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急诊ICU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并符合CVC—RI诊断标准,细菌学检查均阳性的1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CVC—RI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7.9%,39/103)和革兰阴性菌(42.7%,44/103)发生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C—RI与使用导管腔数、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有关。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比例最低。结论应尽量选择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控制置管时间和导管腔数,注意监测病原菌菌谱的变化。预防重点是避免导管腔内外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735例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讨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 ,探讨有效防治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统计本院ICU 3年中留置CVC患者 735例 ,其中发生CVC -RI 2 8例。根据远位感染、留置时间、是否输注TPN、插管型号、年龄及穿刺部位 ,分析CVC -RI的相关因素。结果 存在远位感染、CVC留置时间 >7天、经CVC输注TPN的患者、CVC -RI发生率较高 ;插管型号、年龄及穿刺部位不同的患者 ,CVC -RI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危重病患者CVC -RI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细菌经导管向血管内迁移及管腔堵塞所致感染为多见 ,并随留置时间的延长及输注高浓度的糖、脂肪 ,CVC -RI发生率相应增高。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更换CVC、保持导管通畅是降低CVC -RI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521例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1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21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2χ检验。结果 521例中培养阳性209例,分离出真菌73株占34.93%,革兰阳性菌62株占29.66%;革兰阴性菌74株占35.41%;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大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8~14 d的阳性率最高;普通管感染高于血液透析管和抗感染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静脉置管类型、部位、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要的病原菌;ICU应加强对导管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RI)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18例中心静脉置管(CVC)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10岁,平均(5.26±2.12)岁.记录患儿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封管方式、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及免疫抑制剂及激素使用情况.根据是否发生CRI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参数差异.结果 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儿年龄较小,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抗菌药联合应用和免疫制剂及激素人员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置管部位和封管方式构成比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封管方式、抗菌药联合应用和免疫制剂及激素应用为儿童CRI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CRI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在外科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C与CVC的置管用时、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结果 CVC组置管操作平均时间(28.67±5.13) min短于PICC组的(45.20±6.89) min (P=0.035);PICC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114.85±10.29)d长于CVC组的(24.78±8.42)d(P=0.033);PICC组与CVC组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优于CVC组的并发症有5项,而CVC组优于PICC组的并发症仅为静脉炎.结论 对于长期营养(>4周)的患者提倡使用PICC,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PICC技术的培训与发展;而CVC具有置管操作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更适合于重症急诊患者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癌中心静脉置管(CVC)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其护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1~2017-12我院50例食管癌CVC置管化疗引起CRBS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食管癌CVC置管化疗未发生CRBSI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分析食管癌患者CVC-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置管季节、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及导管留置时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导管移动与否、白细胞计数、导管留置时间及化疗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导管移动与否、白细胞计数、导管留置时间及化疗次数均为食管癌患者CVC-CRBSI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移动与否、白细胞计数、导管留置时间及化疗次数均为食管癌患者CVC-CRBSI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及时予以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CVC-CRBS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为CVC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留置C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4例,未感染组103例;对感染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CVC感染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检出病原菌34株,阳性率为24.82%,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50.00%,革兰阴性菌13株占38.24%,真菌4株占11.76%;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66.67%;感染组置管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有导管接头、三腔导管比例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置双腔导管、置管时间是CV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及置管时间过长、股静脉穿刺、双腔置管等容易引发CVC感染,临床应规范操作,预防性使用高敏抗菌药物,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置管时间2~43天,均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现象。其中1例患者置管后自行脱出,55例患者病情平稳转科前拔管,21例患者带管转他科继续治疗,14例患者带管死亡,留管期间导管堵塞3例,经处理后均再通。结论:CVC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做好CV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导管的维护,可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心静脉导管(CVC)微生物定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CVC置管的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病史资料、导管相关资料(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置管目的、是否带管入院)、CVC微生物定植结果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共65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中位数为63岁(18~97岁),累计置入CVC 762例次,置管时间中位数为11 d(2~122 d),总置管时间为10 725 d。CVC微生物定植率为16%(122/762),共培养出134株菌株,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多见(52.2%,70/134),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33.6%,45/134)和真菌(14.2%, 19/134)。13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21/千导管日(13/10 7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1.783,95% CI=1.108~2.870)、置管前血清白蛋白浓度≤25 g/L(OR=1.783,95% CI=1.357~6.757)、置管时间长(OR=1.105,95% CI=1.009~1.111)及带管入院(OR=2.837,95% CI=1.010~7.969)均为CVC微生物定植的危险因素。结论 置管时间延长及带管入院均易发生CVC微生物定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根据感染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怀疑导管感染或治疗结束后送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12例细菌学检测阳性,感染率为14.12%;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8.70%;多次穿刺置管成功16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37.5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紧密相关,在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技术时,应注意熟练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探头、导管类别、穿刺部位,同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为透析导管感染预防对策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收治的经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1 974例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归纳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74例血液透析患者,男性958例,女性1 016例,平均(62.53±16.91)岁,导管细菌培养阳性24例,总置管26 452日,CRBSI感染发生率为0.907/千置管日(24/26 452)。患者性别以及导管留置部位(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与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65岁、置管时间≥15 d、尿毒症合并糖尿病等增加了患者CRBSI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间7 d的患者感染率最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率明显上升(OR=0.352,95%CI=0.171~0.728,P=0.005),导管留置时间是引起CRBSI的影响因素(P0.05);24例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58.33%和16.67%,革兰阴性菌如产气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合计占25.00%。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CRBSI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患者年龄、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有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护理人员上下机操作规范,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双腔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细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菌血症治疗对策.结果 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1.05‰,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为0.85‰;染菌次数与置管时间成正相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89.29%)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62%、表皮葡萄球菌占37.50%;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用于初始透析或急诊透析的临时导管主要以拔管重新换位置治疗为主,辅以抗菌药物治疗;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长期透析导管以抗菌药物封管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谭超 《中国卫生产业》2020,(7):80-81,84
目的探讨外科中心静脉导管(CVC)护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外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CVC置管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为30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开展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针对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通过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为更好的预防及控制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23例行肝癌切除术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导致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结果 223例患者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24例,感染率10.76%,其中静脉导管留置13例,占54.17%;导管局部感染10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分别占41.67%、4.16%;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静脉高营养时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患者年龄<60岁、未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1~2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无静脉高营养时的感染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穿刺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是引起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主要与穿刺次数较多、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有关,因而提高穿刺技巧以减少穿刺次数和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及控制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于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诊治的患者48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患者吸烟史、饮酒史、置管时间、移植前后感染发生情况、合并相关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归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为11.80%(57/483);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0.87%,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4株占34.78%,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35%;置管时间、导管维护周期、血栓史、合并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高,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详细了解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医院因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术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10例,分析患者的年龄、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的部位、穿刺部位、感染类型、住院时间、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等。结果患者的穿刺季节、并发症、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以及免疫功能等相关因素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关(P<0.05),其中并发症、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以及免疫功能为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10例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32例,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革兰阴性菌24株占52.2%,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32.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7株占15.2%,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乳腺癌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相对较高,特别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等,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均>80.0%,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以及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40.0%。结论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规范操作、营造舒适卫生环境、增强患者免疫力等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的感染,同时对于感染患者在行抗菌治疗时,一定要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强、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以指导临床工作,减少导管感染对患者的伤害。方法对2008-2012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涉及的内容,将其分为置管时间组、置管部位组和病原菌分布组,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63篇,累计报告置管患者14 858例,其中感染2 525例;涉及7个感染相关因素,分别为留管时间76.19%、置管部位50.79%、患者因素46.03%、无菌操作39.68%、日常护理25.40%、导管因素17.46%、输液原因14.29%;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6.99%,导管留置时间≤1周感染率为5.46%,>2周感染率为29.94%;引起感染的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41.24%、革兰阴性杆菌占35.28%、真菌占23.48%。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与置管部位的选择仍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革兰阳性球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感染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08年3月对肿瘤科CVC置管的患者置管时间、病原学结果、导管相关感染情况(CVC-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中,送检导管尖病原菌检出率为0%,无发生CVC-RI病例.结论:加强医护人员的导管感染相关知识教育,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插管技术,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留置导管护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二重感染等,是控制CVC-RI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诊治及预防要点。方法采用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与医院监测结果及临床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CRBSI诊治应注意:对于留置CVC的患者,只要出现不能用非感染原因解释的高热,就要考虑CRBSI的可能,普通导管和抗感染导管在引起感染的时间和病原学方面有不同之处;抗感染导管的抗感染作用是有限的;立即拔管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常规隔日1次对穿刺点皮肤涂抹培养应淘汰。结论CRBSI的预防应严格掌握CVC留置指征;选择硅胶类导管;当置管时间预计〉5d时选择抗感染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非股静脉置管;导管接口的保护、消毒及保持穿刺点干燥很重要;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