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估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研究术前均经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诊断并经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18例患者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包括良性病变: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厚壁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恶性病变:胆囊腺癌、小胆囊癌。结果 1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占7例,良性占11例;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6例,定性准确率85.71%(6/7),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5例,定性准确率71.43%(5/7);在11例良性病变中,螺旋CT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符合7例,准确率63.64%(7/11),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10例,准确率90.91%(10/11)。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有优势,优于超声检查,但两者都不能确定其组织学类型;而超声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性病变的分型优于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更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结果,诊断效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0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良性病变90例,恶性病变12例。良性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36例、胆囊腺肌增生32例、腺瘤性息肉22例。恶性病变为早期胆囊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良性病变89例,恶性病变13例,CT检查良性病变78例,恶性病变24例,与病理检验结果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组织指数≥0.6,能够对疾病的良性与恶性程度进行判断。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在检查过程中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对疾病的良恶性质进行区分,为临床医师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彩色多普勒检查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胆囊息肉75例、胆囊腺瘤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8例,小结节性胆囊癌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评判其诊断价值。结果:小结节性胆囊癌患者即恶性病变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可见丰富血流,与胆囊息肉、胆囊腺瘤等良性病变相比,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的血流显示阳性率、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如二维超声信息完整、清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等,综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血流性质、Vmax、RI等,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高频联合低频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共计6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将其作为诊断金标准,患者同时进行高频超声诊断(HFUS)以及低频超声诊断(LFUS)。观察比较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HFUS、LFUS以及HFUS联合LFUS诊断准确率。结果 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53例(胆囊息肉4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胆囊腺瘤3例)、恶性7例(均为小结节性胆囊癌),其中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共计4例。HFUS诊断准确率为96.67%,LFUS诊断准确率为98.33%,HFUS联合LFUS诊断准确率为100.00%,HFUS联合LFUS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HFUS与LFUS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FUS与LFUS诊断准确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US联合LFUS可明显提升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近,可较好诊断疾病的类型,可作为诊断胆囊息肉样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5月—2021年4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接受手术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行比较性诊断研究,手术病理诊断前,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行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效果、分型诊断效果及超声成像指征分析。结果 观察组胆囊息肉样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临床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诊断中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综合分析两组患者超声成像后发现,胆囊息肉样良性病变超声成像中病灶形态以团状、乳头状多见,桑葚状少见,且病灶基底多较宽;病灶回声信号以高回声、强回声信号为主,稍高回声及等回声信号较少见;多发性息肉及单发性均有一定发病比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多数患者病灶内无血流信号,存在血流信号者主要为条状、点状信号,RI指数均≤0.75。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诊断中采取多模式超声联合诊断模式,可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联合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乳腺肿块患者,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患者45例,恶性病变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比较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BI-RADS-US分类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共发现良性病灶70个,恶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显著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9,P0.05);恶性病灶BI-RADS-US分类显著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2,P0.05);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仅为57.14%,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与BI-RADS-US单独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和85.71%,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提高到95.24%,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09,P0.05),且Kappa值为0.751,一致性最好。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联合BI-RADS-US分类可以提高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从而对病灶做出综合评价,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结果]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5.9%。胆固醇性息肉及腺肌瘤样增生病灶直径多〈10mm,腺瘤及早期胆囊癌直径多〉10mm。若以阻力指数(RI)〉0.60作为恶性病变标准,则RI在鉴别良、恶性息肉样病变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保胆手术后的临床评估.方法 选取拟行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60例,对比分析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及术中探查结果,跟踪观察保胆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超声对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正确诊断率为96.9%(155/160),误诊率为2.5%(4/160),漏诊率为0.6%(1/160).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为3.6%(5/137).结论 超声可以作为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保胆手术的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莹 《智慧健康》2023,(14):5-8
目的分析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纳入研究,进行腹部彩超结合高频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评估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分析各种不同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影像特征及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手术病理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70例,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出68例,检出率97.1%,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类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特征分析中,胆固醇息肉检出率最高,表现为多发病灶,其多发病于胆囊体基地较窄部位,表现为高回声信号,血流成像检查无明显信号。炎性息肉的发生率也较高,单发或多发病灶数量无差别,多在胆囊体、胆囊底部发病,检查见高回声,无明显血流信号。胆囊结石多为胆囊体单发病灶,检出高回声。胆囊腺瘤为胆囊颈单发病灶,检出高回声,未检出明显血流信号。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灵敏度为95.5%(63/66),特异度为100.0%(4/4),准确度为95.7%(67/70),与手术病理对比差异不显著(χ^(2)=3.070、0.000、3.070,P=0.080、1.000、0.080)。结论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对并病变性质及类型的鉴别准确性高,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本院采用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进行检测,根据手术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析对比经低频超声检测以及两种超声方法联合检测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胆囊息肉样良性病变患者无血流信号、与囊壁分解不清晰、胆囊壁不连续、病灶基底较宽的人数比例低于恶性病变患者(P<0.05)。低频超声检查、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455、0.930,(P<0.05),其中低频超声检查的Kappa值在0.4~0.75范围内,说明诊断一致性一般,而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Kappa值>0.75,说明诊断一致性较好。联合检测对胆囊息肉样良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5.24%、100.00%、96.83%,均处于较高水平,高于低频超声检查;联合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高于低频超声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12)。结论: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组织结果具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临床和病理的关系及动态变化 ,提出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 89例手术切除的PLG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89例PLG占同期胆囊切除的 5 .5 % ,非肿瘤性息肉为 80例(89.9% ) ,合并胆囊结石者占 30 .0 %。肿瘤性息肉为 9例 (1 0 .1 % ) ,其中合并胆囊结石者占 66 .7%。胆固醇息肉占非肿瘤性息肉的 85 % ,肿瘤性息肉多为接近 1 0mm的单发病灶 ,3例胆囊癌中 2例为腺瘤癌变。结论  >1 0mm的单个PLG、短期内迅速增大的PLG、年龄较大或合并胆囊结石者应手术治疗 ;胆囊腺瘤癌变率较高 ,应尽早手术治疗。加强PLG的动态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CT仿真内镜与病理的对照研究.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来我院消化科就诊的可疑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CT仿真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对照组给予传统电子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所得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相对比。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相对比.实验组一致率达94.73%.对照组一致率达9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仿真内镜可以很快成像并得出详尽资料,并且癌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提高。在临床上,CT仿真内镜与结肠镜有相同功能可替代结肠镜.可以作为电子结肠镜检查不能耐受者或有禁忌症者的重要补充.其应用价值值得近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术前预测肿瘤性息肉的临床病理指标,明确指标间的交互效应.方法 对347例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5个指标对预测肿瘤性息肉有统计学意义,即年龄(P=0.015)、息肉数量(P=0.018)、息肉直径(P=0.000)、超声回声性质(p=0.000)以及息肉部位(P=0.030).ROC曲线分析显示直径0.925 cm是预测息肉为肿瘤与否的最佳临界点.结论 年龄、息肉数量、息肉直径、息肉部位、超声回声性质均对预测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有显著价值,其中息肉直径价值最高.直径0.925 cm为预测胆囊息肉样病变假瘤性与肿瘤性的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14.
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因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肉眼难于发现,常规诊断手段也不易识别。荧光内镜利用能精确反映组织内部微小变化的荧光技术,使这一状况产生突破性的改变。该课题组利用荧光内镜对2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检测,初步得到总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O%.94.6%、93.5%的良好效果。由此可见.荧光内镜检查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病变形态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较普通内镜有更大的优势.易于发现肉跟难以识别的可疑病灶。并且可在图像指示下精确引导活检.对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应用PET/CT 与MRI检查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0例,比较分析两种检查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PET/CT与MRI检查对原发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40例患者中PET/CT对淋巴结转移病例诊断敏感性、准确率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χ2值分别为4.59、8.66,均P<0.05);PET/CT与MRI共同检出转移的淋巴结共98个,与手术证实淋巴结数目107个相比,联合检出率为91.58%;经比较PET/CT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1)。结论 PET/CT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率、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并且能准确的检出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对临床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痛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多为多发且直径小于10mm。结论 B超诊断胆囊息肉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胆固醇性息肉的治疗应注意调节和控制胆固醇代谢,对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0mm以上,伴有胆囊结石病人,应该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以减少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误诊率。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3例)和胆囊癌(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胆囊炎,术前B超32%(7/22)胆囊癌不能排除,术前MRI或CT检查52%(12/23)误诊为胆囊癌,4%(1/23)误诊为胆囊腺肌症。术中冷冻病理检查7例XGC均排除胆囊癌,术后病RI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例,检查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均确诊。51例胆囊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B超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3%(33/45),术前CT及MRI诊断正确性为78%(35/44),术后病理检查51例胆囊癌均得以确诊。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胆囊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确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攀升,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CT结肠成像(CTC)将CT仿真内镜结合三维CT成像用于结肠疾病检查,具有检查时间短、定位准确、患者易耐受及安全无创等优势。通过阐述低剂量CTC的应用进展,使其在结肠疾病检查中得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