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2):236-238
目的观察定期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通畅性及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使用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使用纯肝素溶液透析后封管;观察组(30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溶液每周一次透析后封管,其余透析时间后予以纯肝素溶液封管。均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透析静脉压、栓塞率、导管感染率及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封管处理后其透析血流量、Kt/V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提高(P<0.05),导管静脉压及栓塞率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感染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封管处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期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维持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良好的通畅性,并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新的中心静脉置管封管方法.方法选择136例次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封管;A组46例(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组)、B组45例(庆大霉素与肝素混合封管组)和C组45例(肝素组),监测感染等情况.结果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管内感染率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C组明显降低(6.5%、4.4%比22.2%,P<0.05,4.3%、2.2%比17.8%,P<0.05).结论 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能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内感染的发牛率,不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素与抗菌药物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不同临床效果,以寻找最佳的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月70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予单纯肝素封管;观察组35例,给予肝素与抗菌药物混合液封管,其余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对照组为22.85%、观察组为5.72%,并发症总发生率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为2.86%,置管时间对照组为(58.9±17.8)d、观察组为(50.3±15.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结论抗菌药物封管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其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4.
徐静 《中国校医》2014,28(10):768-770
[摘要] 目的探讨定期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将30例 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研究组(以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定期封管),对照组(以纯肝素封 管),观察比较2组导管留置时间、kt/v、堵管次数、血流量是否充足、出血等指标。结果规律性尿激酶联合封管 组(研究组)患者导管血流量、kt/v、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常规肝素封管组(对照组)。结论规律性尿激酶联合肝素 封管可使长期静脉留置导管时间延长,同时可提高患者透析血流量,提高透析效率及充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与肝素混合液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及其效价比的对照研究.方法 对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肝素),B组(头孢他啶+肝素),C组(磷霉素钠+肝素),D组(克林霉素磷酸酯+肝素),观察上述抗菌药物加肝素混合液对置管感染的影响和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在同等预防效果时进行价格差异的比较.结果 A、B、C、D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5.6%,7.4%、4.5%,后3组均较A组明显降低,说明抗菌药物加肝素封管能明显降低静脉导管内感染的发生率;B,C、D3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抗菌药物的价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克林霉索磷酸酯价格最低;抗菌药物与肝素混合液封管其血栓形成、局部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肝素封管液中加用适合的抗菌药物,不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头孢他啶、磷霉素钠、克林霉素磷酸酯分别与肝素混合液封管均有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作用,其中磷霉素钠具有预防感染效果肯定,不用稀释、溶解和做过敏试验、操作简便等优点,并能有效降低预防感染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孔丽 《现代医院》2011,11(1):104-105
目的探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对透析双腔导管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研究组(以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对照组(以纯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堵塞次数、血流量是否充足、出血导管滑脱及导管管口破裂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流量为200±50 ml/min,对照组血流量为100±50 ml/min,调换动、静脉端后血流量仍少,静脉压增高。两组的出血、导管滑脱及导管管口破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是较好的留置导管封管液,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法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封管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住院患者1 000例,根据不同的封管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庆大霉素与肝素混合方法封管,研究组患者使用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的方法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内血栓、出血的发生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内血栓及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4%、3.2%及7.2%,高于研究组的6.0%、2.8%及7.0%,但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的封管方法在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内血栓方面与混合封管方法相当,不存在混合药物的稳定性问题,同时也能够减少透析患者与庆大霉素的直接接触量,减低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分离封管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结合肝素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医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给予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患者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期内导管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导管通畅性。结果试验组封管期导管感染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19.44%(7/36)(P=0.024);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导管栓塞率为5.56%(2/36)低于对照组36.11%(13/36)(P=0.001);治疗后两组导管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水平均升高,导管静脉压下降,试验组导管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及导管静脉压分别为(257.65±34.59)ml/min、(1.53±0.64)、(91.89±14.52)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尿激酶结合肝素封管对细菌定植有预防效果,从而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使用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比较两组的导管堵塞率、溶栓再通率以及透析时的血流量、静脉压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溶栓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透析时,两组的血流量、Kt/V均显著低于首次透析时,静脉压均显著高于首次透析时(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末次透析时的血流量、Kt/V均显著更高,静脉压显著更低(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因子Ⅻ(FⅫ)、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和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采用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透析后深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两组透析前后导管通畅性相关指标、血浆凝血指标FⅫ、D-D、ATⅢ水平和透析后留置导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试验组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20.27%(P0.05)。透析后,试验组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较透析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导管静脉压较透析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血浆FⅫ、D-D水平较透析前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ATⅢ水平较透析前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试验组导管栓塞率4.05%低于对照组29.73%,导管栓塞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定期封管,能降低患者血浆FⅫ、D-D水平,升高ATⅢ水平,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导管通畅性,降低或延迟导管栓塞的发生,有利于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封管液对预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对导管栓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维持性血透长期留置导管的尿毒症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成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G+H液)组31例、高渗盐水+肝素封管液(S液)组33例和肝素封管液(H液)组31例,各组于置管当日和每次透析结束后进行封管,观察3组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G+H液组及S液组无导管感染生存率高于H液组(P<0.05),G+H液组及S液组无导管感染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G+H液组为(232.5±195.4)d,S液组为(244.6±186.2)d,H液组为(227.9±184.1)d,3组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液组、S液组、H液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2.3%、39.4%、38.7%,3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及高渗盐水+肝素封管液,用于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能较肝素封管液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两者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堵血液透析管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53例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于每次透析结束后以肝素钠溶液封管,观察组27例于每次透析结束后使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透析血流量与尿素清除指数的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导管阻塞率(1.3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9%)。结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对血液透析管进行封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以有效避免血液透析管功能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对导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试验组每周最末次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其余时间采用单纯肝素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及入组后1、3、6和12个月末次封管后检测导管通畅性指标(血流量、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和1年内的导管感染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入组后3、6、9、12个月导管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分别为(227.53±29.53)ml/min、(226.59±29.41)ml/min、(224.63±29.31)ml/min、(227.67±29.27)ml/min;(1.12±0.58)、(1.10±0.56)、(1.08±0.55)、(1.06±0.55)较入组前下降,静脉压为(104.92±12.74)mmHg、(105.42±12.85)mmHg、(106.39±12.93)mmHg、(107.32±13.02)mmHg较入组前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6、9、12个月与入组前及同期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6、9、12个月凝血功能指标较入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内,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16.67%(9/54)高于试验组5.56%(3/54)(P0.001)。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每周一次血透后封管,可降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提高导管通畅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规律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方法在长期透析患者导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长期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单纯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21例,采用规律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方法),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完成后进行封管,共观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与导管堵塞率,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管感染率与导管栓塞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均减少,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多;与干预前比,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静脉压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长期透析患者导管管理中,采用规律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方法可有效避免导管栓塞及感染等风险发生,且相对单纯肝素封管,能够增加透析血流量,降低静脉压,不会增加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欣 《药物与人》2014,(12):63-63
目的:观察尿激酶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02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2),对照组常规应用肝素钠封管,观察组用尿激酶封管.比较两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发生率低(21%VS46%,P〈0.05),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两者患者形成时间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尿激酶可以预防部分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双腔管中常规稀释肝素和纯肝素封管在肿瘤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效果。方法:6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纯肝素封管法(n=30),对照组应用常规肝素封管法(肝素钠注射液2ml加生理盐水至20ml,n=30),置管后1个月内,观察两组的封管效果,并比较封管2h后两组患者体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导管堵塞率均下降;两组封管2h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纯肝素封管法可延长中心静脉双腔管的透析使用寿命,且出血的危险性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导管应用尿激酶封管对其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诊治的124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所选患者均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将所选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74例患者封管应用5mg/ml肝素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分骨干应用25mg/ml肝素溶液+2500U/ml尿激酶进行24h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实际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以及实际血流量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溶液进行封管处理能够降低导管血栓出现,提升置管时间,增加透析治疗的血流量,增强导管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55例采用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B组)、华法林组(C组),三组均采用常规肝素封管,A组仅肝素封管,B组透析间期予氯吡格雷75 mg/d联合拜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C组透析间期予调整剂量华法林口服,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1.5~2.5.观察1年导管通畅率及尿激酶干预次数等.结果 C组2例因出血并发症退出研究,其中A组18例,B组18例,C组17例.B组及C组尿激酶封管率均较对照组降低[1.55%(43/2778)、1.25%(33/2648)比3.25% (90/2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A组1例导管功能丧失,B组和C组无导管功能丧失,三组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2例出血,A组和B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华法林对于预防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均有一定效果,但前者更为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以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与肝素钠封管,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置管部位及置管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术以股静脉置管为主,感染率与置管部位有关,其中股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概率最高,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试验组为11.76%、对照组感染率为36.11%,两组不同置管部位的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菌,试验组导管血培养阳性率为16.67%、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血透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的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314例通过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透的患者,分析不同置管方式、导管抗凝方法及留置时间与感染的关系。结果股静脉感染率32.1%,留置时间小于2周的感染率11.3%,大于2周时为58.0%;非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15.8%,留置时间小于2周的感染率为6.9%,大于2周的感染率为20.8%。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期间每天肝素盐水抗凝组(A组)的感染率为19.0%,导管内血栓形成率为4.76%,每次透析结束时肝素盐水抗凝组(B组)的感染率为9.2%,导管内血栓形成率为5.75%。结论选取非股静脉置管方式、缩短留置时间、减少打开导管的次数可有效降低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