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42例糖尿病并发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发生率与糖尿病患者年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明显相关,部位以皮肤感染及呼吸道最多见,其次是泌尿道感染。结论血糖高、年龄大、并发症重是糖尿病患者合并脓毒症休克的重要易感因素;治疗上,在严格控制血糖、积极处理感染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针对脓毒性休克病人的不同状况或不同时期,将多种方法联合起来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过程中有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同时也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这两者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1 致炎因子与细胞凋亡1.1 肿瘤坏死因子(TNF)TN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活化T淋巴细胞产生。在许多感染和非感染情况下,循环系统及局部TNF-α的浓度均有增高。 1997年Ayala等在C_3H/HeN雄小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中发现,术后4h腹膜渗出液中,凋亡比率增加的主要是非粒性白细胞;术后24h,粒细胞和非粒细胞凋亡比率才同时增加;而外周血白细胞在术后24 h时表现为凋亡比率下降。同时  相似文献   

3.
胡文兵 《工企医刊》1996,9(4):139-140
近年来我院采用自制肝炎合剂治疗传染性黄疸肝炎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4~46岁,平均25岁。临床表现:恶心30例,占71.4%,呕吐19例,占45.2%,腹胀16例,占38%,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胰瘘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各种原因所致的30例胰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10例,好转15例,未愈3例,病死2例(均死于合并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非手术治疗对大多数胰瘘有效。  相似文献   

5.
吴正元  翟蕾 《智慧健康》2022,(21):161-165
目的 研究严重脓毒症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开展,选取研究开展期间入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内IL-6、IL-10、TNF-α、CRP、PCT、WBC、CD4+、CD8+、CD4+/CD8+、HR、SpO2、BLA、BUN、Scr、GCS的结果为P<0.05。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后组间上述指标的结果为P<0.05。结论 严重脓毒症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脏器功能和意识状态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并评价患者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病死率为18.1%显著低于对照组38.3%,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APACHE II评分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APACHEⅡ评分,缓解病情严重度,提高患者健康生理状态,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院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104例ICU患者,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轻度脓毒症组45例,严重脓毒症组29例,非脓毒症组30例,另选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PCT水平;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P水平,观察各指标诊断脓毒症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绘制ROC曲线并加以分析,明确检测最佳阈值。结果: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CRP水平较对照组、非脓毒症组明显升高;非脓毒症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指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与ROC曲线下的面积值均好于CRP;联合检测血清PCT、CRP的敏感性及准确率好于各指标独立诊断。结论:血清PCT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可以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方法、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死亡率和生存率的病例资料。结 果并发症发生率8.7%,围手术死亡率1.1%。1年存活率68.5%,3年存活率26.0%。结论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死亡的原因。手术技巧和胰肠吻合是预防胆瘘和胰瘘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45-94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 IL-10、 TNF-α、内毒素、 MAP、 NE、HR水平,采用生化仪检测乳酸和PO_2/FiO_2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28 d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炎性因子和内毒素水平、血流动力学、乳酸和氧合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 IL-10、 TNF-α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IL-6、 IL-10、 TNF-α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的MAP、 PO_2/FiO_2水平均明显升高, NE、 HR、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MAP、 NE、 HR、乳酸、 PO_2/FiO_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急诊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急诊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微循环指标。结果 治疗48 h后,两组的IL-6、 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IL-6、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48 h后,两组的MFI、 PP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MFI、 PPV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大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急诊脓毒症患者可显著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观察感染后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方法:大量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正常加TPN和感染加TPN三组。观察感染后肌肉蛋白、谷氨酰胺含量和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量的变化,以及肌肉中泛素和肌纤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感染后尿3-甲组氨酸排出量明显增加,同时肌肉蛋白及谷氨酰胺含量明显下降。感染后肌肉肌纤维蛋白基因表达下降,而肌肉泛素蛋白基因表达显著增强。结论:感染后肌肉蛋白分离增加,并且此时蛋白合成明显受抑制。  相似文献   

12.
从单一血小板计数的下降到DIC,凝血系统异常在危重病患者中屡见不鲜,病死率随之升高.在脓毒症中,组织因子活化外源性凝血途径增强凝血,同时诱导抗凝和阻碍纤维蛋白溶解,从而造成机体高凝血状态,形成微血管血栓,干扰器官微循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许多炎症介质涉及到凝血系统的活化;反之,许多凝血蛋白与炎症也密切相关.此文综述了炎症和凝血的复杂关系,对这一关系的全新理解有助于形成新的治疗脓毒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Th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试验结果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总患者1 1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不能降低脓毒血症患者28 d病死率(n=11,I2=27%,OR=0.86,95%CI:0.68~1.09,P>0.05),可改善7d休克逆转(n=6,I2=0%,OR=2.13,95%CI:1.62~2.80,P<0.01)及28 d休克逆转情况(n=6,I2=0%,OR=1.52,95%CI:1.14~2.02,P<0.01).ACTH兴奋试验对判断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血症疗效无影响(合并I2=0%,OR=0.86,95% CI:0.66~1.12,P>0.05).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脓毒血症患者短期病死率无效,但能够改善危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和预后.ACTH兴奋试验无法判断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入选384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其中住院期间发生肝功能不全91例(病例组),未发生肝功能不全293例(对照组),对各种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史、慢性基础病、动脉血乳酸、机械通气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史、慢性基础病、动脉血乳酸、机械通气和APACHE-Ⅲ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肝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P〈0.01或〈0.05)。结论年龄、饮酒史、慢性基础病、动脉血乳酸、机械通气和APACHE-Ⅲ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肝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凝剂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的脓毒血症患者当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血症的患者80例,把80例患者按照数学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实验组40例与空白组35例。空白组患者给予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血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最后一共有76例患者完成了临床研究,实验组40例与空白组36例。实验组显效患者共36例,有效患者共4例,无效患者共0例;空白组显效患者共25例,有效患者共11例,无效患者共0例,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具有意义(P<0.05)。进行治疗之后和空白组进行对比,实验组的血清WBC、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与手术率都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在统计学中均具有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接受治疗之后实验组的NK细胞、B细胞以及CD4%+/CD8%+值、CD4%+、CD3%+、CD8%+T细胞都有明显升高,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的脓毒血症患者采用抗凝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并且对免疫功能可能物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医院神经外科发生的23例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386例患者中,发生败血症23例,发生率为0.96%;23例患者中,18例患者败血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占78.26%,在适当的抗菌药物应用后,其中60.9%在48 h内症状得到了良好控制;23例患者经治疗后,能够生活自理者6例,占26.09%,重度残疾5例,占21.74%,植物人7例,占30.43%,死亡5例,占21.74%。结论及时的诊断、敏感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有效控制神经外科败血症的关键;该组败血症大多得到及时控制,但因原发基础疾病严重,整体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胆碱酯酶(CHE)以及前白蛋白(PA)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脓毒血症病情进展中的预警价值,以期早期干预.方法 将脓毒症患儿依据病情转归分为治愈组23例、死亡组16例,全部于入院即刻及治疗3d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含量,并随机选取25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死亡组入组当天血清胆碱酯酶(3157.7±652.14)U/L、前白蛋白(104.76±43.23) mg/L较治愈组当天血清胆碱酯酶(3235.53±741.56)U/L、前白蛋白(162.87±74.34)m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2178.63±724.02)U/L、前白蛋白(84.65±26.58)mg/L进一步降低(P<0.01),治愈组胆碱酯酶(3987.14±826.43)U/L、前白蛋白值(172.89±52.13)mg/L较入院时均有所上升;两组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的动态变化,对判断脓毒血症患儿疗效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有利于对病情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功能不全综合征(GIDS)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医院ICU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期间GIDS发生与否,将入选患者分为GIDS组和非GIDS组,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因素的差异,从而得到影响GIDS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72例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发生率为65.5%;59.8%的GIDS发生在入住ICU 7~14 d;GIDS的ICU病死率为47.2%,非GIDS为2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GIDS住ICU时间为(18.6±13.6)d,非GIDS为(14.2±7.8)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腹腔感染、高SOFA评分以及早期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是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的危险因素.结论 GIDS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能明显影响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疑似革兰阴性菌引发的脓毒症患者血浆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疑似革兰阴性菌引发脓毒症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将疑似感染病人又分为确诊组(31例)和排除组(21例)。以动态浊度法连续检测患者血浆内毒素。结果:确诊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排除组和对照组(P<0.001),排除组治疗后2 h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此后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内毒素血症与脓毒素症密切相关,可用于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