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益母草口服液醇沉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益母草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质控标准。方法:采用低温醇沉工艺用于该口服液的除杂,并与常温醇沉工艺除杂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工艺除杂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新工艺生产出的口服液澄明度改善,放置过程中不再析出沉淀,但对水苏碱含量有轻微影响。结论:低温醇沉除杂工艺优于常温醇沉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2.
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水煮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对醇沉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确定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最佳工艺。结果水煮最佳工艺为第一次加8倍量的水,浸泡1 h,煎煮1.5 h;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1.5 h。醇沉最佳工艺为水煎液浓缩成1.10~1.12(70~7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24 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适当浓缩。结论该提取工艺确保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 相似文献
3.
4.
5.
正交试验法优选柴胡醇沉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柴胡的醇沉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a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柴胡的醇沉工艺。结果 药液浓缩至比重为l.15,加1.5倍量95%乙醇,醇沉温度28℃,醇沉时间24h,可使柴胡皂苷。含量达0.30%。,结论正交试验结果可为柴胡醇沉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工艺经生产实践检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川芎中阿魏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就提取pH、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以及提取温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以阿魏酸收率作为检测指标判断方法优劣。结果影响提取率的因素是:提取温度〉乙醇用量〉提取pH〉乙醇浓度。最佳水平组合是:pH 10,90%乙醇,10倍量,沸腾回流。结论川芎粉碎品用10倍量、pH 10、90%乙醇沸腾回流1.5 h提取阿魏酸,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浸膏量,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以梓醇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混合水提液的醇沉除杂技术进行优选。方法以梓醇含量(高效液相法)为筛选指标,考察上述水提液醇沉精制的浓缩相对密度、药液的含醇量及药液pH值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最佳醇沉方案为浓缩到相对密度1:1.5,加95%乙醇至含醇量达70%。结论混合水提液醇沉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川芎-香附提取物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动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提取方式提取川芎-香附药对所得到的提取物对动物原发性痛经模型的药理作用,为川芎-香附药对治疗痛经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缩宫素致大鼠离体子宫剧烈收缩模型,观察各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采用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以扭体次数和扭体潜伏期为指标,观察提取物的镇痛效果。结果 3种提取物能不同程度抑制大鼠离体子宫自发活动,对缩宫素引起的离体子宫剧烈收缩的抑制活性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物>醇提水沉液>水提醇沉液。3种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减少缩宫素致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川芎-香附药对(分子蒸馏纯化)所得到的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子宫剧烈收缩模型及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具有明显抑制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因此,偏头痛的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川芎配伍天麻对偏头痛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阿魏酸、川芎嗪、洋川芎内酯类、天麻素、天麻苷元等,但其治疗偏头痛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川芎-天麻药对相关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4.
15.
肝宁颗粒中川芎的TLC鉴别与阿魏酸的HPLC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肝宁颗粒中川芎的鉴别与阿魏酸(F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川芎;采用HPLC法测定FA的含量。色谱柱:Kromasil ODS-1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30∶69.5∶0.5);检测波长:322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结果:供试品TLC中,在与川芎对照药材及FA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FA进样量在0.01012~0.1518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n=8);平均回收率为97.39%(RSD=1.97%)。结论:该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肝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淋必通颗粒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苦地丁、益母草、绵萆薢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上鉴别出了制剂和三种药材的特征斑点,空白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冰片配伍川芎对不同脑区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冰片(0.01, 0.02, 0.04, 0.08, 0.16, 0.32, 0.64, 1.28 g·kg-1)联合川芎对大鼠皮层、海马、下丘脑和纹状体四个脑区梗死率,脑组织IL-1β、 IL-6、TNF-α含量和组织学评分的影响。结果:川芎单用能显著改善皮层区TNF-α含量。其配伍冰片后对四个脑区的梗死率,IL-1β、 IL-6、TNF-α含量和组织学评分均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另外针对不同脑区,两药配伍疗效比较为皮层 > 海马、纹状体 > 下丘脑。针对冰片剂量,两药配伍疗效比较为0.08 g·kg-1 > 0.16 g·kg-1 > 0.32 g·kg-1。结论:川芎和冰片配伍可以对缺血脑组织产生脑区特异性改善,而且这一改善作用与冰片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川芎单煎液和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川芎、当归(不含川芎嗪)单煎和共煎液中川芎嗪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Waters symmetry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98 nm. 结果 川芎嗪回归方程Y= 58.401 0X + 3.931 8 ,r=0.999 7,在0.25~25.00 μg·mL-1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89.60%,RSD为2.7%.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含量比川芎单煎液中含量要高. 结论 两味中药在合煎之后川芎嗪含量明显升高,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川芎嗪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采用大孔树脂方法分离的10种川芎组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后血栓形成、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因子的药理作用。方法 川芎饮片采用水提取后醇沉方法,分别采用大孔树脂分离和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得到10种不同的川芎组分。清洁级Wistar大鼠,♀♂各半,采用(按0.009 mL·g-1体质量腹腔注射4%水合氯醛麻醉)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I/R模型。于结扎成功后(心电图显示)10 min时大鼠股静脉分别注射实验用药,川芎组分给药剂量为20 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川芎嗪(盐酸四甲基吡嗪二水化合物),给药剂量为20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0只。于缺血4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取血,测定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湿重和干重,全血分离后放射免疫测定血浆内皮素-1含量,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组分②、③、⑤号组对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血管内皮因子和血小板聚集的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内皮素-1水平明显上升(P<0.01),NO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川芎组分⑤、⑥、⑧和⑩号组对大鼠血浆内皮素-1水平具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或P<0.01),对大鼠NO水平具有显著升高作用(P<0.05或P<0.01);川芎组分①至⑩号组均有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P<0.01)。结论 通过HPLC和高速逆流色谱仪建立的川芎全组分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分离的川芎提取物的药理作用具有差异性且作用靶点不同,具有开发新产品的药效特征和研究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