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自 1 993年以来 ,采用在西药常规治疗AMI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针静脉滴注 ,以预防 AMI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生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将病人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41~ 77岁 ,平均5 7岁。入院前均有持续性胸痛 ,心肌酶学和静息心电图改变 ,符合 AMI诊断标准。其中前壁梗塞 1 2例 ,下壁梗塞 1 4例 ,前壁 下壁梗塞 4例。对照组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3~75岁 ,平均 5 5岁 ,前壁梗塞 1 4例 ,下壁梗塞 1 1例 ,前壁 下壁梗塞 5例。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按 AMI一般常…  相似文献   

2.
唐金国 《海南医学》2003,14(11):43-43
房室传导阻滞 (AVB)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常见的临床表现 ,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 12 0例AMI患者中合并AVB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以探讨AMI合并AVB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2 0例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7年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 98例 ,女性 2 2例 ,平均年龄 6 1± 4 .3岁。梗塞部位分布 :广泛性前壁 6例 ,前间壁2 3例 ,前壁 5例 ,高侧壁 3例 ,下壁 30例 ,下壁 +后壁 10例 ,下壁 +右室梗塞2 0例 ,下壁 +广泛前壁 2例 ,多部位极塞 2 1例。统计学采用x2 检验 ,均值比较用t检验。2 .结果12 0例AMI合并AVB者 …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护理,本文对长征医院1976年1月~1985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150例AMI作了初步分析。 资料分析 1976年1月~1985年12月AMI住院病人资料完整者150例,男性109例,女性41例,年龄46~86岁,平均66.7岁。按心电图所示梗塞部位:前壁93例,下后壁46例,前壁和下壁10例,心内膜下1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区域与体表疼痛部位及其放射部位的关系,本文分析了51例前壁和45例下壁AMI病人。体表疼痛部位和疼痛的放射部位均划分为7个区域,结果显示前壁与下壁AMI病人的体表疼痛部位及其放射部位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前壁与下壁AMI的体表疼痛部位及其放射部位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5.
我科1996年3月开始开展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8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AMI病人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50~75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2例,前壁4例,下壁并右室1例,前阔壁1例.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监护室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冠心病监护室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建立监护室1年半,收治AMI56例,死亡7例(12.5%)。从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前壁梗塞、下壁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泵衰竭及血清酶谱峰值升高者预后不良,部分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过程亦极凶险。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常由血栓形成引起,溶栓治疗可使阻塞血管再通,使AMI的死亡率有突破性的降低,再梗塞发生率减少。我院近1年多来用尿激酶与重组链激酶(链激酶)静脉溶栓,现将结果比较如下。1资料来源从1994年4月到1995年12月.符合AMI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症的27例住院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40~76岁(平均66.5±5.2)。梗塞部位:前壁6例,下坠7例,广泛前墨6例,广泛前壁+下壁毛例,广泛前壁+下坠+正后壁1例,广泛前壁+正后壁1例,下壁+正后壁1例,下壁+前间壁1例。随机使用尿激酶或链激酶,其…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 (6小时内 )再灌注治疗 ,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 ,可降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改善其预后〔1〕。我院 1999年 7月~ 2 0 0 3年 4月收治 2 5例AMI发病 6~ 12小时的患者 ,采用尿激酶 (UK)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5例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4 5~ 72岁 ,平均 6 1.2岁 ,>6 5岁16例。AMI部位 :前壁 (包括前壁、广泛前壁、前壁 +侧壁 ,前壁 +下壁 ) 17例 ,下壁 (所括下壁、下壁 +后壁 ) 8例。溶栓时间距起病 6~ 12小时。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2〕,并符合以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71—1991年中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230例,死亡30例,其中17例为24h内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56.6%,现分析如下.资料 17例中男13例,女4例;年龄45~73岁,平均62岁。就诊前全部有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入院后心电图符合典型AMI表现.结果 梗塞部位:广泛前壁8例,前壁 侧壁,前壁 下壁和下壁各3例.并发症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耀珍 《医学文选》1999,18(4):696-697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措施。在疾病发作4小时内溶栓可缩小梗塞面积,而且溶栓时间越早,梗塞面积缩小越显著,特别是在2小时内溶栓更佳[1,2]。我科自1995年9月至1999年2月对23例AMI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均在发病后4小时内),冠脉再通为100%,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中,男22例,女1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7.4岁;梗塞部位:下壁4例,广泛前壁 下壁5例,前壁 前间壁6例,前壁 前间壁…  相似文献   

11.
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并设对照组18例进行临床对照,着重观察硫酸镁对AMI早期心律失常的预防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 本组病例均按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47~64岁,平均51岁;发病时间20分钟~8小时,平均2.5小时.梗塞部位:均为OMI,基中广泛前壁4例,前间壁6例,前侧壁5例,下壁4例,前间壁合并右室梗塞1例,下壁合并右室梗塞1例.本组合并高血压病者14例.对照组共计18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及梗塞部位与治疗组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 ,近年来笔者采用尿激酶、改良极化液分两组静脉滴注 ,治疗AMI患者 15例 ,临床治愈率为 93 3%。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中 ,男 9例 ,女 6例。 6 0岁以上 11例 ,6 0岁以下 4例。广泛性前壁梗塞 2例 ,前间壁梗塞 4例 ,前壁梗塞 3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侧壁梗塞 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 1 5小时 ,最长 6小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1 2 治疗方法 :尿激酶 5 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 10 0ml,于30分钟静脉滴完。起病 6小时内应用效果最好 ,但年过 6 5岁或有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早期(12小时内)血钾水平与梗塞部位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46例AMI的早期血钾值进行测定.结果下壁+右室、前壁、下壁+后壁血钾值低于下壁(P分别<0.01、<0.01、<0.05),下壁+右室、前壁血钾低于下壁+后壁(P分别<0.01、<0.05),前壁和下壁+右室血钾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距发病6小时内者(22例)血钾低于距发病6~12小时内者(24例)(P<0.05).血钾<3.5mmol/L 19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8例,占94.7%;血钾3.5~4.0mmol/L 15例,发生心律失常5例,占33.3%;血钾>4.0mmol/L 12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占16.7%.结论不同梗塞部位的AMI早期血钾值有差异,特别有前壁和右室梗塞者易发生低血钾,应及时补钾.  相似文献   

14.
t-PA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PTCR)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重大进展,是挽救梗塞心肌,缩小梗塞范围最有效的方法[1].本文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为日本鹿儿岛市立病院1993年6月~1994年3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7例.男性54例,女性13例.<70岁52例,70~75岁15例.广泛前壁15例,前间壁16例,局限前壁14例,下壁7例,下壁伴正后壁7例,下壁伴右室4例,正后壁2例,前侧壁2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 (AMI)时梗塞部位与合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对 49例AMI合并AVB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AMI合并AVB者下壁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组 (P <0 .0 1) ,且AMI合并AVB组病死率高于无AVB组 (P <0 .0 5 )。认为下壁AMI易并发AVB ,且AVB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我所收集的43例前壁和下壁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心电图,试从常规心电图梗塞区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变化来探讨其临床特征。临床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我所及医院前壁和下壁AMI共43例,诊断均依WHO标准。男37例,女6例,年龄38~83岁(平均61岁)。43例中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24例(24/4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选取2002年9月~2004年3月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51岁~73岁(平均61岁),全部诊断符合1978年WHO制定的AMI标准,入院时间均在发病后24小时以上,没有进行溶栓治疗。梗塞部位为: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3例,下壁5例,下壁+正后壁6例,前间壁+右心室1例,广泛前壁+右室1例。  相似文献   

18.
<正>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直接原因,故冠脉溶血栓(溶栓)疗法可改善心肌的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我们总结儿例经静脉输注尿激酶(UK)治疗AMI,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11例中,男10例,女1例;年龄45~68岁,其中45~50岁3例,50~60岁6例,60岁以上2例。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广泛前壁、前侧壁、前间壁及局限前壁)8例,下壁(包括下壁、后壁、右室)3例。血压20.41±1.90/12.60±1.15kPa。血脂分析:TG1.28±0.54mmol  相似文献   

19.
<正> 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五年来,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7例,其中50例AMI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57例AMI患者,男42例,女15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梗塞部位:前间壁17例,前壁10例,高侧壁11例,广泛前壁12例,下壁6例,心内膜下1例。诊断标准:①持续胸痛半小时以上,硝酸甘油含化无效②相应导联出现ST段抬高>0.2mv③ECG ST—T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表心电图(BCG)的病理性Q波、ST段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峰值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MI患者体表ECG与CK-MB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导联数、最大Q波幅度、Q波总幅度及前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蜂值有明显正相关(P<0.05)。但下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峰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改变及前壁AMI患者体表ECG的ST段改变与CK-MB峰值存在正相关,通过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ST段改交可预测梗塞范围,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