碍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病情复杂,应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护理的特点合理而全面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以使术后不良反应得到有效地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认知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I~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行硬膜外麻醉、B组行全身麻醉、C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通过MMSE评分统计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3种麻醉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在手术后6 h、24 h及3 d时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患者在手术后3 d时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但在其他测量时段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时POCD发生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能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短期POCD的发生率;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认知功能影响大于单纯全麻,但其恢复到术前水平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3.
2000~2003年我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41例,通过严格执行操作技术,重视术后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将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自我护理能力情况,并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一般状况调查问卷、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7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t检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ESCA总得分为118.91±14.32,22.78%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低等水平,27.85%的患者处于中等水平,49.37%的患者处于高等水平;多元多重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病程时间长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术后时间长及自我护理能力高是保护因素。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老年及病程时间越长的患者生存质量越差,在护理中应加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需要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及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尽管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手术方式方法的改进,微创置换技术的应用,并发症已经逐渐减少,但术后关节脱位仍是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修整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处理(附3例报告)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解放军第301医院孙炳卫刘培亭高长虹李孜壮曲卫东1993~1996年,我院收治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修整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均为无骨水泥全髋关节。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其原因,提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麻醉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并选择罗哌卡因适宜浓度.方法 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0.2%罗哌卡因组(A组)、0.3%罗哌卡因组(B组)、0.4%罗哌卡因组(C组)和0.5%罗哌卡因组(D组).椎管内麻醉摆体位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各组均注入20 mL相应浓度的罗哌卡因.于阻滞6、12、24和48 h时,行被动运动VAS评分和主动运动VAS评分,记录屈髋角度,记录阻滞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及阻滞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阻滞6、12、24 h,与A组比较,C、D组被动运动VAS评分和主动运动VAS评分降低(P均<0.05),A、B组比较,P>0.05;C、D组比较,P>0.05.四组阻滞6、12、24、48 h的屈髋角度比较,P>0.05.与A组比较,B、C、D组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均<0.05).四组恶心呕吐和谵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麻醉前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有较好的效果,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为0.4%.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3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运用循征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全麻下髋关节置换老年病人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对病人的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6例老年病人中,66例(33.67%)发生术后谵妄。谵妄组和无谵妄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Ⅱ级、术中出血量>300 mL、手术时间>120 min、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焦虑、术后VAS评分>3分、P维度评分、N维度评分以及E维度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5岁、术中出血量>300 mL、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焦虑、术后VAS评分>3分、N维度评分≥56.8分以及E维度评分≥56.8分是全麻下髋关节置换老年病人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全麻下髋关节置换老年病人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影响病人发生术后谵妄的因素较多,性格外向与神经质是髋关节置换老年病人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相关病人加强心理疏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不良的老年病人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且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病人1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观察并比较2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 149例病人中60例发生了POD,POD发生率为40.27%。2组在年龄、BMI、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营养状况、认知功能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使用镇痛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5岁、BMI<20、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评分<7分、MMSE评分<27分及血清白蛋白<30 g/L是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病人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OD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镇痛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老年病人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POD发生率较高,其与病人的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情况.方法:选择介于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之间40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研究,运用抽签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给予到观察组,半髋关节置换术给予对照组病人使用,观察评估两组并发症情况.结...  相似文献   

12.
张英芹 《山东医药》2003,43(30):14-14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6 8例 ,经良好的护理及指导 ,均较快恢复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2例 ,女 36例 ;年龄 5 5~ 79岁 ,平均6 7.5岁。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4 1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9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期 6例 ;股骨头肿瘤 2例。病变位于左侧 38例 ,右侧 30例。护理体会 :1术前护理 :a.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 ,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心理压力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b.术前准备 :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 ,预防术后感染最为重要 ,术前备皮要求高。常规骨科备皮 3天 ,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加强围手术期的宣教、治疗、护理等相应措施。结果 100例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通过预防和治疗、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有以下优点:保持髋关节原有解剖形态从而降低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效应;保留了大量的股骨近端骨量便于日后翻修手术;金属对金属的设计和应用使假体表面更加耐磨;提高关节稳定性,降低脱位的发生率,并且保证了更大的关节活动范围[1,2];术后可以进行跑步及重体力劳动等大量运动[3].尽管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富有争议,但对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需求较高、身体情况较好的低龄老年患者仍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4].本研究即评价此人群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沈元新 《山东医药》2006,46(16):99-1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植入人工全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外科技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患者迅速恢复关节功能十分重要。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2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9例、女23例,年龄47~81岁、平均62岁。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例,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86岁.2002年不慎摔倒后右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11年1月再次摔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0 d出院,出院后指导患者及家人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现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术后认知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严重的术后并发症。P0cD大大增加了老年患者术后致残和致死风险,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POCD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些年的研究结果提示术后炎症反应是POCD发病的主要机制,本文将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两方面对POCD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有助于改善POCD的抗炎药物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周玉坤 《山东医药》2010,50(19):69-70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OA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DDH继发OAH患者行THR,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X线观察假体位置,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关节活动度、跛行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X线示假体位置正常;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和脱位;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度满意,跛行基本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415分提高至84.425分。结论THR治疗DDH继发OAH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为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常见的两种方法.由于早期非手术治疗不当,患者内固定术后过早负重以及各种因素影响,少数内固定手术患者晚期可能出现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等产生,导致术后出现严重的髋内翻、肢体短缩以及创伤性关节炎[1],本研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采用对56例(61髋)患者施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快,可早下床活动。关节功能亦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