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话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话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电话健康教育干预组44例。干预组给予糖尿病电话健康教育3个月,3月后比较2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人满意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电话干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HbA1c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干预组病人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话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血糖,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短期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改善代谢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提高糖尿病知识及改善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患者 119例 ,其中实验组 6 4例 ,在降糖药物不改变情况下接受 1个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对照组 5 5例 ,降糖药物不改变 ,不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 ,观察 1个月。观察二组患者实验前后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PBG)、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及糖尿病知识评分 (DKS变化 )。结果 实验组在接受 1个月健康教育后FBG、PBG较前明显下降(P <0 0 5 ) ,糖尿病知识评分显著提高 (从教育前的 2 1 7± 3 0提高到 77 6± 5 8,P <0 0 5 )。对照组在实验期间FBG、PBG、糖尿病知识评分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有提高糖尿病知识及改善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 h血糖(2h PBG)水平,采用Bittar标准进行服药依从性评价,采用生活质量量表(D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bA1c、2h PBG、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b A1c、2h PBG、FB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影响、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给予积极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依从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以及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干颓组的FBG和PB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臧秀萍 《现代保健》2013,(14):65-66
目的: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探讨临床价值。方法: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精神分裂症及糖尿病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起居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好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糖尿病血糖,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糖监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观察两组血糖监测依从性及出院3个月后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6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FBG、2 h PBG及HbA1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住院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过程中,与常规血糖监测比较,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血糖监测的主动性,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也为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瞿冬静  周俊萍 《智慧健康》2022,(15):174-176
目的 探讨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范围2019年7月-2020年6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组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37例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治疗依从性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组病人的血糖水平及HbA1c含量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教育后,研究组FBG水平(4.45±1.26),PBG水平(6.13±1.88)及HbA1c含量(8.25±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差异显著,P<0.05;对于疾病基础知识、预防知识、护理与治疗知识分值而言,研究组干预后明显高于参照组,且两组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自我监测、正确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依从性分值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97.30% vs 81.08%)经统计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对血糖水平控制、疾病知识掌握、治疗依从性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干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社区干预效果及人群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不同干预措施分为社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社区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社区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及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水平。结果社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Hb A1c、FBG和PBG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社区干预组Hb A1c、FBG和PBG值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3),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用药指导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BG、PBG及Hb Al C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通过规范用药指导,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4%VS12.33%,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87.67%VS72.60%,P0.05)。结论通过规范用药指导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服药依从性,改善自我管理行为,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居家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性血糖监测的具体措施和管理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效果。方法对10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居家结构性血糖监测6个月,内容包括实施结构性血糖监测的方法、血糖值曲线图的绘制与医患共同解读等关键环节与管理要点,观察实施结构性血糖监测前及管理6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评估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结果实施糖尿病患者居家结构性血糖监测和管理6个月后患者的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糖尿病患者居家结构性血糖监测与强化管理能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效果,提供个性化血糖谱分析医患互动解读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成为有效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10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B组52例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4个月后观察患者血糖变化,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B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高于A组(P<0.05);B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完全从医率高于A组(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A组,多囊卵巢综合征非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和RBP4水平,采用阳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VEGF、HbA1c水平与HOMA-IR和IAI的相关性。结果观察B组和观察A组血清RBP4、VEGF、HbA1c、FPG、FINS、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A组血清RBP4、VEGF、HbA1c、FPG、FINS、HOMA-IR水平明显高于观察B组(P0. 05)。观察B组和观察A组I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A组明显低于观察B组(P0. 05)。观察A组血清RBP4、VEGF、HbA1c水平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 05),与IA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VEGF、HbA1c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快速和高效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河北行唐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医护理技术,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血糖监测、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指导、足部的检查及护理等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组在合理饮食、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坚持锻炼、足部自我检查和护理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提高糖尿病足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拉美兹产前体操联合健康档案及个体化饮食指导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11~2017-12期间来我科产检的70例GDM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开展拉美兹产前体操联合健康档案及个体化饮食指导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水平、依从性、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FBG、PB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94.29%,高于对照组62.86%(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37.14%(P0.05)。结论:拉美兹产前体操联合健康档案及个体化饮食指导可提高GDM患者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看图对话"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的4幅"看图对话"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安排8位患者为一组,每周进行1次,每次60 min,连续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健康教育前,2组患者FPG、2 h PG、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实验组FBG为(6.2±2.4)mmol/L,2h PG为(7.8±2.1)mmol/L,Hb A1c为(6.3±1.5)%,对照组80例患者实施教育后FBG为(8.3±3.2)mmol/L,2h PG为(10.1±3.9)mmol/L,Hb A1c为(7.5±1.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2组患者饮食、运动、按时服药、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试验组饮食、运动、按时服药、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看图对话"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且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营养知信行教育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GDM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健康教育中开展营养KAP管理,护理干预2个月后,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指导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结果干预组营养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92.5±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2.9)分(P0.05);干预组健康教育指导总依从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FBG、2h PBG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KAP教育可提高GDM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且有助于更好的执行健康教育管理计划,并对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意见。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5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等生理指标上有明显的好转,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患者与护理前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服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自我约束力也高于对照组(P〈0.05),其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康复,也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其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在延续性护理下实施综合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依从性。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2020年4月—2022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111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延续性护理下实施综合管理,观察比较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血糖(FBG)水平、每月低血糖频率、每周监测血糖频率、每周运动次数、依从率、糖尿病饮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5.45%;观察组HbA1c、FBG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每月低血糖频率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每周监测血糖频率及每周运动次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糖尿病饮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延续性护理下实施综合管理取得较好随访护理效果,血糖水平稳定,干预后疗效较好,患者依从性良好,可较好遵循糖尿病饮食、自测血糖,积极运动,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家庭医生社区干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曲阳路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实施强化教育管理、优化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指导降糖药物使用等家庭医生社区综合干预方案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社区干预前后,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家庭医生社区综合干预后患者FBG(6.95±1.54)mmol/L与HbA1c(6.92%±0.90%)水平均显著好转(P0.01);菌群调节治疗后FBG(6.59±1.62 mmol/L)与HbA1c(6.75%±0.95%)水平进一步好转(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FBG(7.12±1.45)mmol/L与HbA1c(6.94%±1.06%)水平回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停药后FBG与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社区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管理和治疗行之有效,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健康体检及门诊、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67例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两组FPG、PBG2h、FINS、HbA1c、hs-CRP、SBP、DBP、TG、TC及LDL-C、HDL-C等指标,分析其在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讨论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等。[结果]观察组除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其他观察指标如FPG、PBG2h、FINS、HbA1c、hs-CRP、SBP、DBP、TG、TC及LDL-C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炎症状态是影响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